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应用于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20-08-07辜书琼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认知度支气管炎高龄

辜书琼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内江 641000)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越来越多。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常见病,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出现的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反应,随时间推移和疾病发展,可能会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细菌病毒反复交叉感染有关[2]。由于该病反复急性发作,加之病程长、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在临床长时间治疗过程中极易加重患者焦虑心理,降低其治疗依从性[3]。因此,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减轻其焦虑心理尤为关键。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延缓病情的同时还可积极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应用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其规律治疗,进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4]。因此,本研究以158例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内江市中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58例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即伴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喘息症状,病程>2年且每年发病>3个月;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年龄≥60岁;临床资料完整齐全;依从性良好,能够良好的自主表达。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全身严重感染、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肺脓肿患者。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79例。研究组男44例,女35例,年龄61~89(77.6±4.5)岁;病程3~15(6.9±1.4)年。常规组男45例,女34例,年龄60~89(77.7±4.9)岁;病程4~46(7.2±1.3)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 按时清洁病房,保证床单被褥、地面、室内摆设物品整洁,让患者身心舒适,进而充分休息;每日消毒病房空气,多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以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按时测定患者体温,室内温度适宜,一旦患者呼吸不畅,及时向医师反馈,结合患者身体温度进行相应调整,然后按时复检,记录降温效果。

1.2.2 研究组护理 1)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手册,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微信群为患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鼓励病友间分享经验,让患者从不同途径获得疾病有关知识,进而引起患者重视,加强日常护理。2)健康心理教育。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予以鼓励、支持,耐心聆听患者主诉,掌握患者内心想法,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听音乐、看视频、阅读书籍等,及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满足患者不同需求,护理人员通过关怀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方便临床治疗顺利实施。3)健康行为指导。通过爆发咳嗽、深呼吸等方式协助患者排痰;指导患者缩唇呼吸,20 min/次, 2次/d;嘱咐患者禁烟禁酒,并说明不良行为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让患者引起重视。4)健康生活指导。围绕患者实际身心情况,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科学锻炼,以此增强机体抵抗免疫功能;多摄入低脂、高蛋白质、维生素十分丰富的食物,适量摄入微量元素,日常饮食以绿色果蔬为主;每日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5)正确用药指导。以通俗的语言为患者讲解药物的正确应用方式及方法、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强调用药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让患者了解药物应用后的反应、症状,加强用药观察,以免患者出现用药不良事件,如漏服、多服等。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ng scale,SDS),分值越高越严重。2)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够完全遵医嘱,为完全依从;患者偶有抵触或拒绝行为,为不完全依从;患者不遵医嘱,为不依从。依从性=不完全依从+完全依从。3)疾病认知度:优良:患者基本了解疾病知识、用药方法,能够正确用药;一般:患者了解部分疾病知识,需要在护理人员或家人监督下才能按时、正确用药;欠佳:患者对疾病不了解,用药不规律。认知度=优良+一般。4)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内江市中区人民医院自拟百分制问卷为主,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94.94%;常规组治疗依从性为7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n=79]

2.3 两组对疾病认知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为97.47%,高于常规组的8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对疾病认知度比较[n(%),n=79]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20%;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n=79]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为≥60岁的高龄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学习[5]。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进展慢、极易反复发作[6]。由于吸烟、年龄过大、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过敏等感染与非感染因素使得高龄患者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四周组织产生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7],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极易导致患者心理过度焦虑抑郁,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或拒绝行为[8]。与此同时,由于患者不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知识,使其对临床治疗不知所措,内心迷惘、焦虑、恐慌,进而产生抵触行为,稍有不慎,便会加剧医患冲突[9]。因此,临床用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期间,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关键,其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以及整体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健康教育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教活动,让患者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健康的,进而树立健康意识,自觉改变不良行为,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高危因素,达到促进健康、改善预后的目的[10]。本研究对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尝试了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8.5±7.2)、(37.8±6.7)分,低于常规组的(46.5±7.1)、(46.6±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模式下,提高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避免患者因为不知所措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另外,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4.94%、对疾病认知度97.47%、满意度96.20%均高于常规组79.75%、81.01%、8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优越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究其原因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心理指导,及时纾解了患者内心焦虑抑郁情绪;加之专题讲座、健康手册发放、病友互相分享经验等健康宣教措施,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进而自觉采纳有利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护理,病情因此转归,身心健康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人性化的正确用药指导、健康生活指导、健康行为指导,加强了护患交流,拉近了护患距离,进而赢得了患者好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减轻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认知度支气管炎高龄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石台行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清肺止咳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