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锤炼文采斐然
2020-08-06唐惠忠
唐惠忠
议论性散文,顾名思义是散文的一种,它借助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其思想内涵是理,写作目的皆在于启发和教育人。
散文讲究“文采”,讲究美,议论性散文也是如此。“文采”是什么?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认为,文采指的是词句华丽、行文流畅。这当然也是文采的一种,把握得好,亦可令人意荡神驰。但是,就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而言,文采更多的是指一种韵味、一种气派,它应是自然流露,并返璞归真的。具体说来,为使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富于魅力,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巧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
1.排比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大量并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使议论性散文文势增强,如骏马走坂,读来神盈气足。有些佳作甚至全篇缀满排比,给人一种力扛千钧之鼎、风卷残云之感。
是的,我愿意参加这场接力跑!我愿用追求,让事业之树常青;我愿用开拓,让青春之花常开;我愿用生命,去感受大江的波澜壮阔、高山的雄奇瑰丽……(2019年吉林考生《深读五四,接力复兴》)
该考生写自己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于行文中使出排比这一“杀手锏”,抒情浪漫,层次感强,由“追求”“开拓”而及“生命”,由“事业之树”“青春之花”而及“高山”“大河”,可以说境界逐步提升,读来很有感染力。
2.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有助于文章的说理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例如2019年四川考生在《师生情谊,切心切情》一文中写道:
师生之谊,更像一朵云被另一朵云撼动后,承载着它的情感与寄托,带着它的一部分游向更广阔的天空。
这个点睛句言浅意深,它以形象生动的比喻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作者将思想融入其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阐释更清晰,也更有感染力。
3.拟人是使文章鲜活的重要手段。拟人,浸透的是一种情怀,是人的思想向自然界和一切生物的真实反映。它可以用来表述哲理,使哲理与情思相融合;也反射出作者的现代意识。
二、着力强化文句的表现力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主题,一个好素材,一个好角度,若没有语言表达来展现,一切终究只能停留在构思阶段。
1.精心遣用词语。要使文句表达鲜明,应尽可能选用那些能调动读者感官体验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比如有篇题为“没有候鸟的天空”的议论性散文,文中写“当那一只只黑洞般的烟囱十分‘慷慨地倾吐内心的郁积,当那一台台隆隆的机器挥舞着利爪奔向茂密的树林”,写“拥有健壮身躯的雄狮被关在动物园的‘橱窗里,整日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磨尽了昔日的威风,那森林的王者,去了;拥有漂亮尾鳍的鱼儿被封在了透明的鱼缸里,整日饱吞鱼食而无所事事地游动,被一只只手指挑来弄去”,这里的“倾吐”“郁积”“挥舞”“奔”“磨”等用得很是贴切——既凸显了画面,又颇具文学味,相关句子动人的表达效果,主要依靠动词的灵巧遣用。
2.力求风趣活泼。语句风趣,能使文章不觉呆滞,具备特有的情调。请看沙叶新《中国动物各“阶级”分析》的节选:
美国前第一夫人是希拉里,美国的第一狗是BUDDY,这是一条小猎犬。BUDDY意译是伙伴的意思,音译可译为“把兄弟”的“把弟”,音意兼顾,译得极妙。克林顿将狗叫作“把弟”,那克林顿自己就是“把兄”了。总统和狗称兄道弟,说明西方的狗不但享有充分的狗权,也享有人权。所以对中国动物的各阶级分析,不适合西方,国情不一样哟。
作家巧妙借助音译、意译,使克林顿做了狗的“把兄”,说西方的狗“享有充分的狗权,也享有人权”,幽默诙谐,意味深长。
3.整篇文章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但文字表达基本功好,而且善于调控文气、文势,善于举重若轻、以一当十。他们的作文,处处显示出内在的神采,语言或简明老到,或诗意浓郁。阅读此类佳作,如品香茗,如饮醇酒,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经 典 引 路
生命
韓少功
大千世界,众生芸芸。
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荫;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选自《视野》,文章有删改)
>> 评析 在一千多字的篇幅里,作家韩少功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蕴含的深沉的哲理相得益彰。如第七自然段“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人类在呵护自然万物的同时,自然万物也给人类以呵护,它们同人类一样拥有生命,拥有爱心,人和自然的关系有如“血肉”“肢体”一般不可分割。又如第八自然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情理兼备地表明人既区别于大地、植物、动物,同时又和它们一样具有生命,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大地、植物、动物没有区别,人类理应敬畏自然万物,决不可自命不凡。
佳 作 展 示
心灵是棵会开花的树
沈逸然(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深巷明朝卖杏花
草长莺飞的季节,是最能读出江南韵味的好日子。
风和日丽,蜂飞蝶舞,吟上几句“蛱蝶穿花”“蜻蜓点水”“春色满园”“红杏出墙”之类的词句,固然是锦上添花,但我却对微雨薄纱情有独钟。试想,细雨飘飘洒洒,朦朦胧胧,叫人如坠春梦……这该是怎样的意境?
