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20-08-06黄玲芳
黄玲芳
摘 要:虽然翻转课堂的概念提出已经很久,但其真正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还不算十分成熟。可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属于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格外注意,在研究国内外翻转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再实施翻转课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入手,主要讨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应该如何展开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前,必须保证自己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他人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开展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是强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翻转,即强调学生在课上完成学习,教师在课下完成教学。这十分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思想也趋于成熟,学生更渴望独立解决问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并通过预习单找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疑惑的方面。结合课上与教师进行的互动、与同学进行的交流等,最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
一、了解學生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要搜集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情况,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情况等等,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在翻转课堂的视角下,教师将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视频和制定好的教学目标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查看教学视频,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其中的古汉语常识较多,有很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可融入图片,如,烛之武和秦伯的具体人物图像,以及不同场景的图像,让学生便于理解。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文章中出现的“秦晋围郑”展示当时的地形图。学习目标可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设计为:知识领域、能力领域和感情领域,学生可根据每个领域中的不同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和渴望达到的目标积极展开学习。
二、明确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与定位
教师自身要明确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中需要教师作出的改变。首先,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师生平等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在课上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其次,教师不是掌控知识的权威者,在与学生互动时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通过商量的口吻和语气,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最后,教师在课上回答学生的问题或指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时,要凸显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指点措施,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和教学目标学完《荷塘月色》一课后,将自己不能理解或仍存在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因为这篇文章整体的用语简单和谐,但在结构安排和写景的层次上需要学生重点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视频中设计了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层次,不少学生没办法借助教学视频和课文的分析完整地回答出这一问题。因此,这成了学生在课上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此时,教师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将中将分析重点题放到整体感知和观摩作者描写景色的语言文字上来,还可以根据情中情交融的意境进行简单地提示,让学生分析作者在荷塘边随处走走时见到的景色以及描写的顺序。
三、合理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翻转课堂的视角下,教师的绝对作用被弱化,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针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针对古诗词意境的体会等,都需要学生在不断与人交互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教师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交互的需要,此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十分具有必要性。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组内交换彼此的学习信息,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从而有效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仍以《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要分析作者所采取的分层次的写景方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析,根据教师的提示和每个人在课文中搜集到的不同信息,学生在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相比个人的探究更加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也符合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雨茵.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J].亚太教育,2016(23):191.
[2]张建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