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盛:“硬骨头”闯天下
2020-08-07张志强张瑞
张志强 张瑞
▲作为一名老兵,徐学盛用自己的“硬骨头”“宽肩膀”“热心肠”“铁脚板”诠释着军人的样子。
“硬骨头”闯出一片天地
徐学盛出生在烟台招远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高中毕业后,如愿参军入伍。生性好强的他,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下定决心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从士兵到班长,从班长到志愿兵,十年军旅,他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徐学盛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回到招远市物资局下属的化轻公司,开始了新征程。
那年徐学盛28岁。
初到公司,大家对这位留着寸头、皮肤黝黑、体型偏瘦的“傻大兵”并不看好。比他小两岁的顶头上司,每日安排他到货站提货、车站接人,干的全是跑腿打杂的活。
“我要求调整岗位,作为转业军人,公司的正式编制人员,我不是来公司吃干饭的。”徐学盛推开公司领导的门,要讨个说法。领导解释说:“公司以效益为主,当兵回来的人都太实在,谈业务得会变通,你能行?”一听这话,徐学盛火气更大了:“有什么不行!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第二天,他背上背包,买上车票,奔赴某化工基地。他在基地旁边找了一个最便宜的旅馆住了下来,方便谈业务,还能节省开支。可真到了谈业务的时候,就傻了眼,一个刚入行的“门外汉”,连进哪个门都不知道。他决定放下架子,抛开面子,换上退伍时的军装,拿出新兵时的劲头,每天到办公楼里打扫卫生。长此以往,这个穿着军装的“保洁员”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有一天,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走到徐学盛面前,问道:“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天天在这收拾卫生呢?”满头大汗的他放下手中的拖把:“我叫徐学盛,是招远化轻公司的采购员,来这里搞采购的。”
“搞采购不去跑业务,在这里收拾卫生能签到订单吗?”徐学盛憨厚地笑了笑,说:“俺从部队转业刚回来,头一次搞采购。没啥关系,也不认识这里的领导,只能多干活,兴许有帮助。”
“小伙子很实在,人品也不错,那我来帮帮你吧。”说话的人正是该基地分管化工物资的张科长,一下批给了徐学盛1500吨化工原料。
从那以后,徐学盛通过自己实在为人、任劳任怨的品质,赢得了该基地各个销售部门的认可。从50万到70万,从90万直至100万,1988年至1992年,他连续五年夺得烟台区域销售状元。1992年底,招远市委、市政府特意为他颁发了十几万的奖金,并破格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徐学盛凭着“硬头皮”“硬脊梁”“硬手腕”一身“硬骨头”,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天地。
那年徐学盛33岁。
“宽肩膀”扛起责任担当
1995年3月,徐学盛正在某化工基地洽谈一笔50万的采购合同。商定最后细节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电话那头是公司的李副总,告知他,公司严重亏损,已宣告破产倒闭。当他回到公司时,大门已经贴上了封条,偌大的单位空无一人。
多年的打拼让徐学盛早已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很快就有多家公司聘请他担任总经理,就在要走马上任的时候,一次人生重大抉择正悄悄降临。
那天,他正为家人准备晚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是公司的李总和十几位老同事。李总代表大家表明了来意,想请徐学盛回化轻公司担任总经理,带领大家把公司干起来。他知道,物资局选派了几位业务精英重新组建化轻公司,可谁都不愿接这个“烂摊子”,于是婉言拒绝了邀请。
没过多久,李总和同事们再次登门请徐学盛,大家一致投票推选他担任公司总经理,物资局党委也已经同意,就等他点头。他心里很忐忑,让大家给他时间考虑。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边是新公司新职务,没有任何负担,另一边是负债近800万的烂摊子。可是,作为一名老兵,关键时候就要敢冲锋,困难面前就要敢擔当。第二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带领大家同甘共苦,一同打拼。
那年徐学盛35岁。
徐学盛带领全公司50多名职工开始了艰苦创业。由于前期亏损严重,公司无法申请银行贷款,他拿出了多年的积蓄,还四处借钱,凑了30多万元,带到公司贴补使用。他带业务员跑市场、找门路,从北京到上海,从大连到广州,凡是有业务往来的地方都要亲自跑到。经过不懈努力,当年纯利润达到50多万,两年时间,公司终于转危为安。
1997年,徐学盛在烟台市率先成立了招远民爆器材专卖公司,重点经营雷管、炸药等产品。他实行全军事化管理体系,用部队的带兵方法抓管理、抓安全、抓班子建设,搞军训、搞党建、搞思想教育,为企业注入了浓厚的部队特色。经过异常艰苦的拼搏和努力,公司很快步入正轨,并于2001年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4年6月,他筹建成立招远市昌盛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对外承揽爆破工程。2009年8月,成立招远市兴盛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危险爆炸品运输业务。2017年1月,由他牵头九家涉爆企业成立了招远市工程爆破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达40余家,让行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同年,他还成立了山东盛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爆破作业人员培训,为爆破人才走向企业搭建桥梁。
如今,集团公司覆盖了民爆器材销售、运输、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培训等领域,实现年利税1000多万元,成为烟台地区乃至全省民爆行业的佼佼者。徐学盛也当选为山东省民爆器材协会副理事长,先后多次荣获招远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公司成功的背后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长期打拼,身体积劳成疾,2014年,徐学盛因为肾衰竭倒在了病床上,做了肾移植手术。
