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薜荔”意象
2020-08-06李学开
李学开
“薜荔长龙鳞,相看似可人。圣朝无艮岳,那值二千银。”(张弼《薜荔》)薜荔,又称木莲,系常绿藤本植物,产于我國中部和南部。其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之作用;茎、叶、根均能入药,有祛风除湿、通血活络、消肿解毒之功效。“薜荔”之名,最早见于屈原的文学作品。
我国古代诗人钟情于薜荔,在他们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薜荔的身影。尤其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偏爱这种植物。他在《九歌·山鬼》中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的诗句,诗句描绘了一位美丽婀娜的山鬼形象,她(山鬼)身披薜荔,腰束松萝,楚楚动人。这一形象至今深入人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美术作品的经典题材。
薜荔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薜荔耐贫瘠,抗干旱,适应性强,一般以野生的状态攀爬于崖壁、大树以及断墙残壁、古桥和荒废的老宅等地方,给人以沧桑荒芜之感,因而古代诗人常常用薜荔来营造寂寞、凄楚、悲凉之氛围。柳宗元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吟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诗人触景生情,愁思弥漫,巧借薜荔表达了遭贬谪的凄苦愁绪。沈彬在《秋日》中写道:“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人借薜荔抒发惆怅、愁苦之情。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写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诗人借助薜荔生动地描写了瘟疫(血吸虫)之后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的清冷凄惨情景,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
薜荔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凭风吹雨打,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因而古代诗人常借薜荔象征高洁的人品。屈原《离骚》中有“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来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中有“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的诗句,隐士身穿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表明自己有高雅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薜荔蔓生浓绿,生机勃勃,古代诗人常借薜荔传递喜悦之情。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风暮雨之中,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湘江两岸,满目所见,尽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随风摇曳的薜荔,景色如此美丽,诗人不禁心旌荡漾,心胸为之开阔。宋之问在《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中吟道:“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诗句描绘了南国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诗人心旷神怡。司马光在《邵不疑厅薜荔及竹》中写道:“修竹非俗物,薜荔亦佳草。村之君子庭,人来见逾好。”薜荔超凡脱俗,诗人对薜荔的喜好跃然纸上,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