于是,最爱陆放翁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记得早期有个剧本,不是便唤作“杏花春雨江南”吗?然而放翁必定是无此雅兴的。作此诗时他已年逾花甲,皇帝派他远赴严州,并且“重要批示”他“可以多作诗文”,这对一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忠臣而言,是多大的讽刺?他分明已被视为一个弄弄笔头、摇摇笔杆的“作家”了!圣旨难违,放翁便只得去做雅人,半夜三更听雨。雅极!又悲极!
红蕖何事亦离披
你可是李义山诗中的泪珠儿所凝?你可是嫦娥羞愧的紅颜儿所染?淡淡地飘零在水上,哪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华景?哪有“朝阳借出胭脂色”的大家尊容?唯见数行红泪滴清池,漾开淡淡的哀愁。
其实,浮世本来多聚散,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但求一壶浊酒喜相逢,都付之笑谈中吧。
其实,人生一世草一秋,百年之后,黄土一抔。何必挖空心思,你争我夺?何必怨天尤人,儿女沾巾?但求开时能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谢时能够“化作春泥更护花”,就像周敦颐,就像龚自珍,就像卸妆后的你我,留一张清清白白的相片给后人。
采菊东篱下
正值菊黄蟹肥的季节,不由想起了陶渊明。
在中国几千年文学长廊中,常让我驻足的恰是陶渊明的小阁。他是真隐士,可惜不是真忠臣。
其实“忠”臣是有的,忠而成者也是有的,那是明君的附加值,比如魏征遇上了李世民;至于忠而不成者,往往是不幸撞上了昏君,于是有被挖心的,像比干;有抛尸的,像伍子胥;还有累了全家的,像岳飞。武穆是英雄,倘若早生几百年,或许卫青、霍去病便只能当个副手。可悲他生不逢时,不仅遇上了赵构,还撞上了秦桧。
其实明君朝侧必有君子,昏君榻旁必有小人,历史就是历史。渊明躬亲示范,选择归隐,倘若人人都能像他那样淡泊如云,世间又怎会有这么多纷争?无奈,到头来种菊的也就只有他,哀哉!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任你雪有千斤重,任你霜有万丈厚,素心暗香,本性难移,怪不得有人甚至以梅为妻。
怎样的不卑不亢,怎样的亦柔亦刚,于是有了多少“墨池”,多少“七录斋”,多少或苦或甜或浓或淡的佳话。一个民族因此平而更兴,乱而不亡,风雨晴雪五千载。
悬梁刺股,不为赏梅吟诗,观鱼填词,不为絮叨一个“十年寒窗下,一朝金榜上”的老掉牙的故事,不为验证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妄语。囊萤映雪,为了长河之源,源不断;为了古木之根,根不息。
乱曰:杂花生树,花开花落,叶绿叶黄,云聚云散,雨下雨收。古树一棵,蓊蓊郁郁,青青葱葱,那树上的花朵,生在你我的心间,生在历史长河的岸边。
例文点评:
这是一篇有内涵的佳作。作者精于构思,先从群芳谱中精心撷取出杏、荷、菊、梅四种点染上了人文色彩的奇葩,巧妙地结合古人的行迹和诗文佳句生发开来,末段则以“古树一棵,蓊蓊郁郁,青青葱葱,那树上的花朵,生在你我的心间,生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绾结文意,使全篇呈现出一种先放后收的结构方式。
从表达上看,词语丰富,句式灵活,铺锦列绣,富于美感,显示出相当扎实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