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守护家园 66年三战洪水不退让
2020-08-06
1954年、1998年、2020年,这是武汉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大年份”。对于洪山区青菱街菱湖美景社区的祖孫三代:周松林、周红胜、周家河来说,这也是他们战洪水的日子。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周家河的爷爷周松林,踊跃报名成为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1998年“保卫大武汉”,周家河的父亲周红胜,一边排涝自救,一边抗洪战汛;2020年,年仅22岁的周家河,循着祖辈的足迹,再度站上武金堤。
周松林:堤坝抢险与潜水摸排
1954年,大水围城,武汉关水位推上29.73米,至今未超越。30万武汉人奔赴一线,与漫天江水殊死搏命。时年18岁的周松林,正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首要任务是抢险。洪水逼近武金堤,风浪一大,就能没过。周松林与伙伴一道,将周边可用的泥土塞进麻袋,一层层加高堤防。“江水涨高一寸,沙袋必须垒高一尺”,周边坟头的土都被周松林他们挖走。
刚上堤的那个夜里,抢险队开会到22时,指导员反复叮嘱:扁担放在床边,只要哨子吹响,10分钟内必须集合。周松林感觉还没有合眼,哨声就响了:有管涌。营地瞬时躁动起来,窝棚前的煤油灯映射出数十个身影。他们徒手搬起砂土料,在管涌地周围圈出一个“竖井”,填土投石,增加管涌地的压力。赤脚飞奔的他们,激得临时搭建的跳板蹦起尺把高。
等警报解除,已经是第二天早上8时,周松林累得快瘫倒。最辛苦的还是当潜水员。周松林在江边长大,水性不错。每日,他要下水查探,一泡就是2个小时,游程超过1000米。
江水浑浊,辨不清方位,只能靠双手触摸。在他的双手感知下,江堤不是一个大斜坡,而是有着一条条阶梯、雕刻出不同高度洪峰的凶蛮。从6月到10月,周松林和队友一直住在大堤上,靠上海等地捐赠的咸菜度日,几月不见荤腥。那段日子,解放军战士的歌声成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他们上工和轮休下工都会大声唱着军歌,好听。”他清楚记得,那些战士的后背几乎满是脓疱,白白的溃口一片片相连。坚守过后,荣誉加身,周松林荣立抗洪抢险三等功。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很多人永远留在了那一年,成为防洪纪念碑上的一个名字。
周红胜:抗洪之后为儿子改名
从空中俯瞰,杨林村头枕长江,背靠青菱湖,与水有着天然的地理纽带。平日里,长江是温柔的母亲河,滋润着两岸平原;汛期时,它又是狂野的巨兽,等着人们去驯服。
1998年,驯服洪水的重任,交到了周松林的儿子周红胜手里。从小在长江里游泳,把它当“泳池”的周红胜,第一次发现来势汹汹的洪水如此吓人:“站上武金堤,江水靠近地面不足一米,坐下就可以‘洗脚了。”远处江面上,几艘满载碎石的轮船正在待命,预备随时“破釜沉舟”,紧急填决口。
所幸,堤防条件已是天壤之别。经历多年的修缮与加固,武金堤已从黄土堤“进化”为硬化路面,足以走车。大堤迎水面,预制的水泥六角块牢牢扣住大坝,瓜米石、分口石、黄沙等备料一应俱全。全堤已经通电,帐篷前都挂了白炽灯泡。村里运来煤气灶和锅具,每日为守堤人开火做饭,每顿一荤一素一汤。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赶不回来守堤,纷纷捐赠物资:西瓜、矿泉水,“每个值守点都有,全程没有断过”。
周红胜已经不用下水了,备了胶鞋、竹竿、手电筒,在岸上巡查。正值三伏天,气温超过38益,堤上温度超过40益,周红胜巡堤2个小时,化纤材质的短袖上就结成白白的盐霜。2天过后,周红胜的脚被长筒胶鞋捂出溃烂的口子,越来越严重。
最大的麻烦还是内涝。1998年,江堤外是超过警戒水位的大洪水,江堤内是多日暴雨的渍水。家中三口鱼塘因暴雨翻塘,约莫三分之一的鱼不知所踪。只要巡堤交班,周红胜便一头扎到齐胸深的水塘里,重新编织防护网。数月防汛工作结束后,周红胜给儿子上户口。原本打算叫“周家和”,希望“家和万事兴”,为了纪念抗洪的这段经历,改为“周家河”。
周家河:现在我们来保护家园
夜色如墨,江水涛涛,日前,22岁的周家河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夜巡。只见背水坡上,周家河和4名队友一字排开,5根竹竿向前探出,拨开草丛,仔细寻找堤岸上的渗漏点。
这是周家河人生里的第一次战汛。1998年出生的周家河,与洪水有着不解之缘,祖父与父亲接连在武金堤驻防,他也出生于大汛之年。洪水期间守护长江大堤,是周家流淌在血液里的使命。
7月9日,在杨林村村集体企业工作的周家河,接到防汛“招募令”,主动递交了报名表。“1998年,父辈保护我们,如今我长大了,也要保护他们。”临行前,父亲周红胜传授经验,“江堤管涌是大事,一旦发现,第一时间上报。”
巡堤数日,周家河还未发现管涌。他所在的小队,负责青菱街三号哨所旁的400米堤段。这边的背水坡面斜度较大,路面泥泞湿滑,周家河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拄着长竿,一步一陷,走得很缓慢。夜晚视线不好,他却没有丝毫马虎,不时用竹竿轻轻拨开杂草,仔细查看有无管涌、散浸等隐患。坡脚有一片比人还高的蒿草林,他也要钻进去查看,手背上被蚊虫叮咬了好几个包。
“我们受过培训,白天重点看堤岸,晚上还要听水声。”他不觉得辛苦,“现在的条件比我爸那时好多了。”周家河指了指哨所一角,那里堆放着成箱矿泉水、方便面以及防蛇驱虫等药品。上堤的时候,他不用自带任何装备,全部由街道指挥部统一发放。
不远处的晾衣绳上,还挂着可供换洗的反光雨衣、救生衣,手边有强光手电筒、各种灭火器,巡堤结束,还可以用高压水枪冲洗身上的泥。“后勤保障到位,我们可以安心战斗。”
邢大军据新华网杨菁/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