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在企业中应用风险的思考
2020-08-06张莉玲
张莉玲
摘要:现阶段许多金融机构是按照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等具体运转情况进行融资审核,改变了传统繁琐信贷程序的干扰,因此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企业中,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企业缺乏科学的指导,实践经验不足,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风险因素,基于此,本文通过明确主要的风险来源,提出了优化现代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风险管控的相关对策,以全面提升供应链金融的管理水平,推进其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
为有效保障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即通过依托大规模企业发展的契机,以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为主体,构建全面协调的综合金融供应链,以全面拓展业务范围,强化企业效益保障,实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合作共赢。
一、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供应链金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包括两大要素,一是需要依托核心企业从而实现跨国企业的全面覆盖,二是由于传统业务日益萎缩,银行被迫通过对供应链企业市场信用与整体汇率等进行有效应对而拓展的新模式。其核心特征就在于大规模企业的主体保障,从而由银行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金融扶持,强化企业购销业务的融资管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系统协调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实现业务范围的全面拓展。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库存与预付款融资三种模式,其中应收账款融资是强化债权管理的模式,会覆盖票据池的授信管理、保理优化等内容;库存融资模式则是对货权管理进行强化的模式,覆盖动、静态抵质押全部授信业务;预付款融资则是需要保障连带责任的落实,覆盖国内信用、保税仓授信等业务范围。
二、现代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
(一)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使得利率、价格等市场因素发展不稳定,从而增加了市场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整体利率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价格还是沿用传统固定利率的计算方法,一旦利率发生调整,银行等金融机构就难以继续优化其贷款利率,只能通过基准利率的调整进行保障,从而加剧了其在此阶段内的风险隐患。价格风险则是指质押物存货存在价格浮动的问题,从而会引发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市场风险。
(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决定着整条供应链的核心价值,从而保障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对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市场信用、综合水平等进行有效了解与评估,从而合理确定依托于其发展的上下游企业的授信额度。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有效规避其信用风险,才能确保整个供应链体系内的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三)上下游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现阶段,虽然许多供应链金融在技术应用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实现企业信用查询与评估的信息化管理,确保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为缓解信贷风险,保障企业信用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上下游企业本质上应归类于直接承贷的主体,但现阶段许多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技术支撑不足,资产额度有限,员工流失严重,风险防范水平一般,特别是内部经营缺乏规范管理,造成信息不对称、数据失真等问题较为严重。
(四)操作管理风险
其主要涉及供应链内部操作流程的不当、人为因素影响、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供应链内的相关银行机构、商贸公司、物流公司等不同程度的损失。操作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人为失误、流程不规范、系统不稳定及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四类风险问题。由于供应链金融操作管理本身较为繁琐,流程较多,各环节管理操作不当极易触发风险,因此需要针对借款方存货、应收付款等流动性资产项目进行科学管控,以全面缓解风险隐患。
(五)国家相关政策变动风险
由于市场企业运营管理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其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对企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例,国家会出台多项政策为某一类行业提供政策扶持,必然也会约束另一些企业的发展。如果这些政策制约某一类行业的发展,那么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之上的相关企业就也会受到约束,造成企业规模的扩展不畅或市场整体价格上涨,银行一旦以该产业链内的规模企业为标准实施供应链融资服务,其信贷业务就会受到影响,不及时加以防范与应对,就会产生融资风险问题。
三、优化现代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风险管控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市场风险的全面把控
在市场风险的全面把控过程中,最基础的因素在于对相关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明确主要风险来源,梳理其可能辐射的项目范围,深刻剖析主要原因。同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梳理各类风险因素,有效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保障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推进,在还不具备全面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缺口管控与套期保值的模式予以应对,其中套期保值包括签订利率协议、约定利率期权等方式,确保利率风险的有效缓解。
(二)引入准入管理规范产业链企业授信
供应链金融是立足综合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内部相关企业开展授信业务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按照供应链的综合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企业授信的规范管理,严格准入机制,科学评审企业资格,在保障供应链正常关联交易的前提下强化供应链之上各企业主体的业务绩效、责任落实与交易合作基本情况综合管理。
(三)规范操作管理制度保障
针对操作管理风险问题的防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模式予以应对:一种是科学分析借款方实有流动资产的真实性,深入调查其资产是否充足,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银行机构关于借款方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认定法律保障,实施高效的闭环管理,严格监测借款现金使用;另一种则是对具体业务操作内容需要从制度上予以明确,细化规范流程与内容,以有效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借款方存货的科学管控,提升操作管理风险防范效率。
(四)构建相对独立的风险管控体系
独立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能够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综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促進风险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传统信贷业务不同,供应链金融信贷具有其行业特性,因此对其风险的管控必须独立于企业其他风险体系之外,设置专门的运行机构,确保风险管理系统功效能够得到深入挖掘。
(五)明晰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权限
现阶段国内还未针对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缺乏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在业务办理中,需要针对各主体责任进行合同文本的完善,明晰各方具体职责与权限,降低法律风险隐患。同时,要针对动产流动性大,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抵押质押生效条件,造成银行不能正常实施对抵质押物的动态跟踪与监管的问题,因此要保障“物”流动性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有序推进资产变现、货运代理等业务操作,拓展银行增值服务范围,全面提升抵质押物的授信担保管理水平,缓解风险压力,多元化业务授信,实现供应链企业融资渠道的全面拓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供应链金融在复杂市场环境的发展中,由于受到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需要立足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银行与核心企业的风险管控,全面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推进供应链金融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婵.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供应链金融服务[J].财经界,2019(11):16-17.
[2]王妍.我国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8.
[3]李瀑.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