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调研
2020-08-06段润雪殷琦
段润雪 殷琦
摘要:当代农村金融排斥现象典型集中于西部的农村地区,其由于地理自然环境较差、经济落后等原因,广大的农村居民被排斥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之外,无法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直至2019年,云南省仍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本文基于云南省石林县共377个农户样本数据,对其金融排斥问题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缓解对策。
关键词:金融排斥 农村金融 金融服务对口 金融知识普及
一、引言
金融排斥指社会中的部分弱势群体无法进入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并无法以便利快捷的形式获得普遍的金融服务,从而更多地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本文概括为地理排斥、评估与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自我排斥五个维度指标。
二、石林县概况
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远郊县,因境内的石林地质公园而成名。近年,经济发展主要靠旅游业带动。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7.63億元,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37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7.8%。
三、石林县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排斥
地理排斥是指农户无法在距离上便利地取得金融服务。由于石林县农村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城区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五公里内金融机构分布少,使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频率与质量均低,从而产生地理排斥。
(二)评估与条件排斥
指金融机构较为严格的风险评估手段将弱势群体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在石林县农村中,绝大部分农户缺乏银行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条件,条件排斥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户缺乏银行需要的风险评估抵押品以及征信记录,无法进入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项目之内。
(三)价格排斥
指农户难以承受金融机构所推出的金融产品价格而遭到金融排斥。在目前的石林县农村金融项目进行过程中,当地银行需要对农户进行评估调查,贷款与销售金融产品流程较为复杂,成本高导致定价高,农户无法承受其金融服务的定价从而回避当地金融服务。
以农耕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民依旧保持着“小本经营”的生产模式,投入小,成本高,累积少等特征导致其家庭月均收入低,且易受自然规律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整体收入不高,由于自身技能性不强,靠出卖体力劳动为生,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农民工务工多为投亲靠友、道听途说,试探性就业,不能找到适合自身技能的就业岗位,工资待遇和专业技能无法适配,严重影响务工收入。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相对往年呈现增长趋势,但西部地区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月均收入仅3522元。据问卷统计,村民可支配收入仅用于维持日常生活消费(如子女教育、子女婚姻、购买生产资料等)。农业类型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物质和精神贫困并存导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虽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来说仍具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现象更为严重,根据问卷统计,云南省某村落村民2018年月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营销排斥
指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将大部分不符合金融服务要求的农户设定在营销目标市场之中。从调研情况看,当地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服务与大部分农户的金融需求并不对口。
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本质使得商业银行从农村淡出,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狭窄。据调查,云南省共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参与农村政策性保险及商业保险的保险机构,以及民间金融,共同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但这些金融机构都覆盖于县城及市区中心,不能很好的服务农村居民,给有需求的村民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其主要为农户提供储蓄、抵押类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信贷方式及额度等与多样化的农户金融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不能真正满足农户的需求,金融市场的条件排斥成为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另一因素。
(五)自我排斥
指相当部分弱势群体,因经常性遭到金融服务的拒绝或长期不了解金融知识,认为自己已被排除在当代金融体系之外,而不主动参与金融活动,更加被淘汰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市场。
根据统计,18-25岁约占8%,25-40岁约占14%,40-55岁约占28%,55-65岁约占26%,65岁以上约占24%。调研对象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对新科技、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基本上未接触过金融方面的知识,对市场经济仍停留在浅显的认识水平上,自我排斥或成为云南省石林县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主要成因。
受传统观念和农户自身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户会选择的金融机构的服务为银行存款业务及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少部分农户了解并接受农业保险服务。在回答:“是否了解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及其他业务?”及“会选择的贷款类型?”的问题时,多半农户表示不了解或不愿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其他服务,表示不愿贷款,即使有贷款的需求,农户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取小额资金用于周转,而不是求诸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一般要求贷款的农户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方式来降低金融机构风险,致使缺乏金融知识的村民选择放弃贷款。其次,贷款利息过高,超出低收入农民资金承受能力,进而排斥了部分农民进行贷款的意愿。
根据问卷数据统计,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访对象余钱使用偏好近95%以上选择存入银行,用于消费的村民人数低于15%,村民用于扩大生产、投资的部分多倾向于购买生产资料,不会选择投资金融市场。
四、缓解云南省石林县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建议
(一)健全农村银行金融产品对口机制
建议政府对农村留存的金融机构进行大力扶持,以及出台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福利补贴政策,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落脚打好基础,缓解地理排斥。其次,特别增加农村金融产品方面的研究,考虑农户的特点,细化金融服务的目标市场。除抵押品外探索新的担保方式,并简化金融产品的专业推广方式,使得低教育水平的农户能够安全、快速地参与金融活动,获得金融服务,避免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与条件排斥。
(二)完善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机制
建议利用互联网的极高覆盖率特点,创建网络平台、公众号、社交发布账号等方式,向农村普及简单的金融知识,推广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调动农户参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并成立农户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小组,以村委会作为单位,深挖农户金融需求,精准传达至金融机构,利于研发对应金融产品,缓解农户自我排斥。
(三)建立保护农村青壮年资源机制
建议石林县政府可以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出台鼓励当地青壮年留乡就业的政策。提高农村青壮年比例,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带动当地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奖励、分红等多样形式增加农户的收入,使其有充足资本可以进行金融活动,避免价格排斥。
参考文献:
[1]虞文,美曹强.基于金融排斥视角的金融扶贫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0):42-46.
[2]高沛星,王修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4):93-102.
[3]徐少君,金雪军.农户金融排除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6):62-72.
[4]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排斥: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47-52.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