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情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研究
2020-08-06疏东红
疏东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了劳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要激发大学生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发扬勤劳奋斗的劳动精神和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心态。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244-01
劳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最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已经就“劳动劳动者”发表了多次讲话,这些论断深刻阐释了劳动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价值,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的内涵
(一)牢固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除了是生活技能外,更是连接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纽带。人的本质即是劳动,人完成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劳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告诉我们,实际上劳动观教育就是激发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劳动价值观,也就以此来使得大学生感悟到是劳动构建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坚定发扬埋头苦干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体现在不惧辛苦不惧劳累,主动投入劳动的态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撑着勇敢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伟大功绩,新的时代依然要大力发扬馒头苦干的劳动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中发扬实践埋头苦干的劳动精神,培育向上的劳动环境,“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告诉我们,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维持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大学生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劳动产生了我们社会的根本价值,也可以教会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大学生的多维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多维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实是“以劳动实现中国梦”的劳动者,是勤勤恳恳的劳动者,更是创造性的劳动者。另外,推行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
三、当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
(一)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
商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维化,各种功利思想不断涌现,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越来越突出。缺乏积极主动的劳动,物质需求远超精神需求,劳动的价值取向直
指功利。大学生择业时更多把心思放在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上,很少、几乎不考虑现身基层事业。
(二)劳动态度低下,劳动观念淡薄
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有着憎恨、歧视普通劳动的思维,他们劳动态度低下,劳动观念淡薄。有些大学生怕吃苦受累,这些消极的劳动情绪顺势也带坏了学习态度,导致他们没有努力刻苦的劲头,甚至发生了逃课、考试作弊等恶劣行径。低下的劳动态度还让他们在择业就业时腹中空空却心比天高,罔顾现实地奢望钱多活易的工作。
四、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充实教育环境,打造教育氛围
思成于行,只有通过实际劳动,大学生才能在其中锻炼自己的心智,升华自己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历练出对工作的敬畏态度和形成积极的劳动习惯。勤工助学岗位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增加这种岗位,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挣得对应的收入。除此,高校还应当组织开展更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公益劳动,进社区、进公园、进养老院等,培养大学生积极劳动、为他人为社会劳动的精神面貌。这些方法措施都有利于大学生建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
(二)建立健全高校劳动观教育的课程规范
劳动教育应当被设置为一门有独立学分的必修课,作精心安排。可以选择在开学初或者期中,在全校开展劳动实践周等活动,亦或者在整个学期分批次分年级进行。学校要依据实际,提供多种多个岗位,在劳动内容的布置上,要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特定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教育示范,教职工从上至下,应当选派领导、教师参与相关劳动,起到精神导向和实践引领的作用,避免出现文件式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2]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5]季愛民,蔡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下的大学生劳动观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
[6]环敏,马志敏,何昌,等.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