APP下载

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的研究

2020-08-07温雯臻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源优化课程教学高中化学

温雯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需要课程资源的有效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得以实现。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的关系,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全面分析。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进行简要探析,以期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设计;资源优化

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设计能够激发课程资源的活力,打破资源的静止状态,促使资源融入化学学科的实践探究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现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优化拓宽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启发了教师的教学灵感,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试教育理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会忽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限制了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培养。针对此,笔者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教材资源开发,优化知识建构环节的设计

课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树立资源意识,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并使用教材,让教材不再是展现知识的静态“容器”,而成为动态性、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进而依托教材中多种资源类型实现教学设计。

例如在“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一节进行教材分析,并针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在教学设计中则设计如下情境:(1)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主要成分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由教材知识回归到生活,结合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应用所学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并理解化学学科的价值。(2)设计导电性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在教材内容的辅助下,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根据“证据推理”的思维,思考、提炼、表述导电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离子反应现象,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利用化学实验情境,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实验是理论讲解中最具说服力的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可见的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在感官刺激中产生对化学现象的质疑,形成对化学问题的思考,进而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构建。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资源优化的重要内容,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影响了化学核心素养的發展。针对此,教师应基于课程改革要求,调整对化学实验教学价值的认知,设计自主探究学习环境,以促进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在“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中,教师根据大纲内容,确定学习重难点,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将探究与演示相结合,并依据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并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点拨学生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以拓宽学生的实验探究思路,并获得更加直观的实验反应;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结果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方法,观察Na2CO3和NaHCO3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各自的化学性质,以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三、设计横向对比教学,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

学科交叉是近几年课程改革中的热词,尤其是在“理科综合”的考核模式下,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辅助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进而在学科横向对比中深入思考,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分子与原子”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碳氢化合物甲的分子具有以下几项特征:①分子具有6个C(碳)原子;②每个C原子中均为3个相同键长的单键与其他3个C原子相互连接,形成2个90°、1个60°的C—C—C键角。问:甲的分子式是什么?如何判定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该分子基本机构是什么?在指导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启发学生将6个C原子看作几何图形中的6个点,并结合键长相同的条件,将6个点进行连接,从而构成直观可见的正三菱柱,以此分析甲分子的分子结构与分子式,最后完成问题的解答。

当然,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过程中,学科交叉的思路不仅限于理科,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对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围绕历史学科知识,开展化学发展历史的相关讲座,结合历史人物渗透科学探索精神等。总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其中蕴含的课程资源是无限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打开思路,敢于创新探索,在学科交叉中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四、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自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局限,并依托数字化课程资源,设计更加新颖、生动、有趣,且符合学生自主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氮的氢化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课前搜集氨气的喷泉实验、与酸的反应、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备等相关材料,以及与氨气性质有关的情境素材,如液氨泄露的相关新闻报道等;根据教材重难点以及辅助材料制作微课,确保其从内容到形式上贴近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将微课上传至信息化学习平台,并要求学生观看课堂视频及其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梳理、呈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针对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氨水的成分和性质,铵盐的性质及其应用等重难点进行讨论,组织合作学习探究,并辅助学生完成知识消化;学生课后登录作业平台,独立完成作业,并通过线上与教师、学生进行拓展交流,以巩固知识学习。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托微课资源实现了翻转课堂的设计,在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更加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融合社会生活背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阐述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该观点从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对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但是,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中,教师、学生出于应试、备考的压力,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堂、教材中,忽视了从社会生活中获取课程资源,从而导致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更多是“纸上谈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针对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化学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放置于社会生活中,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结合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雾霾”问题,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在調查中,回答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怎样形成的?雾霾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雾霾对我们有何危害?你有哪些控制雾霾的办法?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将化学知识融入思考与探究中,并在社会参与中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改革需要,从多方面拓展资源的优化利用,即注重教材资源开发,优化知识讲解环节设计;利用化学实验情境,营造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设计横向对比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融合社会实践生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效果,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龙胜.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8(12):65-69,72.

[2]何建平.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提升创新能力:高中化学“乙烯”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6(10):73-74,80.

[3]刘波.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0(8):87-8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82。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资源优化课程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