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利地图视角下的聚落公共空间研究
2020-08-06尚小钰杨哲
尚小钰 杨哲
摘要:传统村落空间研究及其传承保护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和遗产保护的重点。目前在村落公共空间特性的研究分析上出现了各类空间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讨论了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乡村的诺利地图分析方法。以江西渼陂村诺利地图为例,分别从局部和整体的角度入手,深入探究了诺利地图在其公共空间体系特点上的表达优势。本文提出的诺利地图相较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不仅对已有研究局限点有进一步的突破,也更加完整、直观地展现了乡村公共空间体系的整体性、连续性等特点。诺利地图这种特殊的图底关系表达在公共空间体系上所具有的研究优势,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及全域空间认知下的乡村营造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村落公共空间;空间分析方法;乡村诺利地图;公共空间体系;聚落保护;渼陂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6.007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6-0045-0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Settlement Public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olli Map: Taking Meibei Village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HANG Xiaoyu, YANG Zhe
[Abstract] The rural spatial research and inheritanc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becoming the focus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So far, variou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have emerg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settlement space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d a special Nolli map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rural areas compared it with traditiona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aking the Meibei Villages Nolli map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Nolli map on expression in the public space system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Nolli map not only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s of current researches, but also can explore the integrity, continu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rural public space system more completely and intuitively. The advantage of Nolli map on expressing the public space system has a greater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nd the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global spatial recognition.
[Keywords] settlement public spac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Nolli map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system; settlement protection; Meibei Village
引言
随着快速城市化发展导致村庄空心化和衰败等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对传统村落的建设性破坏,如过度商业化等,村落原有空间肌理及公共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破坏。在目前强调“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保护逐步变成“原真性”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村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全面理解公共空间的组成与特征、系统梳理公共空间在聚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研究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1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特征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空间的具体存在,具有边沿、界限、比例、尺度等基本空间形态特征。作为不同层次公共交流的开放性场所,公共空间承担着不同人群的社会活动和复杂功能。村落公共空间的特点表现在村落精神意识上的集中体现,它既作为村民公共生活的载体,又承载着村落民俗风情和文化习俗。村落公共空间承载的不仅仅只是居民意识上的公共性,而更多的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即人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般从属性上把公共空间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室外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私人领域内的公共空间。其中,室外公共空间指街巷空间和广场等节点空间,室内公共空间指公共建筑,私人领域内的公共空间指建筑内的庭院及天井等。这是包括诺利地图在内的公共空间研究方法的基础。
