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项目见习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引导对策的思考
2020-08-07何勇
何勇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员工队伍年青化、知识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为适应市场和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公司每年都会引进各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储备和补充。到公司见习的大学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和生力军,有知识、有理想、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强烈,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见习生因受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及“佛系”生活态度的影响,主动学习愿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心理不够成熟、思想波动大、社会经验欠缺等问题成为了他们成长成材道路上的阻碍。全面分析见习生思想状况,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尽快转变观念、融入团队、安心工作是当前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项目;见习生;思想状况
一、见习生思想现状
笔者所在项目部连续两年被公司设为见习基地,累计接收培养了15名见习生,并针对工程、测量、财务、汉语言文学等不同专业的见习生制定了专门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项目部通过集体座谈、个别交心谈心、日常交流、撰写阶段小结等方式,总结出如下思想特征类型。
(一)主动积极型
在这两批次15名见习生中,大部分见习生通过对岗位理解和现场实战后,能感知到理论与实践存在的差异,并逐渐有了压力感和危机意识,意识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和加强再学习的必要性。能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见习大纲的专业类别要求认真学习,特别是在轮岗见习过程中,随着他们对见习业务板块的熟悉和自身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主动学习愿望更强烈,希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项目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部分是见习生中的主流。
(二)慵懒应付型
见习生年轻充满活力,富有激情,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同时,他们也热衷于通过网络接受心灵上的洗礼,具有怀疑一切的逆反心理,缺乏理性和全面客观的思维方法,极易出现盲从、甚至自以为是的现象,特别是当下网络流行的“佛系生活”受到部分见习生的喜爱,甚至刻意去学习模仿,认为“佛系”生活方式才是生活的最佳状态。笔者通过与见习生座谈,个别交流了解到,有的见习生对自身角色已发生变化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处于见习期,还处于学习、适应过程中,工作出现差错也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导致其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提高;有的见习生好高骛远,认为自己目前所干的工作没有含金量、不具挑战性,对安排的工作能拖则拖,甚至不愿意去做,最终导致其大事不会做,小事做不来;还有的见习生对公司属性和特点缺乏基本认知,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认为工作干与不干关系不大,对自己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否有提升持无所谓的态度,常以“淡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见习期,片面认为这就是“佛系”生活方式。这种慵懒应付的状态虽然不是见习生群体中的主流,但是无形中挫伤了见习生的斗志,影响了见习生群体的培养。
(三)过度自信型
15名见习生都是通过统招或劳动派遣的方式进入公司的,他们均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甚至有的见习生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干部,取得了不少的荣誉和成绩。他们有绝对的自信,且非常注重自身才能的展示,希望通过自己突出的表现,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认可,快速实现自我价值。但正是由这种过分的自信和较强的优越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略显浮燥,静不下心来向指导老师、部门同事虚心学习,甚至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当别人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时,或对其进行帮助时,又化身为“刺猬”,强烈的自尊心将自己封闭其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指导。
二、思想现状原因分析
(一)缺乏归属感
通过对比分析,他们对自己与企业间的关系理解、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简单定为合同关系,雇佣关系,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成材结合起来,因此导致他们归属感不强,忠诚度不高,责任意识欠缺。在日常中,他们更在意个人工作是否舒适、安逸,个人生活是否有品质,更在意工资收入的高低,不愿过多地为企业的发展或自身的成长付出努力。
(二)安于现状
“十年寒窗功成就”,一毕业就进入到国有企业,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各种福利待遇全,与同期毕业的其他同学相比,觉得自己进了保险箱,存在一定的优越感。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亲人的关怀,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导致他们既希望得到一份有挑战、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又不希望有任何压力。遇到困难时经常选择消极的抵抗,而不是积极地面对,不愿意主动表达、寻求帮助,很容易退缩和放弃。
(三)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的见习生,往往在行为表达上会倾向于一些过于自我的自私表现。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也较为冷漠,很难顾及到他人。推崇“佛系”生活方式,不愿意或不主动处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自我意识强烈的见习生,认为自己所坚持的就是正确的,很容易出现固执己见的表现,在行为表达上出现了非常霸道的一面,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变得刚愎自用。同時,他们自尊心又极为强烈,希望成为人群的焦点,在自尊心表现上会变得更加敏感。他们在这种心理状态的刺激下,甚至还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无法做到欣赏他人的长处,反而为他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如父母一样包容、一切按自己想法来,而没有考虑自己怎么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工作。
