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2020-08-06和丽琼
和丽琼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之重要性的论述,阐明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认为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通常要通过歌唱者或者演绎者的二度创作来加以表现。只有对声乐作品进行独具个性的二度创作和演绎,才能使其获得不同反响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正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与魅力所在。
关键词:声乐;歌唱者;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71-03
一、引言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对一度创作的声乐作品进行诠释、传达和再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那些蕴涵于歌曲本身,却不易被记录的情感和思维足以表露或补充,使潜藏于乐谱当中的乐思得以深度挖掘和发展。同时,凭借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歌曲中流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从而展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和艺术表现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二、歌唱者对作品的熟悉
(一)深刻理解作品內涵
内涵,即作品内在含义及其主要思想感情。演唱好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是基础所在。通常,作为歌者,当拿到一首歌曲时,不应急于唱谱,而应反复吟诵歌词,初步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无论长短,都凝聚着词曲作者诚挚的思想感情,每一歌词和音符之中可能蕴藏着词曲作者的深情厚谊。因此,需要歌唱者用心去发掘,用情来领会。一般而言,演员或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之深浅,表现着其对作品内涵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作品理解越透彻,感受就会越深刻,演唱表现力也就会越纯真、越完美。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才能做到对作品的真情演绎和完美表现。
(二)注重视唱练习
作为演唱者来说,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之后,就应从视唱入手,着力了解歌曲的曲式、调式以及风格等,使自己对作品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对于那些别人已经演唱过的作品,不能凭第一听觉印象就进行盲目仿唱,而应严格按照曲谱的音符和记号,从视唱开始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等问题,准确无误地演唱。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音准则是对演唱者最起码的要求。别人对演唱艺术处理,只能作为一种借鉴,这是一个演唱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严谨态度。因此,演唱者忽略在正式演唱前的诸多因素,就难免会损害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甚至歪曲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多时候会失去作品的实际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方法上,对于此类问题历来都是十分重视和认真,曾经提出了歌唱要如同“绘士之作画,闺女之刺绣”“一笔稍差深虑神情不似,一针偶缺惟恐之变形”。这种严肃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诚然,作为音乐演唱者,在一定限度之内应有处理速度、力度及情绪等方面的自由,但不能把这种“自由”粗浅地理解为可“自由”发挥与发展,而是要从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的角度出发,在原作品指定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由”。
三、正确理解作品的重要性
贝多芬说:普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音乐的生命因素不是感官中的现实写照,更不是它们机械的接受和复制,而是它们的情感内涵和它们内在的情感生命。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是要唱出音乐本身的内在涵义之美。因此,应将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提升到“刻画音乐形象”的高度上来认识。一位有创造性的演唱者,应能够把隐藏在作品中最为深层的、极度深情的东西挖掘出来。倘若在演唱之前就在思想上、情绪上做好充分准备,那就更能把歌唱者心灵中的“甘露”充分流露,便能与听众产生共鸣,以达深度沟通与交流。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理解越深,演唱表现就会越纯真、越完美。因此,歌声是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结晶”,是心声的再现,没有心声的歌唱既不能感染自己,更不能感动别人,没有心声的歌唱永远苍白无力、索然无味的。
一首歌曲,往往是音乐与诗歌的有机结合。歌曲的艺术表现如能首先从吟诵歌词和分析旋律乐句着手,去体会其中的韵律、音节以及标点符号等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出全曲的高潮和各种情感变化的层次,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起音乐的联想,激起歌唱的热情,这才是一种很好的歌曲处理方法。比如一首声乐作品中,其展开部多次出现“抒发感情的词语”,如果我们对作品不深入分析和研究,而是以同等的力度平铺直叙地演唱,其演唱就抓不住观众的心,就会缺乏艺术感染力。如果我们能够对旋律和歌词深入分析琢磨,并用心去抒发其对某一事物的浓浓之情,其演唱将会像优美的旋律一样有着积极的推动感,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以说演唱者对于一首声乐作品的深度理解和二次创作,最初可能是浅白的,甚至于他没有能够把作品的内容丰富、完美地呈示出来,更没有能够使作品的艺术得以升华。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歌唱实践中去锻炼自我对生活的观察力、感知力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将其融化在自如的歌唱表现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二度创作中更好地完成音乐形象的深度刻画。