从公共空间的形成来源上看,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可以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两类:生活性公共空间和社会性公共空间。生活性公共空间是指为满足人们居住和出行等基本需求而形成的道路、桥梁和街巷等公共必要性场所。社会性公共空间则是指为满足人们民俗信仰、娱乐休闲等精神文化需求而形成的宗祠、广场和戏台等公共活动性场所[1]。整体来看,生活性公共空间在聚落空间上多表现为相互联系的线性公共空间,社会性公共空间则多表现为散布的节点公共空间。点线结合从而形成聚落整体空间层面上的公共空间网络,这也是基于诺利地图分析公共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的重要基础。
2现有的聚落公共空间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2.1现阶段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村落空间理论着手的描述性空间研究方法;而另一类则是从聚落肌理和相关分析图等形态方面,或技术方法方面,或数据指标量化方面着手的解释性空间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分类上也有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重新进行细分的,如段进等从空间出发将现有研究分为三类:空间实态记录、以空间本身为研究主体、以空间形成原因为研究主体[2]。从整体上看,这两类现有研究都是在围绕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节点、区域、边界、标志”[3]所对应的乡村空间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描述性空间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将具体村庄作为研究案例来分析公共空间重要性及相关的保护发展策略[4];二是从公共空间整治的意义入手,针对不同的公共空间来分析其空间特点对应的提升策略[5];三是基于不同的空间视角如社会学[6]等来分析公共空间的分类、特点及传承方法;四是以乡村公共空间营造为主体[7-8],从现有热点角度入手(如乡愁记忆、社区营造等)去探究乡村营造手法。
在解释性空间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基于空间形态相关的分析图(如平面肌理图等)来探究公共空间要素的风貌、特质和空间形态[9-10];二是通过采用空间句法、ArcGIS等技术方法来对公共空间进行量化研究,分析空间结构、街道形态及节点空间之间的空间结构拓扑关系等空间特征[11];三是通过将公共空间的相关要素量化为相应的空间指标来分析公共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活力因素等,从而提供相应的活力营造策略[12]。
尽管目前这两类研究几乎都涵盖了与乡村公共空间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但现有研究仍存在部分局限性,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2?局限性
2.2.1对村落公共空间缺乏全类别的分析性研究
现有的研究方法大多基于室外公共空间,多将其分为街巷空间和广场空间来分别进行描述性或分析性的研究。而村落的室内公共空间(即公共建筑宗祠等),以及私人领域内的公共空间(即庭院和天井等)尽管在部分描述性研究上有分析其公共性,但是在分析性研究中很多是作为独立的建筑物来探讨其特点,较少考虑其与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更没有纳入公共空间体系来研究整体性。这使得目前公共空间研究的对象较为局限,缺少了不同类别的公共空間的特性研究,公共空间体系研究不够完善。
2.2.2公共空间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
这些对街巷空间和广场空间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弱化了室外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使得公共空间在研究过程中变得碎片化和独立化。室外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及私人领域内的公共空间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中都是割裂的,只能看到其各自的空间特点,却无法看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如何将不同类别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分析聚落公共空间之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是现阶段聚落公共空间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较于现有研究的公共空间类别分析不全问题及缺乏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问题而言,诺利地图在以往空间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其特殊的图底关系所展现的公共空间肌理变化和连续性变化,可以对目前的研究局限点有进一步的分析。
3基于诺利地图方法的研究优势和研究意义
3.1诺利地图的研究优势
诺利地图作为罗马的第一份精确平面图,其将私人领域涂黑、公共领域留白的图底关系表达,清晰地展现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联系,并完整地表达了公共空间体系。
在现有空间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诺利地图方法来分析公共空间,一方面在空间研究方法上突出了其在空间信息上的分析优势,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公共空间的系统性分析视角在传统聚落研究中的重要性(见图1)。
