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0-08-06丁忠冰张云舒葛胜男梁雷雷周琪刘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丁忠冰 张云舒 葛胜男 梁雷雷 周琪 刘杰

摘  要 通过对教育康复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康复专业的课程标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四环节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出发,构建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教育康复“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满足各类特殊儿童兼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 S-CLP模式;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54-03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ajor, and builds on the S-CLP model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four standard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theoretical course, experi-mental course and clinical training course. The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an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dual teacher” talents, andmeet the dual needs of all kinds of special children with bo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S-CLP mode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urriculum system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始终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残疾人事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关注残疾人的教育与康复问题,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报告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在各年龄构成中,我国0~17岁特殊儿童约504.3万,其中重度和极重度特殊儿童比例为38.8%[2]。特殊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及功能结构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特定组织或功能丧失造成的不利,可能会阻碍其充分参与各类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给予教育辅助、康复服务、就业准备和环境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而教育与康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3]。

面对特殊儿童与日俱增的教育与康复需求,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教育康复专业,中国大陆首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4]。作为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教育康复专业定位于整合教育与康复手段、为有教育和康复双重需要的儿童提供相关服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5],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学科理念,秉持“言之有据、操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学科原则,突出循证实践的学科发展路径[6],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集教育与康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人才为主要目標[7],使学生能够在康复中心、学前融合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妇幼保健院、医院相关科室(儿科、儿保)、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言语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听觉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领域的评定、康复、教育、咨询及辅具研发的专业工作者,最终成为集教育康复理论基础与核心能力、实验能力和临床实训能力于一身的教育康复专业化人才,满足特殊儿童与日俱增的教育与康复需求。

2 高校教育康复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学科发展实践证明,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建设,其代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与否,更代表的是高校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最终也将决定本专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内和国际发展地位[8]。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1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教育康复专业,既有综合类“双一流”高校,也有应用型学院。由于教育康复专业起步较晚,缺乏专业课程标准,同时存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且各院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康复资源差异明显,因此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9]。

多所开设教育康复专业的高校基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康复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验实训技能,整合理论与实践相关教材,同时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设相应课程,在传授教育康复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培育,目前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对提高教育康复专业教学品质、促进学生专业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教育康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康复模式的转变与发展,教育康复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具体表现为: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无法紧扣实践发展水平与要求,内容存在滞后性,专业特色和时代特点明显不足,更新进展缓慢,存在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等矛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讲授部分,目前未能与实验、实训技能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缺乏相关针对性实验操作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在课程形式呈现方面,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康复”数字技术,课程教学手段相对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方式缺乏差异化和多模态化,不符合互联网时代数字课程的发展趋势,无法真正满足个体的课程教学需求。因此,若要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促进教育康复专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积极开发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形式,转变课程教学方式,更新传统滞后的课程模式及课程观念,开发与构建科学系统、满足行业需求、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这已成为当前教育康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教育康复专业高素质理论与实践技能人才的关键组成部分。

3 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当前教育康复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各高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思路。高校教育康复专业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性强的专业,依据课程标准,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康复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人才。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应结合本专业特点,以专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核心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实验操作课程为关键,以临床实训课程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教育康复专业课程改革,建立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高校多年来建设教育康复专业课程标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的实践办学经验,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高校S-CLP模式,即“课程标准(Standard,简称S)”“理论课程(Class,简称C)”“实验课程(Lab,简称L)”和“临床实训课程(Practice,简称P)”四环节为一体的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其中,课程标准(S)部分主要提供教育康复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依据与课程指导思想;理论课程(C)部分主要由教育康复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综合康复课程等理论教学内容组成,旨在进行本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L)部分紧密配合理论课程,依托教育康复专业实验室和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设备开展实验课程教学;临床实训课程(P)部分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调下,进入康复中心或特教学校等单位进行临床见习课程教学活动,此环节成为连接课程标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与后续临床实习的纽带。

因此,基于S-CLP模式构建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充分体现标准(S)、理论(C)、实验(L)和实训(P)四个环节,同时结合本专业课程实际知识内容,涵盖导论、言语嗓音、构音语音、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听力听觉、运动和综合康复九个功能课程模块,具体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康复学概论、发育行为儿科学、儿童康复听力学、言语科学基础、科学研究方法、言语嗓音功能评估与矫治、构音语音功能评估与矫治、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情绪行为障碍评估与干预、运动功能评估与训练等模块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如图1所示。

以言语嗓音功能评估与矫治课程为例,它是一门临床应用技能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安排必备的言语呼吸、发声、共鸣功能评估与训练理论课程外,还需配备相应的实验与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其中,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言语呼吸、发声、共鸣功能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康复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临床实训课程旨在强化言语呼吸、发声、共鸣功能评估与矫治技术的规范性及其初步的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对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的体验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最终获得教育康复临床职业能力。因此,开发与构建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最终能够培养具备教育康复基础、教育康复核心、教育康复综合和教育康复实验实训等四个方面学科能力的教育康复专业合格人才,满足各类特殊儿童兼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S-CLP模式的教育康复课程体系,符合高校教育康复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解决了教育康复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课程的要求,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医疗、教育、民政和残联等单位对教育康复“双师型”标准人才的需求,可极大提升教育康复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康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价值,最终也将促进教育康复行业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才茂.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J].残疾人研究,2018(4):3-10.

[2]冯善伟,李坤,李耘,等.残疾儿童基本福利服务现状和需求调查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5(3):33-39.

[3]吴鹏飞.论残疾儿童特别照顾权的实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1):112-121.

[4]程辰.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8(5):75-77.

[5]杜晓新,刘巧云,黄昭鸣,等.试论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13(6):25-28,40.

[6]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介绍[J].现代特殊教育,2019(10):2.

[7]卢红云,尹敏敏,庾晓萌,等.“互联网+”教育康复人才培养CLP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0(2):104-110.

[8]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學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9]李吉芳,郑海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设置探析:以A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7):7-1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