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8-06邢琦玥刘国英
邢琦玥 刘国英
摘要:陕西省旅游文化资源及历史内涵丰厚,本文将文化翻译观作为理论指导,主要针对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旨在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英译的品质,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各项优势,以规范的语言、融入的文化展示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研究的体系规范、体现唐文化环境下各地区的语言及文化魅力。进一步宣传陕西历史悠久富有内涵的唐文化,推进陕西唐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陕西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现状及策略
一、引言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但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陕西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国际游客持续增长,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陕西省也正逐步迈向国际化、现代化,以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自然风光与人文风采相贯通的丰富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陕西省唐文化作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特色文化之一,展现了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地方色彩。同时,其旅游景区内的双语介绍、英译手册、公示语、英译导游词等旅游资源不仅为海外游客更准确、便利地了解唐文化提供了重要媒介,激发了游客兴趣,更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动力。然而,根据笔者对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的现状调查研究后发现,其翻译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其相关旅游资源无法充分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资源外宣、打造“金边名片”、帮助海外游客“无障碍、零距离”了解陕西省魅力唐文化,对于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一些误译、失范现象的研究及纠正已然刻不容缓。
二、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现存问题
笔者曾对部分代表性的陕西唐文化旅游景区,如华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景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后又对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的误译、失范现象进行了搜集整理及分析,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拼写不规范
在旅游资源的英译中,拼写错误较为常见。与中文不同,英文在结构上较为复杂,单词构成较长,在词性、单复数上都需要特别注意,如若一句话中出现拼写不规范的情况,很容易会造成歧义,令人困惑误解。
例1: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
译文: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Ziyun Tower Block was built in the 14th year of the Kaiyuan period (726AD). At that time, Emperor Minghuang of the Tang Dynasty would always ascend the building on the day of Qujiang Fair.
上例描述的是大唐芙蓉园的紫云楼历史,其译文将“唐明皇”译为了“Emperor Minghuang of the Tang Dynasty”,重复了其意,很容易使游客曲解。“唐明皇”是李隆基的别称,这里可直译为“Emperor Ming of the Tang Dynasty”。除此例之外,还有一些较为明显的拼写错误,如华清池景区内的兵谏亭简介中,将其所处位置“骊山西绣岭”the Xixiu Ridge(the West Embroidery Ridge)中的“Embroidery”译成了“Embroiday”;以及单复数误译;大小写错误等。
(二)语法错误
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要求十分不同,汉语注重意合,英语则侧重于形合,英语中对句式结构、时态语态等要素要求较严格,如果不注意遵循,很容易使游客费解其意,产生信息交流困难,应注意在通顺的基础上做到准确。
例2:塔身有七层,每一层都保存有文物。
译文:The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consist of seven floor. There are lots of cultural relics on between floor 1 to floor 7.
上例为大雁塔英译导游词,其中的“consist”造成了主谓不一致的问题,在这里应译为“consists”;此外还出现了单复数的问题,“seven floor”应为复数,这里却译成了单数。由此可见,微小的语病却会让游客在理解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困扰。
(三)选词用语不当
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中,从古至今累积了浩瀚的词海,在旅游本文中更加富含具有文化特色的词句,一些颇具特色的专有名词、谐音词等很难精准地译出其意。英语中也常有一词多义现象。翻译过程中常见“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应音译还是意译”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都需要对其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判断出适当的译法。在长句或篇章中遇到疑难词,更需要充分分析语境上下义,避免出现中式英语。
例3:小汤中的温泉整日流淌不息,沐浴着梨园弟子们的芳华岁月,也见证了中国古代乐舞史上最輝煌的时代。
译文:Here the hot spring water was flowing day and night, witnessing the youthful days of the performers as well as the glorious time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and dance.
在上例中,译者将“梨园弟子”简单地译为了“performers”,这可能会令来自海外的游客产生疑惑,这里“梨园弟子”意指唐玄宗在梨园内所栽培的歌者和舞者,因此在这里可以译为“musicians and dancers”。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英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避免字词简单的堆砌而造成不必要的歧义,更应考虑游客的理解范围,并充分了解字词的文化背景信息。
(四)漏译
在唐文化景区内的介绍语中,漏译问题较为明显,常忽视了译句的完整性,最后一个小小的疏忽却导致译文的表意与原文本意产生出入。
例4:汤池形似海棠,两层台式,青石砌就,小巧玲珑,极为精致。
译文:The bathing pool was constructed with lime stones and appears like a crabapple flower in full bloom, small and exquisite.
