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论语》为例谈高中整本书阅读应对策略

2020-08-06牛红梅陈宏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整本书论语孔子

牛红梅 陈宏

编者按: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重大,是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多个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大局观、科学观进行理性层面的应对策略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避免盲目,避免感性,从而以清晰的理性思考、扎实的文本阅读、完整的流程规划、深刻的教学反思贯穿《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以期学生能主动思考,获得独特感受,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大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扎实基础。

“整本书阅读”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来的,1941年,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读整本的书”,“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一直以来“整本书阅读”有概念,少行动,有“名”少“实”,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无心”读,二是教师“无法”教。现在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开始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探索。我本人也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这里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就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做初步的探讨。

2019年6月开始,遵照多元标准,选定最佳书目——《论语》之后,向学生征求意见,明确书目——杨伯峻版《〈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简体字本),制订阅读计划,指导读书卡片,研究整本《论语》的结构,7月10日暑假前进行第一次整本书阅读动员,设疑激趣,确定读书方法。然后整体规划阅读阶段,阅读时间,设置阅读课。明确每周20则左右的阅读内容,学生用近半年的时间阅读,教师进行同步释疑,暑假里每周组织两次读书卡片汇报,进行50多次“《论语》素读”的音频阅读推送,十余项以提升兴趣和阶段性评价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六节专题课,最终完成既有个性化解读,又有共性读书方法与阅读体验、听读、品读相结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

一、遵照多元标准,选定最佳书目

进行“整本书阅读”,选好书是前提。选书的标准并非固定,但是首先,一本书的文化价值必须考量。其次,这本书要与高中生课本学习紧密相关。另外,要契合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论语》有着公认的文化价值,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值得反复品读,不应断章取义。《论语》与高中生课本学习紧密相关。初中教材里已经收录了《论语》十二则,高中教材里收录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必修教材一“名著导读”里,也将《论语》设定为必读篇目,所以高中生有必要进行课本延伸阅读。《论语》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并不很高,总计20篇,不足20000字,语言是浅易文言文,语录体为主,兼有对话,适合高中生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不会因为浩繁的文字打消了阅读的热情。由此可见,《论语》是一本值得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提醒语文教师,阅读书目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它可能直接关系着“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二、明晰素养方向,关注核心素养

一本书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整本书阅读”能够从文化领域、认识领域、阅读策略、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形成综合影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语文學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意在让学生知晓《论语》的读书方法,进而扩展到“语录体”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并进一步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要在阅读《论语》过程中熟练运用工具书搜索识记该书和相关文献中的生僻字词;准确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在表达与交流中能够准确表述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见识;书面表达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口语表达考虑听众的感受,做到限时完成、话题集中、自然流畅。

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要在阅读《论语》过程中提高问题探究能力;能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识;能够综合、归纳同一类型的言语现象或文学现象,由表及里,发现其中寄托的思想;能够将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问题或现象关联起来,由此及彼,比较其差异性和关联性。在表达与交流中,能够通过锤炼语言来锤炼思想,做到“词能达意”“要言不烦”;在语句之间和段落之间,能够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在论述和评价文本时,不用臆断替代思考,而是用经典语句做“证据”来说理,清晰展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通过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要在阅读《论语》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能够体会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美、伦理道德美、文学观念美,能够进一步体会《论语》包含的精神美、中和美以及审美愉悦等审美文化内涵,这也是《论语》不可忽视的当代意义之所在。

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要在阅读《论语》过程中学习孔子“仁爱”情怀,培育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爱思想、会思考的传承文化经典的人。通过循序渐进、有挑战性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任务,培养主动学习、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交流、展示和汇报中,培养阳光自信的心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师统领全军,落“实”九种行为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形成“阅读共同体”,科学设计阅读任务、监控阅读过程、强化阅读成果。注重选定同一版本,注重开篇导读,监督定时阅读,检查批注式阅读;注意使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论语》素读”,开设六节专题课进行“共通式阅读”,开展各种提高阅读兴趣的活动,等等。

1.选定统一版本。《〈论语〉译注》(杨伯峻版),杨版一直是公认的好版本,忠实原著,翻译得也很好。版本统一有助于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注释解析。

