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实践及启示

2020-08-07李凤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体育

李凤梅

摘    要:運用文献研究法等,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实践,对于当前中国“体医融合”中充分发挥《新体育》杂志的作用具有理论意义。体育“化大众”是指体育项目被赋予影响个人认知和行为的功能,侧重于体育项目的工具属性;体育“大众化”是指体育项目的功能与作用被大众接受的程度和参与规模及体育项目普及程度,侧重于体育项目的功能属性。从体育项目普及实践而言,体育“化大众”侧重指大众了解体育项目文化、掌握体育项目知识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途径和载体,而体育“大众化”则用于衡量体育项目文化、体育项目知识、运动技能被大众接受的程度和参与程度。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新体育》杂志曾通过宣传体育新思想;引介前苏联学者的体育理论;与中国行政部门构成合力,形成社会动员;语言通俗易懂,与读者形成互动;实践了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基于以上,对《新体育》杂志在当前全民健身战略实施过程中和在推动“体医融合”的进程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体育“化大众”;体育“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 80-054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sports oriented public and sports popularizatio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ports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s in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in China. Sports oriented public refers to the function that sports events are endowed with to affect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focusing on the instrumental attribute of sports events; sports popularization refers to the scale that sports events function and role are accepted and participated by the public and the degree of sports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focusing on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 of sports ev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popularization practice, sports oriented public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carriers for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sports culture, master sports knowledge and sports skills, while sports popularization is used to measure the acceptance, participation of sports culture, sports knowledge and sports skills by the public.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56), the New Sports magazine once publicized the new ideas of sports, introduced the sports theories of scholar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ormed social mobiliz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made the languag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interacted with the readers, and practiced the sports oriented public and sports populariz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New Sports magazin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Keywords: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ew Sports; sports oriented public; sports popularization

在中国,体育运动是最具大众参与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形态。有的体育项目能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有的体育项目能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有的体育项目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在满足个人的不同需求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具有与时俱进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大众化”与“化大众”的时代性和传承性。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单项体育项目的“大众化”与“化大众”?既要分析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也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历史经验。1949—1956年是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以下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对中国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被定位于“为人民的健康、生产和国防服务”。《新体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的一家全国性体育类杂志,以“研究和宣传新体育”为重要任务。《新体育》从创刊初衷到改刊期,从栏目设置到出版内容的选择,该杂志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普及体育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方针、政策变化的风向标;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杂志受众的体育價值观的形成及对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体育》杂志出版内容对梳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纵观已有文献,《新体育》杂志并未引起体育文化学者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以《新体育》杂志为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实践,对于当前充分发挥该杂志的作用具有理论意义。

1   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的内涵

从理论层面而言,体育“化大众”是指体育项目被赋予影响个人认知和行为的功能,侧重于体育项目的工具属性;体育“大众化”是指体育项目的功能与作用被大众接受的程度和参与的规模及体育项目普及的程度,侧重于体育项目的功能属性。从体育项目普及实践而言,体育“化大众”侧重指大众了解体育项目文化、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途径和载体,而体育“大众化”则用于衡量体育项目文化、体育项目知识、运动技能被大众接受的程度和参与规模。体育“化大众”和体育“大众化”是衡量中国的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标准,虽然两者都与体育项目的社会化程度有关,但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体育项目对大众在体育项目认知和实践层面的影响,体现体育项目发展的深度;后者侧重体育项目在地理空间范围的扩大或参与形式上的多样,体现体育项目发展的广度。体育“大众化”的必要性在于,只有体育“大众化”才能发挥其“化大众”的作用;同样,只有体育“化大众”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大众化”。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体育项目逐渐职业化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逐渐产生实效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便是体育“大众化”与体育“化大众”两者内在联系的体现。

体育“大众化”与体育“化大众”是相互促进与相辅相成的,共同服务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从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是唯一一份全国性的专业性体育杂志,《新体育》杂志自创刊以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宣传“新体育”思想,以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使命,步入了促进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的历程。在“新体育”思想与“旧体育”思想并存的情况下,《新体育》积极参与并促进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2   《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为了顺应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需明确中国的“旧体育”(本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体育事业)与“新体育”(本文相对于“旧体育”而言,指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以宣传中国体育方针和政策、普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及报道中国各地举办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为主要任务,杂志内容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栏目设置兼顾多样性和灵活性。

