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老漂族”融入城市

2020-08-06李则宣黄任之

食品与健康 2020年8期
关键词:子女老年人心理

李则宣 黄任之

所谓“老漂族”,是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老人和子女刚开始重新生活在一起,可谓其乐融融。老人能够为子女提供帮助,又能每天见到孩子,心理上会激发出一种被需要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子女方面,能够得到老人生活上的切实帮助,减少请保姆的经济开支,同时,又觉得让父母享受了到了城市生活的便利,会感觉很开心。

但双方这种良好的感觉,通常情况下不会持续太久。对于老人来说,城市实在太大,太陌生了,存在许多他们绕不开的难题。比如,社交圈变小,没有倾诉的对象;由于医保问题,在异乡看病不方便;与子女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存在差异,难以被理解;有些老人与自己的老伴儿分居两地,精神上容易产生撕裂感和丧失感。如果子女和社会能够给予“老漂族”一定的心理关爱和实际帮助,老年人也尽力以包容的心态融入城市生活,融入子女的生活,可以让“漂”从无奈之举,变成一种幸福的亲子生活。

子女为老人宜居做好准备

子女应认识到,请老人来的目的不是干活儿,而是生活。子女应该为老人宜居做好准备:比如带他们去乘地铁、公交,仔细讲解公交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带老人熟悉附近的菜市场、公园、社区里的锻炼场地等;子女应充分考虑到老人的社交需求,帮他们找到跳广场舞、运动、聊天的朋友,甚至还可以为老人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和健康讲座。这样做,可以帮助老人化解生活障碍,充分享受城市文明的便利。如果老人能够感受到城市的优点,他们就會滋生出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不会过度留恋家乡,更不会感觉度日如年——一个劲儿地吵着要回老家。

子女要关心和包容老人

子女不能过度拔高老人的家庭职能,把他们看成是“只要年轻人过得幸福了,家长就心满意足”的伟大的家庭牺牲者。实际上,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老年人愈发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体验。他们并不会将自己看成是一个机械的角色——家长。他们也有独立的自我,也有个人的情绪感受和思想认识,也渴望在晚年过得舒心、自在和幸福。这个心理需求非常正当,与帮助子女的心愿并不悖行。

父母将孩子抚育到成年,本不必为孙子辈操劳,因为照顾第三代是成年子女的责任——谁生谁负责。实际上,老年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大脑技能已逐渐衰退,无法适应快节奏和高标准的城市生活。

子女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应用理性的标准去看待老人行为处事的方式方法,应从老人的立场去分析和照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接受老人与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

老人要学会入乡随俗

有些老人非常念旧,容不得生活发生任何改变。您既然决定和孩子一起在他乡生活,那就要尊重孩子的生活,努力尝试融入周边环境。比如,培养一些新的生活兴趣,积极与邻居攀谈和交往,扩大生活范围。同时,老年朋友也要学会一定的独处能力。老人若是感觉烦闷,在家可以唱歌、看书、养花;出门可以和同龄人一起健身、学习、购物、娱乐。老人不要封闭自己,更不要以孝顺的名义,绑架子女的生活。虽然生活在一个房檐下,但老年朋友应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不可过度参与年轻人的生活,以保持恰当的亲子距离。

老人要尝试学习新事物

对于老人而言,因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进行再学习的确困难重重。但是,要想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生活得舒心、开心,除了需要子女的引导和帮助,老年人也必须耐下心来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如学习手机电子支付功能,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等。此外,老年人要尝试接受子女与自己的不同,如消费水平的不同、对整洁定义的不同等,并为此设立一个合理的心理界限,做到互相尊重与宽容,稍事调整子女眼中自己的“错误行为”。

社会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包括“老漂族”在内的所有老年人,都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照料。比如,在社区公园建立更多的供老人使用的步道和健身场所,多开设贴近老年人需要的知识讲座,为老年朋友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在异地生活的老年朋友更加了解、认可和接纳城市,将自己变成成年子女小家和城市的真正一分子。

老人和子女都是成年人,各自心理结构都已经定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心理学家阿德勒称之为生活风格。这种生活风格受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事件、教育熏陶、人际交往和社会重大影响因素而逐步形成,无所谓对和错。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老年人和子女应都应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心理界限,互相尊重和宽容,遇事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子女老年人心理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Tomb-sweeping Day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心理小测试
教育子女陋习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