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书法创作的心理与意象思维

2020-08-06靳晓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

摘 要: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承继载体,影响着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书法家时常会受到自身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的影响,进而左右着其将所想转化为实际形态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为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书法家在创作中应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结合书法创作要表现的内容,合理选取意象思维。

关键词:书法创作;意象思维;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意象的使用。当然,中国书法能够发展至今,也与意象的使用有关。书法创作的心理过程,指的是由意象思维所控制,对言、象、意进行合理调控的过程。自古以来,书法家基本都会将意象思维融入创作对象中,进而将所感悟的情感、想象和记忆融入书法作品中,增加书法作品的灵气和感染力。因此,探讨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创作心理和意象思维概述

(一)书法创作的心理

书法创作的心理,又被称为创作的情感,指的是创作者先天对于书法创作的主观认识和后天形成的客观认识。在书法创作中,创作者的心理对其创作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较好的创作灵感和优秀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积极的自我心理表达。若创作者的心理状态消极或者不愿表现自我心理,就难以获取创作灵感,更不用说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了。

(二)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在古时指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现亦指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周易·系辞》有说“立象以尽意”,由此可知,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意”指思想,“象”则指客观的样子或景象。因此,意象就是指客观事物与人们的主观思维交融后所形成的内心形象。换句话说,意象就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想象后产生的事物。所谓意象思维,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想象的固有方式,是经过一定时间所形成的一种个人风格和习惯。在书法创作领域,创作者的意象思维越具有新意,其创作的书法作品就越有个人风格和创新精神,也就越优秀。如佛家的“禅定”、道家的“抱一”一样,意象思维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通常也体现在悟上,悟书写之法、悟人生之道、悟创新之意,就是要用意念让自己保持最佳的心态,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层次。如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勤学苦练,终于使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的境界。又如张旭从樵夫与轿夫让道中悟到书法应有章法布局,其书才显得笔画匀称,错落有致,后又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到书法神韵,使其草书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线条更加姿意狂放。再如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悟出笔势。总之,这些书法大家大都运用了意象思维,将自己所见的物象跟书法创作联系起来,最终获得了各自的书法造诣。由此可知,除夯实自己的基本外,书法创作者还应有悟性,应创造性地运用意象思维,才能达到更高的书法境界。

二、书法创作心理和意象思维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一)书法创作心理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取决于其内心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情感。在书法创作中,创作者的情绪、性格、创作动机都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书写体验。若创作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其创作水平会进一步提高;若创作者受到消极心理影响,其在创作中会难以突破瓶颈。

首先,从情绪角度讲,人的情绪能够控制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在内心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判断。若创作者对自己的判断贴合实际,则会更好地审视自己,发扬长处、补足短处,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若对自己的判断过高,则会产生自负心理,在书法创作中可能会出现盲目創新等行为;若对自己的判断过低,则会信心不足,甚至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难以提高其创作水平。

其次,从性格角度讲,性格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个人的长期生活中养成并且影响着其生活。在书法创作方面,创作者的性格对其自身的书法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人如其名,字如其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书法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性格,能够反映创作者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例如“草圣”张旭性格豪放,为人洒脱、豁达,其书法作品多奔放豪逸,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再如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刚正有气节,故其真书雄秀端庄,行书遒劲郁勃。

最后,从创作动机角度讲,创作动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前提,并对所创作出的作品具有重大影响。不同的创作动机会诱发不同的创作行为,进而导致不同的创作结果,有感而发的作品和被迫创作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为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创作者应明确正、负两方面的区别,即明确有感而发的创作行为与被迫创作行为的区别,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创作动机。

(二)意象思维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书法在促进中国文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书法创作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手动书写,更在于将自身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并在书写行为和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所谓书法创作的意象思维,指的是创作者在长期的书法学习中不断进行想象,所形成的一种个人风格和习惯。当然,书法创作意象思维的形成并不容易。首先,在意象思维形成的初始阶段,创作者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要努力寻找与自己的意象思维相契合的创作语言,将个人情感在创作对象中表现出来。经过时间的沉淀,使自己的意象思维与创作语言达到完美契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其次,在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象思维后,还要在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中前进。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阅历会产生不同的意象思维,不同的意象思维则会产生不同的书写风格。因此,创作者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书写风格进行否定与肯定,不断寻求最合适的意象思维和书写风格。最后,在书法创作中合理运用意象思维,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创作对象完美融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三、书法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的研究意义

及其融入书法创作的途径

(一)书法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的研究意义

第一,能够丰富书法理论。书法创作心理研究属于书法学科与心理学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各领域的创新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从古至今,中国书法史学研究丰富,但技法、素材、材料等偏物质世界的纯书法创作理论研究较少,对书法创作心理的研究则更少。目前,虽有关于书法创作心理的研究成果,但大都偏于心理学而没有对书法本位的研究,或研究不深入。因此,本文关于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向思维研究,有利于丰富当代对书法理论的研究。

第二,有助于推动当代书法创作的实践。书法创作带有主观性,是创作者的审美心理和意象思维,对于自身意识的一种再造过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写意性等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作品自身,还表现在书法家的审美意象熔铸等创作心理过程中。正因如此,对书法创作过程及其行为意识进行解读难度非常之大。但若能理解书法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规律、过程等内容,并进行表述的理论化,可以让创作者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方法,把艺术创作的主观性转化为实践性,从而促进创作者书法创作能力的进步。

(二)书法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融入书法创作的途径

上文已经对书法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说明了情绪、性格、创作动机、意象思维等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由此可见,将书法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在创作时积极调整好自我的创作心态十分重要。

首先,要练好书法基本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真心喜爱的古代书法字帖进行认真研习。在对传统书法进行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创作者若能做到“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就可以让自己的笔墨运用自如,使得各种书法技法了然于心。如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取其之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书风。与此同时,创作者还要注重对书法理论的学习,在练就扎实的书法基础后,其创作的心理也能够更加平稳,如此便可促进书法创作的进步。

其次,要提高创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其自身的书法作品品位。因此,除日常的基本功练习外,书法创作者还应重视自身知识文化的积累。在闲暇之时,书法创作者可多读一些古人前辈的文章,也可以赏析名家的水墨画,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此外,为强化意象思维,书法创作者应对笔墨、文字间的微妙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探寻其中的艺术规律。

最后,创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悟性。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創作者应善于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事物进行感悟,以此激发出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其积极创作心理和良好意象思维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讲,书法创作过程就是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和客观世界之间碰撞的过程,也是其产生创作动力与激情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客观世界在经过书法家心理与意象思维的转化后,就可成为鲜活的书法创作素材,而创作者的心理与意象思维则在笔墨勾勒之中得以充分渗透。因此,创作者若要将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就必须投身于大自然,认真观察体会四季变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与奥妙,深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此增长自身的见识,开阔自己眼界。此外,在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创作者还要运用积极的创作心理与良好的意象思维,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优秀书法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作品风格、品位与书法创作者的创作心理与意象思维息息相关。作为一种艺术思维,书法的意象思维是书法创作者在将其抽象思维融入书法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书法创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应调整好心理状态,合理运用意象思维。

参考文献:

[1]孟庆星.论意象思维与书法创作心理[D].南京艺术学院,2016.

[2]陈力.浅谈书法创作的心理和意象思维[J].中国民族博览,2019(3).

[3]孟庆星.书法图形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与书法创作[J].中国书法,2016(4).

作者简介:

靳晓华,《美与时代》杂志社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走开,心理噪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课教学设计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婚恋心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