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与印记
——论一个艺术家的读画心得

2020-08-07吕逸尔

艺术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倪瓒董其昌笔墨

文/吕逸尔

这是一部真诚而独特的艺术评论,作者的独到见解基于他数十年的习画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美术视角。

作者蒙中,70后,重庆人,别署弋阳旧民,斋名竹庵。近年来,蒙中选择在云南大理洱海边苍山下,卜居造园。他在与世有隔的园子里,心无旁骛,执着于书画研究,为自己造就了一个今人极为罕见的,与古人对话的理想化的环境、语境与心境。《竹庵读画录》是一部绘画评论,亦是作者蒙中的学画心得。书中精选了晚明到近现代十位中国古代绘画大师,用平实、深入浅出的语言详尽地剖析了这些大师200幅代表作,从多角度、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艺术体悟。

明清时期的绘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了许多画派和富有独特个性的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对当时的画坛和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蒙中对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深刻情感,那是一种感同身受,仿佛生于那个时代,抑或从旁观摩大师作画的情感。如果说今天的评论家们对这些文人士大夫的评论是理性、客观的,那么蒙中的读画则截然不同,他带着一种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情感,与古人心意相通、悟对神通。他形容徐渭是“超越理性的,是破坏和颠覆雅致审美的,甚至使人感到不适应和被刺痛。人类进入幻觉与非理性状态中,才会有这种癫狂。他是一位诗人,是一位内心充满奇气的豪杰侠客,也是有着几分草莽气质的奇才。心思微处,容不下一丝一毫的杂沓;洒脱不羁处,又是不拘小节的洋洋洒洒。” 那种心潮澎湃的激荡情绪从作者的笔下喷然而出。

中国美术史上,世人对董其昌的评论褒贬不一,蒙中甚至这样说道,“董其昌之前和之后的中国画,是两个世界”。蒙中在谈及董其昌的绘画时,并未从其笔墨章法谈起,而是认为需从其禅学和道家思想溯源,而他的绘画作品也恰恰将这份柔和虚寂、空灵淡净展现得淋漓尽致。蒙中认为后人之所以认为董其昌的理论阻碍了中国绘画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让中国画走入了死胡同,是因为他们用写实的传统来看待董其昌写心的精彩。倪瓒是董其昌十分推崇的艺术家,董其昌的艺术观点与倪瓒深相契合,甚至董其昌在各个阶段皆有仿倪瓒笔意的作品,但是他们的笔法又有不同。在蒙中的解读中,他发现倪瓒的用笔是极力节制的,笔调是内敛约束的、迟涩的,会经常经意于一个苔点、一笔出枝。而董其昌的笔调总体是饱满的,是萧散利落的,线条是流畅光洁的。蒙中谈董之用墨:“董氏善于用墨,极好的油烟墨,加以醒置后,画时只取中间最上面一点点精华,因此他作品里的墨色莹润通透,每一落纸,墨分五彩。这使他的墨色里有一种空明洁净、温软似水的气质,整体却又是浑厚、坚韧的。”

蒙中习画数十年,对绘画本体和精神有着深刻认识,其读画正是建立在这数十年的习画经验与艺术体悟之上,在读画过程中与古人感同身受、真情流露。他的书法、绘画作品笔墨有如此深度,源于他对极具精神深度的中国绘画理论的艰辛探索。与此同时那些深邃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带给他的,是作为艺术家安身立命的笃定信念。他通过每位绘画大师作品的指引,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艺术风格,同时也在探究文人画笔墨形式的极致可能性。

猜你喜欢

倪瓒董其昌笔墨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笔墨童年
董其昌作品欣赏
图说书法(155)
董其昌的面具
元末画家:洁癖是一种生活方式
《倪瓒·墨竹诗》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