2.1  《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的目标

2.1.1  宣传体育新思想

从《新体育》杂志出版内容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化大众”是指通过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新体育思想,进而促进体育“大众化”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建设“新体育”与改造“旧体育”是同时进行的。从积极的角度而言,《新体育》杂志主张:建设“新体育”,就必须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旧体育”,批判“旧体育”,摒弃体育理论上、运动技术上、体育工作作风上一切不合理的部分,发展已有的、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1]。从消极的角度而言,徐英超[2]认为:“新体育”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旧体育”的改造上,改造“旧体育”是重要任务,而且改造“旧体育”与改造“旧体育工作者”是相结合的,不可分开,所以,只有“旧体育工作者”得以改造,才能成功地改造“旧体育”。基于中国国情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建设“新体育”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旧体育”的改造、“旧体育工作者”的自我改造、“旧体育”思想局限的批判及“新体育”思想的广泛宣传等途径逐步完成的。

《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是通过对“新体育”思想进行广泛宣传而实现的。《新体育》杂志创刊之初,便相继发表了多篇文章,集中批判了落后的体育思想。一方面, “反对为体育而体育,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方法……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发展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即‘身心都要健康”[3];另一方面,反对“将锻炼身体的体育科学庸俗化,造成单一的技术科学,使某些体育工作者,自以为置身政治之外”[4]。《新体育》杂志曾刊载的一篇文章针对“没有主要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5]提出:体育工作者应坚定立场,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进行宣传,达到普及的目的。依靠人民群众,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来创造群众体育”[6]。

2.1.2  引介苏联学者的体育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引介苏联体育理论成为宣传“新体育”思想的重要方面。“新体育”的性质和目标,以及中国体育事业的实践基础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体育“化大众”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决定了借鉴苏联学者的体育理论和学习苏联体育经验的正当性。首先,《新体育》杂志陆续刊登苏联学者的体育理论,尤其是有关苏联竞技体育的本质、运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其次,《新体育》杂志刊登的关于苏联某些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运动生理学》有关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原则和各项运动技术的内容,以及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文章,某种程度上较为及时地弥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理论研究的空白。

《新体育》杂志对苏联体育专家深入基层指导体育实践和推动体育发展的报道,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促进了体育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自1953年起,中国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结合学习苏联发展体育经验的基础上,新中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育发展模式,创建了有关体育组织机构和制度,为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和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基本方针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体育学术界也开始通过译介苏联学者的体育论著等方式,展开学习苏联的体育理论和体育经验。《新体育》杂志也主张体育原理和体育科学向苏联学习[6]。例如,1953年1月,《新体育》杂志出版的《体育译丛》(第1辑)就包括了苏联《体育报》和《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上所刊载的重要文章,阐述了苏联体育的本质及指导思想,以及苏联共产党、斯大林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苏联政府关于体育工作和体育组织的方针、政策等[7]。此外,《新体育》杂志通过刊登阐述新中国体育性质、目标、功能和作用的文章,以及译介苏联体育专家的理论文章,对《新体育》杂志部分受众关于体育的片面认识给予正确引导。

2.2  《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大众化”的途径

2.2.1  与行政部门构成合力,形成社会动员

《新体育》杂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宣传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重要纸媒平台,引起了中国行政部门和体育学术界的共同关注,而这又间接促进中国行政部门和学术界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从而使得《新体育》杂志具有了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新体育》杂志刊登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大会报告及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同时以“短评”等栏目,宣传和解读中国体育方针、政策,引导其受众深入认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各项事业尚处在新、旧思想并存、转变的过渡时期,《新体育》杂志刊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报道及其有关体育的思想,一方面,较为直接地向《新体育》杂志的受众宣传了新中国的体育方针、政策及体育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动员其受众参与体育的作用。从《新体育》杂志的“创刊号”刊载的中国体育行政部门部分领导关于中国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至1956年底关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的“短评”,都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范围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体育思想并存的情况下,《新体育》杂志通过发表口号性观点,在一定范围激发了其受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新体育》杂志创刊伊始,其定位为“是全国体育工作者及体育爱好者的刊物,是全国人民的刊物”[8]。在办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体育》杂志紧贴大众的体育需求,该杂志的策划者和编者积极动员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一方面,在动员对象和范围上,《新体育》杂志积极宣传“体育运动为人民服务,逐渐使其成为人民自己的体育,并使其成为普及的体育”[3]。另一方面,在动员全民参与的体育项目方面,《新体育》杂志大力倡导“除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以外,还要广泛地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和军事体育活动,要学习苏联在体育方面的有益经验”[9]。《新体育》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推动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进程的作用。

