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苗密度对麻楝生长的影响研究
2020-08-06徐小燕
徐小燕
摘 要:麻楝为楝科麻楝属植物,树形美观,常用于道路两旁绿化行道树以及园林绿化。近年来,园林绿化常种植麻楝绿化大苗,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该试验设置5种不同育苗密度,研究其对苗高、米径、冠幅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密度为100cm×100cm的条件下,麻楝生长最佳,适宜苗圃培育苗木。
关键词:麻楝;育苗密度;米径;苗高;冠幅
中图分类号 S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85-02
麻楝(Chukrasiatabularis A. Juss.)为楝科麻楝属乔木植物,高可达25m,喜阳耐寒,幼树耐阴,对土壤要求较高[1]。树形美观,偶数羽状复叶,常用于道路两旁绿化行道树以及园林绿化,木材坚硬,耐腐,易加工,是建筑、家具、造船等良好用材[2]。近年来,园林绿化常种植麻楝绿化大苗,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关于麻楝的报道并不多见,主要在种源、育苗技术等方面略有研究,而有关其育苗密度方面的研究仍较少[3-5]。为此,本试验设置5组不同育苗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麻楝苗高、米径、冠幅等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塘村苗木基地内进行。试验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长春,气温温和,冬无严寒,夏季较热,夏季多雨,雨量充沛,易受台风天气影响。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700mm,年均日照时数1900h。土壤疏松,在耕作农田上做苗圃,耕作层约30cm,土壤较为沙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
1.2 试验方法 试验按照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种不同育苗密度:A(100cm×100cm)、B(80cm×80cm)、C(70cm×70cm)、D(50cm×50cm)、E(40cm×40cm),每个处理667m2。2016年3月中旬,将麻楝种子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后置于苗盘内,每天浇水,保持湿润,让种子充分吸胀发芽。待发芽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上,密度适中,再用遮阳网遮阴,根据天气情况每日早、晚各浇水1次,夏季施有机肥1次。第2年春季,选择长势一样(苗高、地径基本一致)的麻楝苗种植于苗圃,面积0.33hm2。期间注意浇水、除草,每年春、夏2季适当施有机肥1次。2019年9月中旬,测量每组内全部麻楝苗高、米径和冠幅。
1.3 数据分析 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密度对麻楝苗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麻楝苗高大小分别为A>B>C>E>D,添加趋势线呈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A与B不存在显著差异,B与C存在显著差异,C与组存在显著差异,E与D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在A的密度条件下,麻楝苗高生长最快,但B与A差别不大,D苗高最小。
2.2 不同育苗密度对麻楝米径的影响 由图2可知,麻楝米径大小分别为A>B>C>D>E,呈线性负相关。通过方差分析表明,A与B存在显著差异,B、C、D分别不存在显著差异,D与E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在A密度条件下,麻楝米径最大,且与B存在显著差异;E米径最小,且与D存在显著差异。
2.3 不同育苗密度对麻楝冠幅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5种不同育苗密度下,冠幅大小依次为B>A>C>D>E。通过方差分析可知,B与A不存在显著差异,A与C存在显著差异,C与D不存在显著差异,D与E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可知,5种不同育苗密度中,B冠幅最大,且与A不存在显著差异,与C存在显著差异;E冠幅最小,与D存在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麻楝在5种不同育苗密度下,A的苗高和米径均最大,B冠幅最大。而E的米径和冠幅均最小。由此可见,在育苗密度为100cm×100cm的条件下,麻楝生长最佳,适宜苗圃培育苗木。育苗密度为40cm×40cm条件下的麻楝生长欠佳,不适宜作为苗圃培育苗木的密度。由于试验的局限性,只研究不同密度对麻楝苗高、米径、冠幅的影響,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定如.麻楝、塞楝、杧果、扁桃[J].广东园林,2010(03):79-80,86.
[2]吴永彬,林伟强,罗绍洪,等.30种阔叶树种的造林效果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2002(04):31-33,36.
[3]武冲,张勇,仲崇禄.麻楝种子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12):34.
[4]马赛宇,耿云芬.麻楝容器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04):28-29.
[5]武冲,仲崇禄,张勇,等.麻楝生长和光合作用参数种源变异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3):509-51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