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杂谈
2020-08-06尹珺
尹珺
2020年,春节未至,疫情却来势凶猛。我——坚守武汉的900万分之一,心绪难平。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务工作者无所畏惧、义无反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连夜乘高铁抵汉,接着是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各省医疗队同赴武汉支援,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喊着“热干面,我们来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学生宣言犹在耳,医者仁心永铭记。天使出发,人间回春。
许多基层工作者像星星一样在那个暗淡的时期燃烧着自己,散发着光芒: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局长张辉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身处一线16天,坚信“为了百姓健康,我们要有担当,不能敷衍塞責”;吉虹、谭建国、孙道军、夏志东,深入到医院、社区、村组、企业等抗击疫情防控一线,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生民立命”,他们不是圣贤,只是为了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危险时要冲在前面”,为了市民的生活能正常化而风餐露宿,栉风沐雨……
普通市民中的“逆行者”,平凡人在灾难来临时的相濡以沫:江西南昌的外卖小哥阿龙是名脑瘫患者,每天坚持完成订单,纯净的笑容给阴霾中的人们带来阳光;武汉东西湖区的菜农秦师傅筹集24箱蔬菜,用电动三轮车给医疗队送蔬菜,不会使用导航,就一路问路,辗转40公里,到酒店时脸和手被风吹得通红,令酒店工作人员感动落泪;卡车司机徐莹莹和丈夫将17吨梨从河北拉到湖北,30多小时的车程,就是为了一个朴素的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22岁民警张锦星刚入职就主动报名入方舱,相信“有自己能做的事”;社区志愿者们坚守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风雨无阻,做着普通的事情……
《高高低低的肩头撑着城》一文中说:“这座封闭的大城市,大家都是疫情的受害者,又都是肩头高高低低撑城的人。”一位网友说:“有这样的人民,什么样的战争打不赢!”
我希望随着疫情的结束,这些英雄们的伟大不会退散成为往事回忆里的雪泥鸿爪,他们应在我们的脊梁上打上烙印,在我们的内心燃起一份热火!中华民族是历经劫难却仍不屈不挠、有骨气的民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借此凝聚力,什么样的战争打不赢?
这次的疫情就像一道光,照亮了现实。让我们珍惜人性的善。若有光,则汇作一处;若无光,则燃烧直到白昼到来。祖国有难,拯救世界的背影中吾辈青年当如烈火,燃烧激情。
生而为人,脆弱如斯,但万众一心,国何愁不强!
指导教师点评:本文从医护工作者、基层干部到普通民众,用广角镜头扫视抗疫现场,动人场景一幕幕展现在读者面前。视野开阔,关注细切,群体与个体、众相与特写相互参照,类似于报告文学的写法。文章在细致的描述中营造出了万众一心,真情相护的悲壮氛围。结尾处能够将感动化为领悟,意识到青年群体的历史使命感,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