2.2.2  语言通俗易懂,与读者形成互动

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基础薄弱及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新体育》杂志从栏目设置和语言使用方面发挥体育“大众化”的作用。一方面,栏目设置涵盖了具有差异性的体育需求;另一方面,语言使用白话文并通俗易懂,引导其读者关注体育。例如,《新体育》在创刊之初已明确其“大众化”方向,提出“为满足读者需要特设立‘问题解答栏目,凡中国各地读者如有关于体育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信件向《新体育》杂志提出,由《新体育》杂志社邀请体育专家等予以解答,在《新体育》杂志发表”[10]。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以及更好地帮助大众进行体育锻炼,《新体育》杂志增加刊登了初级运动技术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基层体育活动经验介绍、体育活动图片[11]。《新体育》编者还有选择性地刊登了一些体育图书介绍[12]。此外,从1956年第74期起,《新体育》开设了“本刊专栏介绍(答读者问)”栏目,促进了《新体育》杂志社与其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为《新体育》杂志促进体育“大众化”增加了新的途徑。

《新体育》杂志刊登文章内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受众需求的变化。纵观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稿约”的频繁变化,不仅受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影响,而且其受众体育需求的变化成为编者选用稿件内容的重要取舍因素。从编者对“稿约”范围的限定和调整来看,伴随其受众体育需求的变化,《新体育》杂志刊发稿件内容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日益凸显,不仅直接关注受众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而且突出杂志所载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新体育》杂志创刊1周年之际,根据其受众体育需求的变化,《新体育》杂志将主要任务调整为“宣传和提倡体育,帮助解决大众关于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上的问题”[13]。同时,针对其受众的建议,编者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采纳,例如:“更加及时地介绍中国国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更多介绍体育工作经验和体育知识”[14]等。《新体育》杂志不仅增加了全国各地体育活动的报道,而且从1955年4月起改为半月刊,并再次明确《新体育》杂志是“面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分子的体育杂志”[15],以此来体现其“大众化”的办刊方向。

3   由《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实践得到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新体育》杂志是新中国最早创刊的一本专业性体育杂志,其在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1  当前,充分发挥《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作用同样重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在建设“新体育”和改造“旧体育”的双重任务的历史背景下,《新体育》杂志批判“旧体育”、引介苏联体育理论与体育经验,以宣传体育新思想为基本任务,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而其在体育“化大众”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为了“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体育工作实际,提高《新体育》杂志的思想性,增强群众性”[15],《新体育》杂志通过刊登评论类文章,宣传中国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国国家建设目标及时调整栏目,引导作者在既定选题和栏目中发表文章;通过“读者来信”,刊登读者阅读杂志或参与体育实践的感受和体会。

在中国,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是一个持续推进和深入推进的过程,并要服务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是基于中国国情、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的。随着时间推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地方体育分会等体育组织相继成立,“劳卫制”从集中试行到普遍推广,以及集体舞、广播体操等多种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不仅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化大众”的逐步实现,也说明了“新体育”“大众化”程度在逐步深化。

当前,在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逐步实施的背景下,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时代要求。如何继续推进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实践而言,尽管已时隔几十年,但其对当前中国的体育项目普及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的一些体育项目逐步在从仅追求精英体育和锦标主义取向转向职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是以中国国情和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为依据的,一些体育项目的发展是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国外交相适应的;而当前,随着中国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一些竞技体育项目逐步进入社会化发展进程。这就为体育“化大众”创造了条件。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运动损伤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这又对体育“化大众”提出了新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实践而言,当前,充分发挥《新体育》杂志的体育“化大众”作用同样重要。

3.2  《新体育》杂志应更加突出专业化水平和实用性价值,并要主动参与到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

