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洋中的一条船

2020-08-06王彧浓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维米尔伦勃朗世纪

摘 要:17世纪的荷兰绘画,是特定条件下多种因素共同建立的丰碑:新兴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为艺术和艺术家提供了经济保障和创作底气;稳定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宗教政策,让这里思想自由开放;民俗传统和对生活的感受,给这片地域上的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充实的精神世界;画家的天赋和协作精神,造就了它的辉煌。

关键词:荷兰绘画;17世纪;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道尽时势造英雄的玄机。不过,历史没有假设,时势便是汪洋,风向托举起哪位豪杰,船头便驶向属于他的时代洪流。诸等幸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7世纪的荷兰绘画,就赶上这拨风向,它满载着一船杰出的画坛强人,驶向属于他们的时代港湾。其中,殿堂级的三位画家,是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

《吉普赛女郎》是哈尔斯名作,可谓诠释了吉普赛女性的全部特征:一张俏丽的脸上挂着狡黠的一抹笑,眼睛斜向下瞅,顾盼之间随性自在,红彤彤的爽利面庞顶着一头茂密的小卷发,丰满白晳的一对乳房简直要溢了出来。阳光、乐观、野性、自由、不羁和大胆,诸如这些滋味,混合在一起,她便是吉普赛女人。活泼的民族性,被哈尔斯的如椽之笔精准表现。笔触大胆激进,粗犷豪放,不拘泥细腻和抒情,只注重将人物鲜明性格灌注笔下,这就是哈尔斯的风格。《夜巡》则是光影大师伦勃朗的杰作,该作被后世奉上圣坛,在当时却让画家本人受辱,从此一蹶不振。只因此画是顾客委托伦勃朗创作的群像画,每位顾客都希望在画中彰显自己,留下光辉鲜亮的形象,伦勃朗却以一个艺术家的思维构思此画。恢弘的构图,犹如交响乐般万乐齐鸣。画家巧妙地用光影将复杂的构图切割为重点人物、次重点人物和阴影点缀下的人物。

这种布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突出矛盾,有戏剧冲突感,使这幅宏伟的史诗般巨画不显得单薄,反而厚重兼具活泼,多角度塑造了斑斓的时代图景,可谓艺术珍品。然而被光影切割后的人物,呈现出阶梯状分布,有的人物形象挺立,有的在画中隐约只露出侧脸,这就让出同样价钱的雇主们不满了。攻击劈天盖地席卷而来,而伦勃朗始终悍卫自己的艺术主张,不肯屈就流俗,以烈士精神在美术史上留下这幅丰碑式杰作。恰巧生活在17世纪中期的维米尔是幸运的,他成长在荷兰盛世,艺术活动期也在黄金年代,传下来的一批温馨家常的风俗画,也成为世界级艺术瑰宝。《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公认是维米尔最伟大的作品,并有与《蒙娜丽莎》齐名的殊荣。画中少女丹唇微启,樱桃似的红润,勾人心魄。她转头凝眸张望,似乎正要说话,表现的情感有恐惧、期待、幽怨,还有欲语还休的隐忍,既清纯又妩媚,带着致命的诱惑。这个少女戴着硕大的珍珠耳环,珍珠在画中忽隐忽现,亮的地方放出金属般冰冷的光泽,暗的地方则呈现在阴影里,与其他背景融为一片……那是画家用光影在布局,耳畔间暗藏着滚烫的情绪。整个画面营造的氛围,为这个少女带来令人心悸的神秘气息。她是谁?画中少女姿态颇为平凡,但复杂的神情却无法设计。这种神情含有窒息的诱惑。维米尔43岁时溘然早世,但他留下的这一帧绝笔,足以荣耀千古。他的作品没有伦勃朗的磅礴大气,也不似哈尔斯狂荡不羁。维米尔用自己的敏感捕捉到一个少女瞬间的丰沛情感,引来后人无限赞叹。

維米尔与列文虎克和斯宾诺莎是朋友,三人同年出生,并同住一个小镇。列文虎克是全世界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生物学家,斯宾诺莎则是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著有《几何伦理学》。群英璀璨的不仅这些明星,荣耀17世纪荷兰画坛的,还有肖像画家霍赫、德鲍赫、梅斯特,风俗画家奥斯塔德、扬·斯丁,风景画家戈因(扬·斯丁的岳父)、海顿、雷斯达尔、霍贝玛,动物画家保卢斯·波特、库伊普,静物画家海达、彼杨恩、卡夫,海景画家威廉·维尔德(出自著名绘画世家维尔德家族,该家族有不少优秀画家)、卡佩勒等。这些画家互为师生、好友和亲朋,他们紧密联系,相互交流,彼此之间形成连带的网络,共同挺举起一座艺术巅峰,留下来的大量杰作,照亮了这个全世界有名的低洼之国荷兰。而这个位于西欧偏北的国家,在17世纪集中涌现出如此多杰出人物,背后成因是什么,颇值得后世剖析和阐释。

