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07宋美兰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前教育高职

宋美兰

摘 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作为将来服务在一线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影响幼儿师资队伍的源头因素,其中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成了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考察以及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针对提升专业认同水平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认同

一、专业认同概述

国外学者将“专业”(Profession)定义为“具有特定知识系统、有组织的、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有价值的体系”(MacDonald,1995)。而“Professional Identity”指的是“个体围绕自己的工作或者职业生涯而建立的一种认同”(Melissa Fraser-Arnott,2019)。因此,“Professional Identity”可以理解为“职业认同”,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医学、组织行为等领域。国内文献针对“Professional Identity”有两种理解:职业认同和专业认同。与“专业认同”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现状与特点、形成过程与重要价值、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四个方面展开(徐慧青,武存涛,2019)。有学者对专业认同结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索,并证实了专业认同包含的四个因子: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和专业培养(梁进龙,崔新玲,孙钰华,2017)。纵观相关文献,本文研究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而采用陈秋珠等对专业认同的定义: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是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同一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專业一致的观念与价值体系(陈秋珠,徐慧青,郑美妮,2019)。有关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较少,且从专业认同的维度这个角度对专业认同现状进行探讨的更是少见,本文从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子维度这一视角出发对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考察与分析,以期丰富专业认同领域相关理论研究。

二、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下文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专业认知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要求、课程设计、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较高。从认知这一维度来看,学前教育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比较全面。这种较高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国家政策的重视、学校的宣传与教育以及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专业介绍有关,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校企合作掀起“产教融合”热潮,学生不仅对专业理论系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专业相关的未来职业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但学生专业就业前景预测也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

(二)专业情感

在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未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前景的积极或消极预测是专业情感维度的具体体现,是专业认同产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学生专业情感越强,对专业的认同感也越强。但是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情感进行考察时发现,在一定程度专业认知的前提下,有部分学生确实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这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是积极的,而这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并没有随之加强。这种现象说明了专业情感会通过学生专业基础、培养方式、师资、教材、课程设计等中介因素对专业认同产生影响。

(三)专业行为

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态度会通过专业行为得以外显。即对所学专业越是认可,就越有可能促进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及了解发现,一方面,专业基础是影响学前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是需要经过长期学习积累的,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这些课程比有相关基础的同学更为吃力,任课教师如果长期忽视这一因素很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甚至产生学习倦怠,进而对学生专业认同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有专业基础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课堂听课汲取的专业知识,对于能够便利、快捷获取课堂以外相关资源也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三、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

针对目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

(一)高职院校多途径加大专业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体专业认知水平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部分学生专业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在招生工作阶段应该全面介绍、解答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培养的目标、需要考取的资格证书以及未来就业去向。当然,还可以在新生正式上课前组织专业介绍的讲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实践向学生介绍专业能力素养要求影响其专业认知。甚至可以推行导师制,这样更好地长期、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

(二)教师多渠道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建立专业情感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五项基本技能”,专业要求高,而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努力向“双师型”教师标准靠看齐,丰富教学方式;其次,在培养过程中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切忌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她们,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自信;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重考试分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考核。逐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热爱,建立专业情感。

(三)多元主体关注学生心理弹性提升——促进专业行为产生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专业行为产生的内在根本因素。因此,辅导员、带班班主任、专业教师尤其心理室应注重学生心理弹性的提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对待挫折的心态,消除学习怠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自主学习行为产生。

综上,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专业认同的维度视角提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对策。同时,注重多元主体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Fraser-Arnott Melissa Ann.Evolving practices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How the new ways we work can reshape us as professionals and a profession[J].IFLA Journal,2019,45(2).

[2]Katrin Poom-Valickis,Erika L?fstr?m.“Pupils should have respect for you, although I have no idea how to achieve this?”:The ideals and experiences shaping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J].Educational Studies.2019,45(2):145-162.

[3]MacDonald,K.M.The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M].London,UK:SAGE publications,1995.

[4]Melissa Fraser-Arnott.Personalizing professionalism: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experiences of LIS graduates in non-library roles[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9,51(2):431-439.

[5]Riho Iwasaki,Masako Kageyama,Satoko Nagata.The structure of the perceiv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Japanese public health nurses[J].Public Health Nursing,2018,35(3):220-227.

[6]陳秋珠,徐慧青,郑美妮.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与自主学习动机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298):56-66.

[7]梁进龙,崔新玲,孙钰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99-102.

[8]徐慧青,武存涛.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及调节因素:来自元分析证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77-84.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学前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