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2020-08-07冯娜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体制

冯娜

摘 要:随着我國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人员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本文探讨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和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具体对策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人员数量呈现激增态势,要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全面分析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全面构建国有企业“服务型”退休人员社会管理体系,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和模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力和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状及问题剖析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于混合模式,成立了社会化管理机构,负责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配合社保经办机构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完成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管理成效。然而在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社会化管理基础不够扎实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查处、追缴冒领、稽核协议医院缺乏执法依据,退管站所作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社会化管理服务效率偏低,难以满足离退休人员在养老、医疗、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二)管理服务层次偏低

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服务重点存在偏失,退管机构不仅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基础性工作,还要进行工伤保险费用审核支付业务等遗留问题,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社会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对偏低,服务管理手段相对固化,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养老金待遇明细查询等方面存在滞后性,不利于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顺利推进。

(三)离退休人员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退休后养老金水平偏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惯性思维,对于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退管部门通过政策宣传、解释、情感疏导等方式进行化解,而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诉求无法得到解决时,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增大社会化管理的难度。同时,部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党性意识存在滑坡现象,主观意识上不愿参加党员组织生活,甚至个别党员不愿继续缴纳党费。

二、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健全和优化政府管理体制

要完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的各部门权责,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并要完善监督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各部门的履职尽责情况,并要宣传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做法。

要合理设置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也可以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来,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熟人”管理的实效性,加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自管”,提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归属感。另外,还要加强辖区离退休人员与协理员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做实做细,突显退管服务站所工作人员的“神经末梢”功效,打通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深化。

另外,还要加大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以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持,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社会化管理机构要下基层、沉社区,问需于民,深入走访和调研,根据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划拨、移交使用权、置换、优惠租用等方式,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多功能的活动中心,使他们能够进行情感交流、文化娱乐,实现“老有所乐”的社会化管理。

(二)创新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

要理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社会化管理各层级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保经办机构、国有企业、退管部门的合力,协调解决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

同时,要完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和特殊信息的统计、汇总和处理,不仅要做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查询等信息化工作,还要做好工伤人员、党员、困难人员的统筹汇总,提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精细化、准确性和高效便捷性。要完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管理,重点做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失信息的查找、补充和完善,实现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和公共服务。另外,还要注重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要以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自管小组为依托,采用“周联系、月走访”的方式,重点关心8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重病退休人员、特困人员和残疾退休人员,进行节假日走访和慰问,做到“四必访”服务,在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上关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向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三)提高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素质

公共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要根据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数量,按比例配备工作人员,核定仅供部门人才队伍编制,完善公共部门人员晋升机制和绩效激励考评机制,按需配置、调整和补充,体现人才队伍的“鲶鱼效应”。还要定期开展公共部门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采用分类型、分批次的方式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能力和效率。另外,还可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加强自我管理,增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自管”意识,提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加强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引领

要转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陈旧观念,采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引领,创新思想引领方式方法,结合重大节日、特殊节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在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展示健康、阳光的心态;还可以利用志愿服务的契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推送政策法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和成熟,要切实落实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待遇,规范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伤医疗管理、党组织建设,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使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守军.浅谈如何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离退休部门的优势和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8,593(3):45-46.

[2]邓晓波.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新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13-14.

猜你喜欢

社会化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体制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浅述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