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

2020-08-06朱桂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夏玉米

朱桂荣

摘 要:夏玉米是萧县地区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加强对夏玉米花粒期的管理,对于保稳产、促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萧县夏玉米生产实际,对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酌情施入粒肥、合理灌排、病虫害防治、去雄与辅助授粉、适时机械收获等方面,以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57-02

夏玉米是萧县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确保当地秋粮的丰产丰收,必须抓好夏玉米生产[1]。玉米花粒期是抽雄到成熟这段时间,此阶段的特点是营长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主要为果穗、籽粒等生殖器官的生长)。该阶段的管理与夏玉米的产量密切相关,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为植株的正常授粉、籽粒灌浆等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后期叶片出现早衰等问题[2]。本文现结合萧县夏玉米生产实际,对花粒期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及时酌情施粒肥

玉米生产中要确保丰产丰收,一个重要的前提保证是使玉米生长后期叶片功能期延长,避免玉米植株的早衰。而要确保玉米的绿叶活秆成熟,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在花粒期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2]。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酌情施入粒肥,既可补充速效氮肥,也可叶面追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液肥,促使玉米植株葉片功能期延长,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形成大籽、饱籽,提高籽粒重量[1]。夏玉米抽雄期到吐丝期之间追施的氮肥量在总施肥量中占比达到10%。萧县地区玉米生产中追施粒肥的时间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左右,根据田间玉米植株长势施入尿素75~150kg/hm2。

2 合理灌排

玉米进入花粒期后对水分比较敏感,处于需水临界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此阶段耗水量在发育阶段总水分需求量中占比达到1/2左右。此时,土壤含水量处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为宜,如遇到干旱、土壤中含水量在70%以下时要及时灌溉,确保根系有足够的活力水平,提高对土壤中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1]。

花粒期玉米要做好抽雄开花期前后、籽粒灌浆期2个关键时期的水分管理。抽雄开花期前后,温度高,叶片水分蒸发速度快,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最多、最为敏感的阶段,如果此阶段遇旱不能及时浇水,可导致无法正常抽出雄穗,降低花粉花丝的活力水平,使花粉的散粉时间缩短,延迟花丝的抽出时间,导致败育率的提高,最后对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玉米籽粒灌浆期适时灌水,有助于避免玉米植株的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量,提高光合能力,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度。此阶段如果水分不足可导致减产。

花粒期的灌水要结合土壤的墒情实施,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对轻壤土、沙壤土等,灌水的次数可适当增加;对壤土、黏土等,灌水要适时适量,不可大水漫灌。若玉米田间群体的整体密度偏大,可适量增加灌水的次数及量。玉米籽粒灌浆阶段如果田间出现积水,要及时清沟排走,避免发生渍害、导致玉米减产。

3 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来,萧县夏玉米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一些钻蛀性害虫(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的发生程度中等,一些叶部病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等)的发生程度偏轻,夏玉米生长后期南方锈病呈现偏重发生流行的风险。夏玉米花粒期常见的病虫害包括锈病、弯胞菌叶斑病、蚜虫、3代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等,要及时进行防治。防治上要坚持农业防治为主,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大力选择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栽培避害控害技术、物理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技术,以节本增效,为玉米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2]。

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虫能力强、适合在萧县地区作为夏玉米栽培的品种进行推广,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精耕细作、平衡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管理措施,使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良好,提高玉米植株的长势。尽量选择包衣种子,如果未包衣要及时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种子处理。田间发生的病害植株,可在刚发病时通过人工措施拔出并带出到田外进行集中焚烧处理,以减少田间病原基数。玉米植株附近的杂草、小麦秸秆等覆盖物要全部清除干净,创造不利于害虫寄生的环境。田间沟渠保持畅通,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3]。

3.2 物理防治 花粒期在田间悬挂性诱捕剂15~30个/hm2,悬挂的高度在玉米植株上方20~30cm,对此阶段发生的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需要注意的是,性诱捕剂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更换诱芯。利用田间害虫对灯光的趋向性,也可在田间悬挂杀虫灯,对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药剂可选择Bt制剂(按照说明书,将药、水、干细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也可在田间释放一定密度的天敌生物,起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效果[3]。

3.4 化学防治 防治玉米螟的药剂可选用辛硫磷180~240g/hm2、氯虫苯甲酰胺24~36g/hm2、氯虫·高氯氟37.5~45g/hm2、高效氯氟氰菊酯15~30g/hm2等;防治玉米蚜虫的药剂可选用吡虫啉60g/hm2、吡蚜酮75~90g/hm2、啶虫脒18g/hm2等,也可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虫酰肼等,对食叶性害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防治锈病的药剂可选择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对其他叶部发生的病害也有一定的兼防效果。防治弯孢叶斑病的药剂可选用烯唑醇90~105g/hm2、苯醚甲环唑75~90g/hm2、丙环·嘧菌酯150~210g/hm2、吡唑醚菌酯150~180g/hm2等,发病严重的田块7d后再喷药1次。为了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可在上述防治药液中添加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或者其他叶面肥[4]。喷施时推广一些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如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

4 及时去雄,辅助授粉

及时去雄,不仅可以减少玉米植株对养分的消耗,使养分向雌穗转移,而且提高了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增加光照强度,提高玉米植株对光能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玉米植株的高度、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去除的雄穗要及时带出田间,可将一些蚜虫、玉米螟等带出田外,降低玉米田间的虫害基数,减轻虫害的发生程度,为籽粒的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快籽粒的发育,增加籽粒数量及重量。一般通过去雄,夏玉米的产量可增加10%左右。去雄的时间一般在雄穗刚抽出、未散粉之前进行,如果时间过早,可导致光合的面积降低,时间过晚则雄穗已经开花散粉,去雄的效果不明显。去雄时可隔行或者隔株进行,去雄的数量不得超过全田数量的50%。一般地头地边不需要进行去雄,遇到连续阴雨天或者气温过高、干旱的情况下均不宜去雄,以避免因花粉数量不够而对授粉的效果产生影响,可在授粉结束后将多余的雄穗剪除。

为了提高玉米授粉的效果,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一般在盛花末期的晴天9:00—11:00进行。具体方法如下:人工拉绳或者摇动玉米植株2~3次进行辅助授粉,对减少秃顶、缺粒等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授粉率、增加籽粒数。尤其是对于一些田间密度比较大、抽丝时间较晚的玉米田或者长势弱的玉米田,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更明显[4]。

5 适时机械收获

适时收获是玉米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有助于提高玉米籽粒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选择在灌浆线消失时进行收获为最佳,此时玉米植株的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籽粒根部形成1层黑色层[1]。萧县夏玉米收获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0月初。积极推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有助于实现田间作物的持续增产。

参考文献

[1]朱海霞.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6(4):70-72.

[2]王运智,张功礼,胡昕,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制种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0(4):39.

[3]高逖.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机制及其技术效应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4]童云.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4(9):28-2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夏玉米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园林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术分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的养分利用研究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