体育“大众化”的进程与体育“化大众”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通过“新体育”思想的传播实现的,是一个将“旧体育”思想改造与重塑的过程。纵观《新体育》杂志创刊之初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仅从其发行数量来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体育事业中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办刊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从《新体育》杂志栏目设置来看,“读者来信”栏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总第9期设立“信箱”栏目开始,细分“建议”“询问”的内容,通过读者来信了解体育发展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从《新体育》杂志社的管理来看,编者发挥了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设计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作者与编者共同完成了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诠释,而读者是中国体育方针、政策宣传的主要对象,能从不同程度体现中国体育方针、政策宣传的效果;而作者通过对中国体育方针、政策与其对所研究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成为《新体育》杂志发挥体育“大众化”和体育“化大众”作用的起点。《新体育》杂志形成的这种办刊模式可以称为是宣传和普及、反馈和提问、集中讨论和个别座谈相结合。宣传和普及主要针对中国体育方针、政策及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方法;反馈和提问主要针对受众的体育参与和体育态度;组织集中讨论和个别座谈,主要针对体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3种形式共同发挥作用,部分作用体现在编者通过文章内容的选择,实现对读者和作者的引导,以此来形成体育“大众化”和体育“化大众”的效果。从体育学术史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体育》倡导和引导的体育价值观及其语言风格,在当时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体育学术界分析体育现象和表达体育观点产生过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基础薄弱、专业性体育人才匮乏,《新体育》杂志在中国体育事业中发挥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的作用也存在局限。《新体育》杂志的编者在体育“化大众”的同时被“大众化”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缺点就是杂志的思想政治性不强”[16]。《新体育》杂志随着新中国而诞生,其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学术研究重要的影响[17]。在某种程度上,它对大众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了一种“投射”作用;这种“投射”作用,既是体育“大众化”的见证,也是体育“化大众”的结果。而在当前,《新体育》杂志应更加突出专业化水平和实用性价值,并要主动参与和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在助推中国竞技体育进一步职业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家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促使《新体育》杂志践行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积极发挥体育“化大众”的作用与推动体育“大众化”进程。当前,在各类媒体的共同引导下,体育价值观和体育知识的传播、更新速度加快,同时也使得体育“化大众”作用与体育“大众化”进程体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关注体育“大众化”的范围和程度,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转向了追求开发体育“大众化”的资源及拓宽体育“化大众”的途径。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也赋予了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阶段性目标“增强体质观”将逐渐转向于满足人民体育需求的“体验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建设的群众体育将逐步转变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强国体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基于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进“体医融合”,本质上就是在“体医融合”基础上实现体育“化大众”与体育“大众化”,体育领域与医疗领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2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体医融合”是需要体育、医疗等资源逐渐融合的一个长期过程,其中发挥《新体育》杂志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新体育社.发刊词[J]. 新体育,1950(1):6.

[2]  徐英超. 论改造旧体育的两个问题[J]. 新体育,1950(1):10.

[3]  冯文彬. 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在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的报告[J]. 新体育,1950(1):8.

[4]马叙伦部长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的讲话[J].新体育,1950(3):6.

[5]  韦悫副部长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會的讲话[J]. 新体育,1950(3):7.

[6]  社论:学习和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进一步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J]. 新体育,1954(1):4.

[7]  阎海. 介绍《体育译丛》第一辑[J]. 新体育,1953(4):38.

[8]  本刊征稿[J]. 新体育,1950 (1):40.

[9]朱德副主席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的讲话[J].新体育,1950 (1):7.

[10]  新体育社. 本刊设立“问题解答”栏启事[J]. 新体育,1950 (1):20.

[11]  佚名. 社论:加强通俗化[J]. 新体育,1956 (3):4.

[12]  佚名. 向读者介绍一些体育书籍[J]. 新体育,1955(1):37.

[13]  佚名. 《新体育》创刊一年告读者[J]. 新体育,1951(8):1.

[14]  新体育社. 广大读者对本刊的批评和建议[J]. 新体育,1954(12):41.

[15]  佚名. 改刊的话[J].新体育,1955(2):40.

[16]  郝克强. 《新体育》创办前后[J]. 体育文史,1984(4):15.

[17]  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等.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 体育科学,2009,29(5):3.

猜你喜欢

大众化体育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