探寻荷兰画坛百花盛放的、背后的能量来源,就要从它的起源地发迹史一一论起。16世纪的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并深受西班牙的专制统治起。1568年,这里爆发了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8年七省联合,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即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独立,这给了这个国家强大的组织保障和自由民主精神。此外,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荷兰独立后,在政治保障的基础上,这个新兴国家又赶上亘古未有的时代机遇。

时代机遇,为17世纪的荷兰成就商业帝国,扫清了障碍,铺设了坦途。这个国家在经济、航海、贸易、金融业等各方面,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到了17世纪中叶,全世界累计有两万多只船,荷兰就占四分之三。最先进的船只由最优秀的水手驾驶,这一万多只船航行于全世界五大洋之上,好不威风。荷兰人近乎垄断了地球上的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波兰的粮食、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和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大多经由荷兰商船和商人转手转运。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实力,创建了全世界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中叶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全世界总额的一半。那个时代,称霸海洋就是称霸世界,就能控制全球贸易,拓展海外殖民掠夺。这些造就了荷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现代经济体”。不过,马克思一语中的,也没给荷兰盲目唱颂歌。他写道:“荷兰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不巧的是,艺术偏偏需要依靠财力支持,才能发达和兴旺。这个沾染了资本主义鲜血的产业,赶上了它的黄金时代。社会生产力走到了这一步,新兴资产阶级强劲的经济实力和随之而来的蓬勃的精神诉求,成为了养活这些艺术家们的经济基础。荷兰的普通国民和各个行会、社会机构等,也同样具备了满足文化和艺术滋养的经济实力。有供求关系就有市场,画家作画就有了空间与动力。荷兰17世纪绘画艺术的崛起,是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和满足下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新兴资产阶级壮大的一个反映。

在17世纪,就算到了最寒酸的荷兰人家里,也能看到几幅绘画。不仅有政治保障和经济赞助,荷兰艺术界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有它超越时代的非凡的自由民主精神和宽松宗教政策。荷兰人信仰加尔文教派,该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认为做官执政、蓄有私产、经商赢利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那个时代,整个欧洲大陆都处在宗教迫害之动荡中,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教会处死。荷兰的开放自由之风,成为这些被迫害的异教徒们的安全庇护所。前沿学者们纷纷逃到荷兰,其中就包括被誉为“近代科学始祖”、17世纪欧洲哲学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笛卡尔。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开放,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穹,他们可以肆意挥笔,想画什么,就尽情尽性。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画家只能画神坛神祇的时候,荷兰画家就跨越了时代的壁垒,开始描绘大海、天空、港口、船舶、普通市民、花卉食材、片片牛群……绘画题材的极大丰富,让荷兰17世纪的绘画艺术,上可以比肩14世纪到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下可以不逊色19世纪的法国艺术。欧洲美术链条的完整承接,不能缺少這中间的荷兰画派。

在讴歌风俗民情这一绘画题材方面,荷兰人也颇具光荣传统。早在16世纪,这块大地就诞生了一位伟大画家——勃鲁盖尔。他长于思考,诙谐风趣,热衷表现,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他一生以农村生活为艺术创作题材,艺术语言质朴亲切,画面欢快明净,富于乡土喜感。他的作品亦如中国北宋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一样,生动记录了城乡风景概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见证了当年的人文风情。

毋庸置疑,风俗画的出现,来自于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和城镇的繁荣发展,意味着人们对人情味的追求。此外,加尔文教派的务实作风和实用主义,也促进了风俗画的雄起。艺术是最直接体现的追求主流意识形态的,宗教就是这个意识形态的能量来源。17世纪的荷兰绘画,关注人情味,充满人文关怀,风俗画和肖像画都得到极大发展就是得益于此。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复杂情感,都成为画家们珍视的题材,荷兰出现了一大群卓越的肖像和风俗画家,如问鼎画坛天下的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等人,都擅长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酒馆、醉汉、流浪者、抽烟的人等市井小人物都能成为绘画主角。这太颠覆那个时代欧洲其他国家高雅艺术之神性和权威了。最后,烘托起17世纪荷兰绘画丰碑的,就是这些画家群体。粗略统计,100年间,荷兰孕育出的显赫画家不少于20人,稍逊风骚的画家也有1000多人。只可惜是,群英荟萃之下,不少画家掩映在了耀眼的星光下,埋没进了历史的沧海中。地灵人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纵观历史,荷兰就是盛产画家的地域,从伦勃朗到凡·高,天才的画家比比皆是。是不是沧海桑田的低洼小国、环抱的大海给了他们无限的生机灵感?我们无从探求,不得而知。只是历史是最真实的解说家,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不曾埋没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美术界在向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艺术致敬的同时,莫要忘记,那百年间的绚烂辉煌——17世纪的荷兰绘画。

作者简介:

王彧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维米尔伦勃朗世纪
约翰内斯·维米尔画笔下的女子
对名誉最好的维护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
不合时宜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