上例中出现了明显的漏译,译文中只介绍了海棠汤“形似海棠、青石砌就”,却并没有说明其为“两层台式”,很容易造成游客信息接收不全、对景点的了解不完整等问题。
三、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对策及建议
(一)文化翻译观简介
著名翻译理论家、文化翻译观代表人之一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于1990年与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合编了《翻译、历史和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以下文化翻译观相关内容:首先,翻译以文化为单位,而非基于单纯的短语、句子或语篇之上;其次,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而非简单的从译码到重组的过程;再次,翻译在于译语中的功能等值,而非限制于描述文本;最后,自古以来翻译规范原则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同一需求,即文化的需求,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文化,然后是信息。除此之外,“文化翻译”可以从翻译时对文化要素的处理以及从文化层面对翻译的阐释两个方面来理解。
(二)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对策及建议
1.求同存异,采用适当译法
中西文化交流中常常讲求“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旅游资源英译。在英译过程中,不乏有一些译者会难以避免得陷入母语的思维定式中,从而导致翻译不准确、“张冠李戴”、中式英语等问题,因此,采用适当的译法是英译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直译法是在旅游资源英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这种译法要求在保持译文与原文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在形式上也尽量趋同于原文,往往可以达到一种简洁直观的效果。例如,华清池景区内的“太子汤”译作“The Crown Prince Pool”;“五间厅”译作“Five-room House”;大唐芙蓉园景区内的“银桥飞瀑”译作“Sliver Bridge Waterfall”等等,不仅为游客清晰地展现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保留了原有的语言及文化特色。
当面对较大的意群时,可以选用意译法,从而使译文更加贴近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接收者的理解范围。例如“它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到华清宫,给沉寂的皇家园林增添了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译作“It foc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on the Huaqing Palace again and added more charm to the quiet imperial garden.”,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没有逐字逐句译出其字面意义,而是意译为“more charm”,促进了游客的理解。
此外,增译法和省略法也较为适用。适当地在译文中增添一些信息有助于游客更深入地理解其意,例如华清池景区在介绍温泉铭时的英译中“‘On the Hot Springs was written in running scripts by Emperor Taizong (Li Shimin, 599-649AD) in praise of the hot springs at the foot of Mount Lishan.”,给唐太宗的身份姓名进行了增译,让游客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当原文形式较复杂、内容相对单一时,译者则可以采用省略法,只译出关键信息让游客能够掌握其意即可。还有许多其他译法如音译、变译等,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译法。
2.内外兼顾,立足游客需求
随着海外游客的不断增多,并鉴于不同国家来客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信息接收能力,必要时可对一些信息量较大的或是游客可能会难以理解的词句标注注释,用词应尽量简单易懂,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例如大唐芙蓉园内的仕女馆英文旅游解说词中,将“仕女馆是由以望春阁为中心的仿唐建筑群组成”这一句译为“The Elegant Lady Area consists of a group of Tang-style buildings with Wangchun (Fascinating Spring) Pavilion in the center.”在此例中,譯者将望春阁加以注释,即做到了音译上的准确,同时也采用意译细化了解释,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命名的意境。同样,景区内的彩霞亭英译简介上的表达也采用了这种方法:Caixia (Rosy Cloud) Pavilion.
在旅游资源英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传达信息,还要兼顾考虑外来游客是否能理解其意,因此,立足于游客的需求十分重要,真正做到使游客“理解无障碍、交流零距离”,还需要译者细致地在译文中适当“添砖加瓦”。
四、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旅游是实现各文化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个地区文化风韵及各方面形象的集中展现。贴近游客文化背景、满足游客需求、实现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规范化,不仅可以为省内旅游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同时也向海外游客呈递出一张独具文化特色的“金边名片”,对陕西省的综合发展和良好形象的设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旷.长沙旅游资源英译失范现象评析——以天心阁、岳麓山景区为例[J].教师,2017(14):93-94.
[2]李琳.陕西省旅游资料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30-32.
[3]李海燕,孙士新.地方性旅游景点英译愿景调查及提高英译质量的策略研究——以亳州市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院报,2015(3):116-120.
[4]吴丽莹,余义兵.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及对策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2):92-95.
[5]张江峰,王莉,张江茹.旅游营销视角下非遗旅游外宣英译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95-100.
基金项目:西安工程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陕西唐文化旅游资源英译现状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709004。
作者简介:邢琦玥(1998—),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职称:无,学历:本科,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