三、引导对策及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见习生作为职场新人,犹如一张待绘的画布,勾画得当,那就会是一张美图。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见习生培养和引导。
(一)抓好组织培养
项目部可通过会议、座谈、职工夜校和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多种方式、渠道开展形势任务宣讲,使见习生充分了解公司历史、发展理念及规划、生产经营、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等,使其增强对公司及项目的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部可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开展选树先进典型,以激励他们发挥优势,在各自岗位上展示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从容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困难与挫折。
项目党组织要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多组织开展一些寓教寓乐的活动,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责任感,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项目部工会组织应在思想上、生活上多对他们给予关心和帮助,可通过组织开展EAP心理健康咨询、拓展训练和一些动手能力强的活动,使他们身心保持健康,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项目团组织组织开展好团的活动的同时,也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演讲比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或组织开展辩论赛,针对网络宣扬的一些思想或行为开展辩论,帮助他们养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强化师徒帮带
第一,建立“一对一”师徒帮带。项目部结合见习生的专业特点、个人气质为其选派专门的指导老师,在业务上要多给予指导,更要注重教方法,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同时,要跟进见习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改进,使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升他们主动学习、愿意认真工作的激情。
第二,强化思想引领。指导老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人物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加强对见习生的指导,使其真正感受到不同层面的温暖。见习生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成长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对他们的培养是一个细致、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多方努力,对他们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工作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展示的机会,并指引他们通往成功的道路。
(三)完善培养机制
根据不用地域,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见习生,来制定切合项目实际、符合见习生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在见习期内对他们开展培训、培养、考核等一系列培养活动,以帮助见习生尽快融入工作、社会。
第一,建立分类培养计划。建筑行业的见习生总体分为4大类:工程、经济、财务、综合管理。要针对不同的类别专业制定见习生培养计划,且不能一概而论,要划分见习阶段,每个见习阶段针对不同内容做好见习培养管理,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开展交叉见习机制。项目部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及工程进度,将见习生进行再次分组,每个小组应交叉完成见习计划要求的见习模块,但阶段见习时间、内容和目标不得调整和更改。同时应通过“集中教、现场带”等多种方式,为见习生开展各类业务指导和培训,督促、指导见习生开展见习工作,从工作、思想、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关爱见习生,帮助其解决在见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建立见习生培养奖罚措施。奖罚机制是为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更好的促进见习生培养管理。见习阶段完成后间,可根据见习生的自我总结,指导老师和项目部的综合评估,对每个见习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有奖励,有表彰;不合格的延长考核期,降低薪酬,有奖有罚才能良性循环。
(四)加强交流学习
第一,加强导师与见习生的指导交流。指导老师在日常培养过程中通过“集中教、现场带”,特别是指导老师同时指导2个或者3个见习生时,应加强与见习生的沟通交流,对于能力偏弱的见习生,要花更多心思去指导。见习生也应该做到积极主动求教,不懂就问,不能当“闷葫芦”。
第二,加强见习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由于见习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在见习期内所学习到的知识、技术等也参差不齐,见习生之间应经常相互交流探讨,查漏补缺。往往见習生之间的交流会比较轻松愉快,甚至学习效果远超指导老师教导。
第三,加强优秀员工与见习生的经验交流。锻炼期员工已经经历了见习生,并在相应岗位独立承担工作任务一段时间,相比见习生而言,已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见习生应多请教锻炼期员工,学习师兄师姐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
总体而言,新时代下的工程见习生,刚踏入社会,他们思想活跃,积极主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也容易被懒散、冲动、消极等负面情绪所影响,他们极具时代个性,富有张力,他们很容易塑造,也不容易被塑造,关键要在于要项目部、指导老师、见习生多方合力,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见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