村落诺利地图的分析方法更加全面地拓展了公共空间这一研究对象,围绕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来形成图底关系,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基本特性,以及这些公共空间在村落整体上分布的联系性、整体性和连续性,突出了公共空间与村落基底的关系。通过诺利地图方法来分析村落公共空间,较以往的空间研究方法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从诺利地图的局部上看,可以直观地看出公共空间自身内部的变化及其与周围建筑、环境等要素的关系;从诺利地图的整体上看,直观突出了公共空间的肌理变化及公共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变化,尤其清晰地展现了室外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和私人领域内公共空间之间的延伸和融合。
正是因为清晰地表达了各类公共空间及其相互联系,诺利地图方法在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中能够更加精准、深入、系统地提出规划方案。因此,诺利地图方法对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3]。
3.2诺利地图的研究意义
以往传统聚落保护往往多以建筑为核心来进行片块式的分散化保护和点式化保护,尽管在“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整体性保护的相关措施,但对于公共空间的研究和保护都较为薄弱。诺利地图对于完形空间的结构化表达,揭示了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点,明晰了建筑布局和街巷形式,强化了公共空间的整体性。
诺利地图所提供的研究视角对实际解决现在乡村出现的公共空间闲置失活及村落秩序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诺利地图分析村落公共空间的尺度变化及分布特点来使村落避免盲目性的广场建设;可以通过诺利地图分析公共空间的肌理变化和公共空间网络,来探究村落在新建建筑或将一些大户民居改造为博物馆等公共建筑时对原有公共空间网络关系的影响及变化。此外,以往的传统聚落保护方式是对村落建筑进行评估、定级,再进行保护发展规划,通过诺利地图可以延伸以往的研究内容,使定级与保护更加深入和精准。传统村落保护和更新的核心既要考虑村落的原真性,更要兼顾新的发展所带来的空间网络关系的变化,从而重建村落归属感和凝聚力,而诺利地图则有助于传统村落保护这两个核心要求的实现。
4针对传统村落的诺利地图研究方法
4.1村落诺利地图绘制方法——以渼陂村为例
江西渼陂古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南岸,是典型的江右民系①古村。渼陂村依水而生,其商业街沿河而建,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的美誉。目前村内保存完好的赣派建筑约有367栋,包含民居、祠堂、书院、古街和牌坊等在内,民居建筑内也保存着许多三雕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4]。
为了直观地展现诺利地图在乡村公共空间上的研究优势,本文在罗马诺利地图绘制手法的基础上,以渼陂村为例,根据乡村空间特点来探索适用于聚落研究的空间要素的绘制方法。
罗马诺利地图是通过将私人领域内部细线排列涂黑,将室外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及私人领域内的公共部分留白,对于景观、地形、农田等要素采用不同的象形纹理表达,以此来表现鲜明的结构肌理和公共空间关系[15-16]。而本文的村落诺利地图参照传统表达,进一步将聚落分为景观要素、地形要素、建筑要素、公共空间要素四个部分来进行绘制。通过实际走访调研渼陂古村,采用无人机拍摄村落总平面,并对村落的宗祠、博物馆、凉亭等公共性建筑进行测绘来得到四类要素信息,从而绘制为相应的诺利地图(见图2、图3)。
对于这四类要素,渼陂村諾利地图相较于罗马诺利地图有部分不同的图理表达。对于景观要素,如河流及池塘,渼陂村诺利地图采用细线排列与淡彩相结合的象形表达;对于地形要素,如农田,采用散点密布的形式表达;而对于建筑要素和公共空间要素,则是通过把公共空间留白和私密空间涂黑来形成图底关系(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的古村落都会把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宅改为博物馆,这类建筑在诺利地图绘制时是属于公共性建筑的。通过这样的图理表达将村落中的私用性空间转化成了“底”,而公共空间则转化成了“图”,从而使得公共空间之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尺度性有了进一步的揭露,是聚落空间肌理的进一步展现。
4.2?基于渼陂村诺利地图的公共空间分析
以渼陂村诺利地图研究乡村公共空间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视角入手。从局部上看,渼陂村诺利地图的图底关系表达有助于清晰展现公共空间与周围要素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看,渼陂村诺利地图对公共空间体系的形态化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不同性质的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
4.2.1局部视角下的诺利地图公共空间分析
乡村公共空间的设置,往往与其周边的绿植、道路走向及风水朝向有关。渼陂村诺利地图对乡村的水、田、植物、道路都进行了相应的表达,从局部视角上看,可以清晰地看出公共空间自身内部的空间变化及其与周围环境、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是诺利地图研究局部视角下公共空间的优势所在(见表2)。
4.2.2整体视角下的诺利地图公共空间分析
现有研究方法从整体视角上看难以提取出公共空间体系并进行形态化表达,而渼陂村诺利地图可以将公共空间留白部分提取出来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将从周围环境与风水格局、节点空间与轴线布局、街巷关系与场域尺度三个方面逐一展开渼陂村公共空间分析。
(1)周围环境与风水格局
从渼陂古村诺利地图上看,由于渼陂村所在位置地形平坦,因而其环境要素主要为水系和农田。村落水系为河流与池塘混合的布局形式,以富水河为外部水系,起到联系村落交通运输和贸易发展的作用,以池塘作为内部水系,通过与富水河的贯通来构成聚落排水系统,支撑居民生活需求。内外水系相互结合,形成了许多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及古桥、古街等小尺度街巷空间。池塘的布置讲究风水格局,在村内设置28口池塘,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与居住建筑相结合形成众星拱月的风水格局,而农田则以村中28口池塘为依托分布在村落外沿。从渼陂村诺利地图中提取出来的公共空间网络图中可以看出村落水系格局对村落公共空间有着很大影响,分别体现在水系格局对村落社会性公共空间的分布影响及对村落生活性公共空间的线性走向影响。渼陂村社会性公共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村中池塘两侧的较大公共区域,而其生活性公共空间,即街巷、小桥等线性公共空间,则多是基于村中的富水河及池塘布局而形成的延伸走向(见图4)。