那年徐学盛54岁。
“热心肠”不忘战友情深
2000年初的一天,刚从外地出差回家的徐学盛,突然接到战友考明照妻子的电话,说考明照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他急忙赶往医院,临走前吩咐妻子,把家里的存款都提出来,尽快送到医院。
考明照是他的老乡,十七八岁血气方刚时,他们告别父母家人,一起参军到了部队,又一起退伍回到家乡。手术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考明照总算保全了性命,却落下残疾。由于身体原因,单位给他办了病退,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整个家庭,徐学盛主动将他和家属招收到公司。如今,考明照一家四口都工作在公司不同的岗位,一双儿女也成了中层领导。
徐学盛不但对老战友慷慨无私,对穿过军装的人也无比亲切。2018年,因部队任务需要,公司员工、退伍军人王彦光被紧急召回原部队服役。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所有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前的最后宣言。面对任务,王彦光毅然选择辞去工作,归队服役。当王彦光的辞职报告放到徐学盛办公桌上时,接下来发生的事他根本没有想到。
就在出发当天,徐学盛组织全公司人员为这位勇敢的战士送行。招远民爆集团的院子里,大家整整齐齐站在道路两旁,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离别前,徐学盛握着王彦光的手说:“你是好样的,是咱们公司的骄傲!不管回部队多久,岗位一直为你保留,工资也正常按月发放。”王彦光说:“请徐总放心,我坚决完成好任务,不给咱们公司丢人,也不给这身军装抹黑。”
多年来,公司先后为30多名退伍军人、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计划再招收20名退役军人来公司就业。
逢年过节,徐学盛还会去看望慰问当地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同时,公司一直支持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管成立的三个社团组织:烟台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烟台市退役军人战友艺术团、烟台市退役军人港城先锋志愿者服务队,为退役军人奉献一份爱心。
在公司里,徐学盛习惯称自己的员工为战友,公司员工大会上,他常讲:“大家同在一个‘战壕里,是战友,是兄弟,是家人。大家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我要做的就是‘传帮带,传经验,帮成长,带致富。”
从野山坡到“聚宝盆”
2019年7月的一天,招远市阜山镇北院村的天空万里无云,村民们敲锣打鼓,扭起了胶东特有的大秧歌。由徐学盛出资修建的柏油路正式通车,投入使用。随着一阵鞭炮声,第一辆装载着民爆公司慰问品的车辆缓缓驶入村庄。
10年前,由于业务需要,民爆公司将存放爆炸品的仓库建在这个偏远山沟里。从那时起,徐学盛就和北院村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村民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自来水,只能到几里外的水库挑水吃。每一次挑水都会路过仓库,因为这里的路好走,不用攀越山坡沟壑。看到这一幕的徐学盛,决定利用仓库的基础设施免费为村民提供电力保障,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招远民爆器材集团员工进行安全宣誓
后来,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仓库搬迁到了其他位置,可徐学盛对这里的村民依然念念不忘。这些年,他踏遍北院的山山水水,走訪了上百户村民,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结合当地实际,他投资承包附近荒山,将废弃的仓库改造成加工厂,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扶持贫困户自身造血,实现脱贫致富。村民开始种果树、养牛羊,加工出售后的收益给贫困户分红。他还鼓励贫困户到种植园、养殖场打工,增加收入。很快,村民的收益就提高了上来,一片片长满杂草的野山坡,打造成硕果累累的“聚宝盆”。
为了给留守妇女提供家门口岗位,他还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农家乐、采摘园也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中药抗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徐学盛迅速决定种植药材,一来能拓展市场,二来关键时候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还为北院村修建了村民俱乐部、文化娱乐广场,为宴会、文体活动提供极大便利。
同时,公司先后为汶川、玉树、云南等地震灾区捐款,为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在公司的带动下,大大激发了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到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走访慰问社区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活动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关注。
“当兵十年我没当够,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时常魂牵梦绕的仍然是部队生活。”从军的经历锻造了徐学盛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性格。
如今,60岁的徐学盛,依然穿着一身朴实的军装,头发渐渐发白,疲倦的皱纹也已经爬到脸上,可他的身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坚毅,依然用自己的“硬骨头”“宽肩膀”“热心肠”“铁脚板”诠释着军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