四、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要让声乐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要求歌唱者在视唱和演练过程中对作品,按照表达需求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与加工。倘若有或没有了这项工作,效果是绝然不同的。凡是经过“适当”处理与加工的作品,演唱者都会在经过自我设计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作品的演唱和表演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更具感染力。
音乐表演艺术有一条很重要的法则,那就是艺术的对比规律。因为只有认真对比优劣,才能鉴别好与差,只有通过对比粗浅,才能凸显暗淡和鲜明。因此,没有对比、没有变化的重复,是产生听觉迟钝、兴趣减退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在处理和加工歌剧唱段唱腔以及其他门类的声乐作品时,更加合理合情、巧妙灵活、平实自然地运用对比规律,让看似平淡的作品,经过“适当”处理加工之后,能够展现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即是处理作品的目的及其意义所在。
声乐作品的处理,应以作品内容为出发点,使音乐处理与歌词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要做到处理和加工更加贴切、恰如其分,达到处理作品工作完全为作品表现情感服务,从而避免出现诸如为处理而处理、为加工而加工以及偏离作品本身的处理等错误倾向。处理歌曲作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个方i:
(一)关于速度处理
速度源于生活,是音乐表现的方法之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说话速度,通常是取决于其个人所处的生长生存环境和现实心理状况。所处环境和个人心理有差异,说话速度也就有了差异。所处环境优雅、个人心境平和,人的对话速度一般会平和舒缓。处在紧张环境下对话速度往往会很快、很急。作曲者往往根据生活中的此类现象,以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绚丽多彩的世界,以此表达人们的复杂感情。这其中的表现意义,速度具有极为重要。因此,在每一首音乐的曲谱上,作曲者总是在作品的开篇以专业术语写明了演唱或演奏的速度。例如:《牧歌》(蒙古族民歌,安波记谱译词),是一首描绘草原风情的内蒙古民歌。为表现其广阔深邃的意境,作曲者在开篇标注有Poco Adagio(最慢的柔板)的速度术语。演唱者就要以Poco Adagio方式来表现一望无际的、宽广深远的草原的诗意。假设这首歌选用速或快速,肯定是不合适不恰当的。从上述事例说明,准确把握演唱的速度,对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均有着重要作用。
(二)关于力度处理
力度,即声音的音量,是音乐表现的基础之一。通常情况下,音乐的旋律美要靠力度来表现;同样,音乐的情感美也需要靠力度来体现。因此,任何缺乏力度表现能力的歌声,就会缺乏音乐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只能是呆板的、毫无生气勺。
大千世界中有声之物,音量大小各异。大自然的不同现象均以不同的声音力度加以表现,同时,不同的声音力度也在表现着不同意境下不同人的不同情感。作为人声,所处不同环境,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力度说出同样一个字,即可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如:“来”字,如果一对恋人在花前月下以很弱的力度吐出“来”字,可能表现的是一种亲昵呢和甜蜜的情感,如果在闹别扭的情侣用很强的力度吼出“来”字,可能表现的是双方将大打出手。因此,声音力度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时,处在不同环境就会另有某种特殊表达作用。
声音力度的强弱,既然在音乐表现中与音乐意境及其所要反映的自然现象和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那么,就在处理歌曲时应掌握顺其自然的艺术规律,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声音力度来加以表现。例如:要表现强大力量、强烈感情、高大形象等内容时,就要采用强声(mf、f、f、ff)来表现:如果是想要表现弱小的力量、细腻的感情,阴暗的描绘、诡秘的意境、娇小的形象时,则一般采用弱声(mp\p\pp、ppp)来表现。
声音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艺术上有很强的表现力,要根据声乐作品的意境和歌词内容规定的情景来决定。有的音乐应用渐强的力度变化来处理,有的词句则用渐弱的力度,或突强、或突弱的力度来处理。采用不同力度的变化来处理音乐,应做到自然与合理。例如《黄河颂》(词:光未然,曲:冼星海,配伴奏:黎英海)。这首气势宏伟的颂歌,绝不能至始至终用一样强的力度来演唱。如果始终用很响亮的声音唱完这首歌,不仅会让演唱者感到吃力,且在音乐的表现上就会缺少对比和变化,也不可能将歌词和音乐所描绘的意境表现为生动。
(三)关于音色处理
在演唱聲乐作品时,歌唱者通常要对自身的音色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音乐表现的需要。人类的语言音色往往会受到情感的支配:音色一般在高兴时明亮爽朗,悲哀时泣哑暗淡;愤怒时嘈杂粗糙;紧张时尖锐干涩。为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歌唱者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利用人类的语言能够用音色变化表达不同感情之特点,在演绎声乐作品时进行适当的夸张,从而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并用来塑造不同的作品内容和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例如,听众在欣赏《魔王》这首著名的古典艺术歌曲时,如果能清楚地感觉到歌声里不同人物的对话和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就说明歌者演唱已经成功了。