(2)节点空间与轴线布局
渼陂村诺利地图作为对完形空间结构化的表达,对节点公共空间和线性公共空间都有着清晰的展现,其中线性公共空间往往蕴含着聚落的轴线布局。而渼陂古村的节点空间多为社会性公共空间,主要分布在村中水系两侧及宗祠前后较大的公共区域(包括宗祠在内),形成了渼陂村公共空间网络中的点式空间(见图5)。
整体上看,渼陂村为“一轴线一组团”的前村后街布局形式,以前店后居为主的商业建筑沿着富水河蔓延发展形成一条轴线式后街布局,而居住建筑则围绕祠堂建筑并以梁氏宗祠为核心向四周自然蔓延,从而形成组团式前村布局(见图6)。
(3)街巷关系与场域尺度
基于诺利地图看渼陂古村,渼陂村总体的公共空间框架体系由商业街、街巷和节点公共空间三种空间形态共同组成,其中商业街、街巷(巷道与村路)属于生活性公共空间,节点公共空间属于社会性公共空间。商业街以线性形式沿富水河分布,与商铺间的巷道相连而延伸。再通过聚落东南面池塘两侧的节点公共空间,过渡到组团居住建筑间的巷道,以及祠堂周边的节点公共空间。而村路则是串联起整个交通网络联系村内公共空间与村外公共空间。商业街、街巷相连形成小尺度的线性公共空间结构,节点公共空间作为过渡空间和核心区域形成大尺度的点式分布结构。二者共同形成渼陂村张弛有度的公共空间网络,从而使得聚落的开敞空间和公共性建筑可以通过网络体系延伸到聚落各部分区域(见图7)。
5结语
与城市公共空间相比较而言,村落公共空间更加具有人群认同感、归属感,是乡情乡俗的承载体。相对于城市公共空间鲜明的界限性,村落公共空间则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室内及私有部分,从而让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力得到有效延伸和渗透。
本文通过在原诺利地图绘制方法的基础上来针对乡村聚落特点加以改进或丰富表现手法,使得村落诺利地图在空间信息的表达上突出了公共空间的肌理变化和联系延伸,补充了现有聚落空间研究方法在公共空间局部性和整体性上的不足。从诺利地图视角上看聚落公共空间,其主要以小尺度的街巷公共空间为线,以较大尺度的节点空间为点。二者共同构成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来延伸到村落各部分区域,强化了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与此同时,诺利地图所提供的公共空间的分析视角,从传统村落保护上看,可以通过将公共空间网络与村落各类空间相结合来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提升,从而增添村落整体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补充了现有聚落保护框架在公共空间上的不足。
注:
①江右民系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以中原、赣江、筷子巷、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为起源和繁衍地,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风俗。
参考文献:
[1]陈果,张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公共空间作用浅析[J].四川建筑,2015,35(3):43-45.
[2]段进,龚恺,陈晓东,等.空间研究1——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最新校订版)[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35-36.
[4]许怡.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思路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苍台村为例[J].价值工程,2015,34(14):203-205.
[5]叶亦青,张娜,黄金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整治初探——以渭南市华州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12):128-129.
[6]郑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J].经济地理,2009,29(5):823-826.
[7]赵立波.“乡愁记忆”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J].居舍, 2018(32):102-103.
[8]邹明妍,周铁军.“社区营造”模式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12):149-150.
[9]高巍,周清华,赵玫.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质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3):79-84.
[10]张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7):144-148.
[11]孙彤宇,李彬,张蕾,等.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拓扑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1):33-39.
[12]张璎瑛,赵秀敏,石坚韧.乡镇聚居地公共空间活力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9,37(1):62-70.doi:10.3969/j.issn.1009-1483. 2019.01.009.
[13]杨哲.聚落寻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417-490.
[14]张波,倪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江西吉安渼陂古村[J].城市规划,2006,30(6):97-98.
[15]李梦然,冯江.诺利地图及其方法价值[J].新建筑, 2017(4):11-16.
[16]冯江,李梦然.“被打断的罗马”与被打断的广州——城市历史环境的现实困境与学科危机[J].建筑学报,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