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测量实验室改革探索

2020-08-06陈淑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

陈淑清

摘  要 随着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积极推进,以及测量技术与方法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剖析工程测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并对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实验室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 新工科;工程测量实验室;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0-0025-03

Abstract With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s,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a-surement laborator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scusse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labo-ratory.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survey laboratory; prac-tice teaching

1 前言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技术創新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实践能力、从业技能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发展前景,也是彰显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开拓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1]。因此,本文对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工程测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多数高校实验室是依靠学科专业而设置的专业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某个专业或课程,管理上一般隶属于二级系院,进行二级或三级管理。上级管理部门对系院实验室建设缺乏充分了解,各系院、各专业之间缺少直接的了解与沟通,实验室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置问题严重。各实验室分而治之,资金投入分散,设备层次、实验室规模提升困难。

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由于岗位待遇偏低、职称评聘困难、实验耗时耗力等原因,多数教师不愿从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实验专职教师不足,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人员不稳定。同时,高校教师大部分缺乏行业工作背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实验教学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实验室配置与行业发展脱节  工程测量实验室作为传统实验室,水准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常规设备较为齐全,能满足传统实验项目的教学。随着测量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测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航空测绘、机载激光雷达测绘等先进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地质、矿业、水利、农林等各个领域[2]。而高校由于资金条件限制,设备使用年限一般十年左右,先进设备得不到及时补充,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影响了学生从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与社会和行业的脱节,无法快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验室建设往往依附于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实践教学体现不够完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等改革缓慢,实验项目以验证性、演示性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偏少,缺乏系统完善的工程实践过程和环节,与社会、行业发展对接不够。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不高,从业适应性差。

3 工程测量实验室的改革策略

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大实验平台  新工科背景下,对实验室建设、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合作与共享。所以,高校实验室管理应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减少部门层次,建立全校性的大实验平台,以便于统一管理与调配;减少中间环节,主管部门对实验中心相对熟悉和了解,管理和决策更为精准。大实验平台的建立避免了各系院之间分而治之争夺资金,可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整合可共用设备及配套设施,相关学科专业共享共用软硬件实验资源。这样就既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配套设施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又能集中力量提高实验室档次和规模。

实验室建设与行业无缝对接,提升档次与规模  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对接行业需求,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接轨,使学生在学校完成从业技能的全面学习与训练,熟悉工程操作的各个流程,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转换。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则要求在教学中结合行业实际,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前沿技术,熟练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于工程性较强的测量实验室,在让学生学习全站仪、水准仪、GPS等传统设备的同时,应该及时更新先进仪器设备,如无人机航测系统、测量机器人、高光谱航测系统、机载激光雷达等;在资金和硬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来弥补。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及工程测量的复杂性,高校实验室建设很难做到与工程实际完全一致。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至关重要和必要。学生在实际工程测量中能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测量的各个环节、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对策,这些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实现的。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也能大大节省实验成本,避免因设备快速更新换代造成困扰。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也可与企业进行项目研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工程难题,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3]。工程性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资源,使学生能接受系统的工程测量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掌握测绘及各类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成为从事测绘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1)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工程实际,分层次、多方位、多领域交叉融合。

2)实验项目设置要结合技术前沿不断进行更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增设综合性、设计性项目。

3)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利用慕课、虚拟仿真、实际工程案例等进行教学。

4)考核形式多样化,突出技能操作和过程考核;也可设置综合性实操大作业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外业测绘、数据采集和内业软件操作相结合,强化工程测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训练。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学以致用,不断夯实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从教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政策和机制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4],鼓励青年教师和高学历教师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教学,在职称评聘、工资补助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创造机会让教师去知名高校进修或去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引进或聘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验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进步。

4 改革探索

隨着学校“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顶天(对接航空业)立地(对接区域),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思路的提出,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也积极进行了转型改革。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进行实验室升级改造  围绕学校航空特色本科教育发展方针,土木工程专业增设机场建设方向,城乡规划专业增设机场规划设计方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更改为航空测绘方向,形成以航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专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实验室也积极进行升级改造,工程测量实验室购置一批航测无人机、遥感测绘设备和相关软件。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设置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育人平台联动、“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分段教学+分类指导+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本科学习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均开设工程测量、测量实习课程,教学内容由传统测量增加航空测绘:“外业无人机测绘+内业信息处理”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航空测绘方向)增设无人机技术导论、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等新型测量技术课程及相关实验项目。

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理事会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部分专业订单式培养[5],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学生就业,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建筑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区域规划设计、土建施工等项目课题,教师带领学生走入行业生产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先后承担各县市多个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改造等规划施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人机测绘发挥了重要作用,快捷、精密地完成了项目区域的图像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工作。

5 结语

新工科工程教育对工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工程测量实验室建设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实验管理体制,提升实验室规模和层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深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从事测绘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保敏,孔维宾.“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探索[J].福建电脑,2017(6):81,85.

[2]方火毅.信息化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89.

[3]魏苏林,王浩,包立远,等.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J].福建电脑,2019(11):60-61.

[4]张新东,韩越.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室开放建设管理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4):227.

[5]孔韬.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报,2020(2):153-155.

猜你喜欢

新工科实践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