另一方面,歌唱中音色的变化和对比,对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一般而言,歌手在歌唱时为了要突出表现歌曲的旋律线条及其律动感,总是用虚中求实、虚实结合,暗中求亮、亮暗适度的音色比例来调整发声的感觉以及用渐强渐弱等声音力度的变化处理歌曲。同时也会用音色的虚实与亮暗关系的调整变化来处理声乐作品内容所需要的声音音色。上述这些方法技巧,对于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极为重要。
(四)关于歌曲风格韵味处理
歌曲的艺术风格及其韵味有着多种差异,总体。上,歌曲演唱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划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三个大范围。三种唱法各自均有特色:美声唱法,由于它发源于欧洲,因此,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演唱风格,都比较“洋味十足”;民族唱法,则更具有我国鲜明的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通俗唱法,其与生活更为贴近,用接近生活中说话的自然嗓音歌唱,从而形成区别于其它唱法的自然、通俗的艺术风格,形成大有返璞归真的趋势。
歌曲风格韵味的处理,应按不同唱法的艺术风格特点演唱,同时还应根据歌曲内容规定的情景来确定采用什么风格与韵味来演唱。例如:演唱进行曲时,就应采用节奏铿锵、鲜明有力的速度、饱满洪亮的力度来表现其风格,而不能以舒缓的速度与缠绵的声调来演唱。反之,若要表现抒情的歌曲,则不能用铿锵有力的速度。因此,对歌唱风格韵味的处理,必须要同所要表达的作品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
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在不失独自演唱风格基础上,还应去掌握不同的歌曲演唱风格。一般而言,有的歌手适合于演唱轻松活泼、红火热力风格的歌曲;有的歌手则善于表演内敛含蓄、委婉深情的歌曲。但若是一个歌手只会演唱一种风格的歌曲,那就会显得十分的单调和乏味。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歌手,就必须学会驾驭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无论是在独唱会上,还是在组曲演唱中,都要有鲜明的风格对比。即既要有温婉抒情的歌曲,又要有激情高昂的歌曲;既有民歌(包括外国民歌),又要有咏叹调;既有浪漫曲,又要有圆舞曲,等等。一般情况下,演唱曲目的变化和对比,会丰富演唱会的演唱内容,增添演唱特色,使每首歌曲能够各显特色、各放异彩。
五、表演中的形体动作也属二度创作
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动作,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其非但能够帮助演唱者抒发自我感情,更能促进演唱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继而拉近演唱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当然,作为歌者,唱歌的时候往往是用动听的歌声来表现思想感情的。但是,试想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如果从头至尾双手僵硬、站着不动、缺乏生机勃勃的状态来演唱一首歌,那再好的声乐作品,也会显得缺乏热情和感染力,且有损表演者的形象。诚然,形体动作也要避免娇柔造作和哗众取宠的动作,而应该用适合歌曲内容的简练、利落、大方的动作。
作为歌手和演员,总是要站在舞台上为观众演唱和表演的。因此,均应以较为优美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一般来讲,演员在表演舞台上的姿态优美与否,给予观众的印象是极为重要和深刻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歌唱时姿态的端正与优美,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用优美的歌声、动人的风采去赢得观众的掌声。
六、結语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赋予歌曲生命的再创造。其不仅要忠实于作品原创意图,更应尽可能地通过富于创造性的演绎和歌唱,使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变为丰富而真挚,并散发出奇光异彩。作为声乐艺术的学习者和演唱者,更要认真地去认识和体会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之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要意识到作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执行者与指挥者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要善于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勤学苦练、充分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除此之外,还要练就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广博的文艺修养,使自己能够更为准确、更为到位地去理解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内容和思想主旨,以便于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能够更为真实地去刻画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以及所应表达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声乐艺术才会有更强的感召力和更旺的生命力,让更多的观众和听众所喜闻乐见并使其流芳千古!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许民,顺通,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上编·中国作品)[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4](苏)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I.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曾炎宣.《大学综合性音乐教材》分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