2.上好开篇导读课。了解史书及历史故事中的孔子,走近《论语》这本书,引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论语》整本书的结构,掌握《论语》的不同阅读方法。

3.确定统一的阅读时间。学生集中阅读的时间是每周二、周五晚辅导的前15分钟时间,以及隔周一节的《论语》导读课。每周读二十章,大约半年时间读完整本书。

4.强化批注式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提笔读书”,圈点勾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信进行“《论语》素读” 推广(微信公众号“国学经典进校园”,读书人“金豆子”即陈宏老师),教师将音频发布到班级语文学习微信群里,学生与家长共享文学经典,每日必听,晚辅导要求学生仿读,于静心凝神中感知文化思想的魅力。磨耳朵,练听力,沉心气,随时感知《论语》的魅力;同时利用微课进行疑难篇章释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了整本书阅读的高效推广性、示范性、启迪式学习。

6.教师示范制作《论语》读书卡片。卡片内容包括读书人、读书时长、最感兴趣的经典语句、充满疑惑的语句、自己借助网络依旧未能理解的语句,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让读书积累直观可视,成就感十足。

7.开设六节专题课进行“共通式阅读”。集中质疑、讨论,分六个专题进行学习:第1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弄清《论语》两种结构形态。第2课时品读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背诵;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内涵。第3课时绘制心中的“孔门十哲”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自己喜欢的孔子弟子的理由。第4课时诵读《论语》相关章节,概括“君子”的特点。第5课时依托文本,解读《论语》中体现的孔子教学思想。第6课时孔子智慧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孔子智慧修己正身平天下。

8.配套推荐学习资料及阅读书目。在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用电子平板推送孔子生平及诸位弟子简介,推送相关时文:钱理群的《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2007年的观察与思考之一》,薛涌的《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推荐了上届学生关于《论语》阅读“君子人格”的研究性文章;向学生推荐了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傅佩荣的《傅佩荣解读论语》、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南怀谨的《论语别裁》、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等,为的是让学生进行长时间、有目的、有比较的阅读、思考与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思维和生成思想。

9.强化教学评价。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调动兴趣,提高阅读实效。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着引领方向、激发兴趣、答疑解惑、归纳梳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与验收,出板报、绘制思维导图、朗誦大赛、名句填空考查、写颁奖词、展示读书心得,等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有助于《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整本书阅读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从最初开始接触《论语》一书,阅读漫无头绪,到经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专题课引领后,学生能够对《论语》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形成了基本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为以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基础。之后又以此成果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为指导,进行了《杜甫传》《边城》等的整本书阅读,学生不再惧怕“名著”,也形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表达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

回顾这段师生阅读合作的经历,由最初的设疑激趣、制订阅读计划,到整体感知、分享阅读初感,再到思维碰撞、进行专题探究,再到合作探究、深度交流,直到落笔沉淀、成果共享。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一路感慨。

一路艰辛,更多指的是由于自己的学养与阅历不足导致的捉襟见肘,疲于应付,但幸好,有网络随时进行营养补给,也一直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一路收获,一方面是自己对《论语》的全新认识,对《论语》相关书目的大范围研读,以及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更多指的是学生对于《论语》整本书阅读后对自己阅读潜能的惊叹,对自己理解鉴赏能力提升的欣喜,对自己应试分数提高的快慰。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后更多的是不尽的感慨。教师要有抵御外部压力的心理,要有坚定的阅读信仰,要有强大的阅读储备做支撑,要有科学理性的教学规划做方向,要向家庭延伸,盼望整本书阅读走向理性!

附:六节专题课教学设计具体标题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读书入门篇)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二)《我们一起来念“经”》(诵读体悟篇)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三)《向孔门弟子借智慧》(人物图谱篇)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四)《君子之风,山高水长》(君子之道篇)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学思想篇)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六)《〈论语〉治天下,圣哲耀古今》(时代意义篇)

(本文参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学经典进校园”,项目编号HJZ135-002)

猜你喜欢

整本书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论语》整本书阅读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