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0-08-06么雪娜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背景,以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为例,总结了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改革办法,如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探索崭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类课程;Java;教学改革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作为本专业的必修课来开设的。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编程技术,为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点问题较为突出:
(一)难以维持完整的专业技术课程曲线
1.程序设计类课程授课方式单一。高职学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单一。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时,通常都是从编程语言、语句、语法等基础学起,学生难以产生成就感,更难提起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而程序设计课程基本会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师通过网络广播软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操作,教师讲解,如此反复。学生则往往要一直面对一个黑窗口来一行行敲着代码。所以,这样的计算机编程课相对枯燥乏味。
2.程序设计类课程课时安排不足。要学好程序设计技术,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练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问题,而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往往不足以使学生完全掌握技术。以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为例,每堂课90分钟,至少要去掉一半的老师讲解的时间,便只剩下40分钟给学生课堂练习,如果学生课堂利用率不高,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门技术的学习。
3.程序设计技术抽象难懂,学生易失去耐心。程序设计类课程有一个明显特点,当刚刚入门学习时,学生均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一是因为刚接触编程,技术比较简单,又可以让计算机按照自己的思维工作,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二是因为社会上对编程人才的需求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随着课程教学不断地深入,新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学生们接触的是大量生涩难懂的语言符号,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较多,于是失去学习兴趣。课程进度的推进较为困难,继而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也造成很大困难。
4.程序设计类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技术能力上能够基本符合软件开发行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在选择以哪种计算机语言作为培养方向时,往往难以把握。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先后开设多种语言的入门课,在引导学生各自培养有兴趣的语言技术后,自行深入学习。这种课程安排的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造成“一种语言没学通,又学一门新语言”的情况,到最后,没办法通过任何一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往往难以维持完整的专业技术课程曲线,本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面对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也显得信心不足。
(二)难以建立有效的课后学习管理模式
1.课后作业难管理。由于课时安排的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实践时长。教师必须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花时间来练习。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要求学生将代码写在作业本上,该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手写代码能力,但并不能保证学生在课后认真练习,抄袭作业情况尤为突出。且随着代码量的增加,作业本的形式实行起来也会越来越困难,学生不得不将写好的程序通过网络上传给老师,但是抄袭作业问题并不能解决,同时也给老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2.学生课后没有学习环境,不主动学习。由于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愿意在课后主动学习,所以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便电脑打开了,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网络上的干扰,很难静下心来敲代码,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网络平台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可采用线上网络平台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运用超星学习通等作为辅助教学平台。线下授课时可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上课签到、发通知、讨论、布置作业,构建一个互动性较好的网络学习环境,通过上传一些优秀学习资源,或是自己录制的微课等,让学生在课前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思考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随时在平台上面与教师进行交流及互动,方便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在线签到方式可设置手势等,避免了个别学生想要代签的情况,随时发布讨论、作业等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
综合各知识点按模块总结设计符合课堂教學目标的、内容典型生动的教学项目,与学生一起思考项目的设计思路,分析程序的实现方法及步骤,并以项目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最后,由学生自己或是分成一些学习小组共同将设计思路转换为程序的实现,搭建出程序框架,再依据所学的知识或是利用搜索引擎来逐渐填充程序。这样在教师讲解时逐渐渗透知识点,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学,从而掌握基本代码的写法,了解编程习惯及问题处理方法,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编程风格。给学生时间完善自己的代码后,抽选个别组或是个人进行程序展示,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可抽选较为典型的案例程序,供学生分析解决,在学习、思考过程中理解各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强化过程管理
课堂管理是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平时比较常见的课堂管理有考勤、课堂评分、提问等。可增加课前任务布置,开展课前指导,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在课中多与学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对回答表现出色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上课的活跃度。学生的作业或练习要对学生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将优秀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和表扬。还可以让学生将平时上课自己做的课堂笔记拍照上传平台分享,同时选出优秀笔记给予加分等奖励。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采用录屏、截屏等方式,既培养了学生操作水平,也能一定程度地避免作业的抄袭。课余时间学生可随时在平台下载练习题目,完成后上传,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在课中讲授。
三、对程序设计课程的一点思考
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卷面考试,闭卷,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将综合实训成绩与卷面成绩、平时表现各占一部分比例,增加实操的考核以及平时课堂互动情况的考核,避免学生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盲目备考而是注重平时课堂的学习,真正掌握编程的思维及方法,能够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要将学习重点转为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引入一些公司里面正在进行或是比较典型的开发项目拿来供学生体验及学习,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的培养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要将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当地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让他们不仅是学习,还要联系企业。要确保授课内容的先进性,与企业与社会接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让学生真正将理论应用实践,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设计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俞.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六环节三历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6(3):211-215.
[2]吴向梅.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60-61.
作者简介:么雪娜(1986—),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软件工程硕士,助理研究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