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企业对接、技术服务、竞赛支持”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

2020-08-07赖锦辉梁松

现代计算机 2020年18期
关键词:竞赛实训基地

赖锦辉,梁松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茂名52500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茂名525000)

0 引言

我校作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担负着全校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前沿知识、适合企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知识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而计算机技能知识只有在“实战演练”和团队合作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光靠“纸上谈兵”是做不出什么东西的。

近年来,计算机中心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资金,构建“企业对接、技术服务、竞赛支持”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引导和扶持大学生从事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

1 具体内容

依托实验教学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践“企业对接、技术服务、竞赛支持”的指导思想,着力打造面向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项目实训、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技能实训创新基地。

1.1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本基地一直以来负责全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但学生苦于没有“实战演练”和团队合作的机会,而很多企业面临信息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本基地希望迎合社会的需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软硬件资源,将人才的输出及满足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因此,本实训基地在挖掘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对外开设的项目有[2]:

●网络工程类:服务器托管、核心设备装调、综合布线

●系统开发类:网络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维护

●资源开发类:多媒体资源开发、网站(网店)设计、动画制作

●音视频制作:专业录音、宣传广告片制作、视频编辑

●多媒体系统:多媒体课室、视频会议室等设计安装调试

●技术培训类:办公自动化及上述所有内容的企业培训与职称考试

●培训考试类:学生、教师技能培训与训练、新信息技术推广与拓展

基地开设的以上各类项目,就是为了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一则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实战演练”的桥梁,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和培养,二则可以将学生推向市场,实现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的对接。近年来,实训创新基地分别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合作,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还分别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国电信茂名分公司、中国移动茂名分公司、广东群英网络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1.2 为学生提供竞赛支持和专业实验指导

本基地积极挖掘、培养、锻炼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多年来,承担各类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上机考试工作,承办每年一届的全校计算机设计比赛,并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二、三、优秀等奖项多项,并获优秀组织奖多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注重专业结合教学,每年指导学生做出很多优秀的专业课程设计。

●竞赛支持类:为本校学生参与各种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提供全方位指导

●专业结合类:为各专业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论证提供计算机编程与技术指导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以及省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竞赛中屡创佳绩。

表1

1.3 实验室规划

基地除了升级现有的基础教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竞赛实验室、技能培训室场地,建设和完善各类实验室如表2 所示。

表2

1.4 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

实训教学基地全面负责本、专科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的实验实训教学及管理工作。实训基地由中心主任建设、完善和管理,实验室主任分管实验平台正常运行和条件保障。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实训教学基地将完善和制订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初步计划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管职责范围和岗位职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及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教职工考勤若干规定》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教职工考核办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实验室开放细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实验室安全实施细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实训安全技术规则》

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将有力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安全。同时要求进行每学期不少于1 次的教学质量检查,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并要求进行每月1 次的基地各实验分室工作检查,确保各实验分室的安全及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对整个实验室的教学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5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教学内容的修订,注重由原来的小单元实验向大系统实训转变,由单一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单一技能训练向开发式创新实践教育方式转变,以点带面,宽专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1)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如表3 所示。

表3

(2)课程设置努力做到“需求至上”

本基地负责全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年来,一直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挖掘企业需求,结合技能竞赛,课程设置努力做到“需求至上”。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进行市场调研及企业需求分析、并结合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各类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及动画制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电子商务网站》、《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这些课程均有完备的教学体系及实践大纲。

设置如表4 所示。

表4

(3)以实战演练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结合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设计实现、系统测试、系统交付等过程,安排知识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计划。特别是新开课程,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的权重。

实践教学可分为课程实践、项目实践、创新实践与竞技实践三类。

第一,课程实践。该门课程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解决专业领域内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第二,项目实践。项目实践课通常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指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某个老师的科研项目,由该老师打分。二是指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完成一个项目,由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老师作指导老师并打分。

第三,创新实践与竞技实践。创新实践指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所做的创新项目。为鼓励、提倡、培养、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创设若干实训基地,并指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管理基地的日常运行。吸收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辅助教师承接校内外企事业合作项目的制作和开发。

(4)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善“分学期、分阶段”+基于“问题化学习”+“讲、练、做”结合。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实验报告内容,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应用现代技术如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开展专业结合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混合教学、嵌入式教学、项目贯穿式教学、MOOC、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尝试及改革。

1.6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人员梯队,把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学术水平较高、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作为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3]。加强实验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和下企业锻炼,引进具有高学历、项目实践经历的实验教学人才。合理配置实验队伍的学历层次和高职称的比重,有计划地培养实验教学骨干。从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方面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结构,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3]。

表5

1.7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寻求校内外企业合作

首先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职称培训为切入点,然后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切实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打造口碑,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吸引更多合作企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8 学生团队、工作室等

将一些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志同道合的学生凝聚成一支或几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的骨干队伍,这些队伍必然会在校内受到广泛关注,从而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学风建设的整体提升,同时,团队还可以创办工作室,依托基地承接校内外设计,为将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

综上所述,本基地实践“企业对接、技术服务、竞赛支持”的指导思想,着力打造面向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项目实训、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践。

2 取得的成效

(1)基地的建设为推动我校的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3)满足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承接的需求,为教师科研实践和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平台。

3 结语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担负着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及适合企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知识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地建设的目的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实践“企业对接、技术服务、竞赛支持”,使学生在“实战演练”和团队合作过程中培养真正的计算机技能。

(1)只有通过“企业对接”,才能实现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2)高校具有人才与资源优势,而企业能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课题研究迎合企业需求,依托学校软硬件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人才输出与企业寻求的对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本教学基地又能顺应各类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各种人才技能培训,也让我们能更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并能指导学生就业。

(3)通过“竞赛支持”,搭建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并给予其全方位的培训和引导,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面向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接口。在明确企业需求之后,由教师牵头,以基地为依托,引导和组织学生团队积极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拉近课堂和社会需求的距离,真正实现将学生推向市场,实现人才的输出以及企业的需求的对接。同时,为学生搭建各种计算机技能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及适合企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知识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猜你喜欢

竞赛实训基地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