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2020-08-06于秋竹孙国徽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垦区分析研究

于秋竹 孙国徽

摘 要:结合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条件,对1980—2017年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现状基本情况进行梳理;通过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得到黑龙江垦区各区域大豆生产比较优势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出现总体下降趋势,但与黑龙江省平均大豆生产水平相比,仍具有宏观供给侧政策调控落实到位、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配套齐备及科学创新技术成果落地支撑等方面优势,其中九三管理局、北安管理局和绥化管理局的大豆生产跃居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的前3位,具备大豆产业发展潜能,根据上述区域大豆生产特点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方向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大豆;比较优势;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44-04

1 引言

大豆古称“菽”,作为起源于我国的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因富含植物蛋白、脂肪、卵磷脂和异黄酮等营养元素,用途十分广泛。常用制作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等传统食品,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有益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产生副产品豆粕豆渣等作为优质蛋白飼料,亦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地力;随着新兴食品工业和塑料化学工作发展,大豆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大豆在我国栽培种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等地区,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而东北大豆质量最优[1]。大豆喜温较耐冷,短日照喜光作物,怕涝,适宜腐殖质丰富、保水保肥性好及深厚松软土壤。适合种植大豆的有效积温应高于1000℃和持续日数60d以上,无霜期不少于100d[2]。黑龙江省环境良好、土质优良、雨热同季,是典型高纬度低热量的旱作农业区,极为适宜大豆生长,其近些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均能占到全国大豆种植的40%以上,占北方春豆种植面积的60%以上[3],是我国大豆重要和主要的产区。前人对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优势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年度的数据分析上,对垦区各区域大豆生产优势优劣度研究也较少。本研究结合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条件,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对垦区大豆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度进行测算分析,以促进垦区大豆生产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垦区大豆产业潜能,推动黑龙江省及垦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环境概况

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98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6年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3亿元,同比增长6.1%;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3.5∶20.7∶35.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21元,同比增长6.6%。辖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在东经123°40′~134°40′和北纬40°10?~50°21?之间,集中分布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km2,现有耕地290万/hm2、林地92万hm2、草地34万/hm2、水面26万hm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为2100~2500℃,无霜期110~145d,全年降水量300~650mm,全年日照时数2400~2900h,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耕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地面积大,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作业[4]。黑龙江垦区有着极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合小麦、大豆、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良好生长。2018年,垦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9万hm2,占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总面积的20.35%,粮食调查产量2280万t,占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的30.37%。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已达17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99.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2%[5]。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6]。黑龙江垦区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对于我国大豆粮食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大豆种植生产方面,黑龙江垦区一直按照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要求,紧紧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带动垦区大豆产业进一步向绿色高质高效升级。2018年黑龙江垦区大豆总播种面积289万hm2,扩大高蛋白、高脂肪专用品种面积及优特大豆品种种植面积达33万hm2,占大豆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其中在6个农场大豆示范种植面积2.9万/hm2,大豆最高产量已达到4000kg/hm2[7]。

3 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由图1可见,1980—2017年间,黑龙江垦区大豆种植面积始终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但总体呈下降态势。在垦区大豆种植面积波动变化过程中,20世纪80—90年代期间始终处于高峰期,大豆种植面积均处在60000~80000hm2之间;1993年最高值达到810407hm2,之后逐渐波动降低,虽有起伏,但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到2013年减少到284905hm2,只达到1993年垦区大豆种植面积的35%,而后逐步上升,其中2016年已上升到634767hm2,恢复接近到20世纪90年代的垦区大豆种植面积水平。1980—2017年垦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比例始终呈总体波动下降趋势,类似于垦区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但下降速率并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垦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比例始终处于30.0%以上,1984年高达42.2%,说明在此期间垦区在全省大豆生产起到主要作用;而到90年代比例减少,均处于20%左右,进入21世纪后比例稳定在13%~15%左右,2013年比例降低到最低值10.8%,2014年后比例有所增加,但也只是维持在15%左右。

从图2可看出,1980—2017年黑龙江垦区大豆总产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前处于较为稳定状态,除了1982年垦区大豆总产量较低外,均处于10万t左右;之后进入21世纪逐步增长,基本稳定在15万t左右,2009年大豆总产量为最高峰17.2万t,而后骤降到2013年的6.2萬t,接下来的近4年间出现增长趋势。垦区大豆总产量占全省比例与总产量变化趋势正相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垦区大豆总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在逐步减少,但减幅并不明显。

从1980—2017年黑龙江垦区与黑龙江省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较分析来看(见图3),两者均呈现上升趋势,垦区大豆单产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在21世纪后更为明显,始终均处于2000kg/hm2以上,而黑龙江省大豆单产处于2000kg/hm2以下,相差在5000~1000kg/hm2之间,2012年黑龙江垦区单产达到3380.25kg/hm2,高于黑龙江省大豆平均单产1823.24 kg/hm2将近1倍。经过黑龙江垦区与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比较分析,综合来看讨论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垦区种植大豆规模化生产水平高于全省存在着关联,但两者之间差距随着生产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正在逐渐减小,在今后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工作中可开展进一步详细研究。

4 黑龙江垦区各地区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

本研究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方法对2018年黑龙江农垦统计年鉴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涉及到规模优势指数(SAIH:[SAIH=S01S11/S02S12],[S01]为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大豆播种面积,[S02]为黑龙江垦区大豆播种面积,S11为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S12为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效率优势指数(EAIH:[EAIH=E01E11/E02E12],E01为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大豆播种面积,E02为黑龙江垦区大豆播种面积,E11为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E12为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H[AAIH=SAIH×EAIH]:)。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综合大豆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后,在比较对象范围内进行分析是否具有综合比较优势[8-11]。利用2017年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8年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依据前人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对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宏观布局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10个地区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根据优势指数区间范围划分得到黑龙江垦区10个地区的大豆生产比较优势的优劣程度(见表1)。

从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规模化层面分析,北安管理局规模优势指数(2.9259)程度最高、九三管理局(2.6996)和绥化管理局(1.8422)较为明显,均为强绝对优势,其他管理局规模优势指数均呈强绝对劣势,其中总局局直(0.3140)和建三江管理局(0.2252)大豆生产规模化具有最为明显的绝对劣势。整体来看,黑龙江垦区各地区大豆生产规模化优势指数优劣程度反映出强绝对优势3个地区,强绝对劣势6个地区。

从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生产效率化层面来看,九三管理局产出效率比较优势(1.5421)程度最高、北安管理局(1.3983)和绥化管理局(1.1278)较为明显,宝泉岭管理局(0.8876)、齐齐哈尔管理局(0.8854)和总局局直(0.8683)大豆生产效率比较优势处于绝对劣势最为明显。整体来看,黑龙江垦区各地区大豆生产效率化优势指数、优劣程度反映出强绝对优势3个地区,弱绝对优势1个地区,弱绝对劣势3个地区,强绝对劣势3个地区。

通过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规模化和效率化优势分析,综合考虑得出综合优势指数,九三管理局(2.0404)、北安管理局(2.0227)和绥化管理局(1.4414)处于综合比较优势最为明显的强绝对优势程度,红兴隆管理局(0.9157)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为弱绝对劣势,其余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均为强绝对劣势状态。整体来看,黑龙江垦区各地区大豆生产综合优势指数优劣程度反映出强绝对优势3个地区,弱绝对劣势1个地区,强绝对劣势6个地区。九三管理局、北安管理局和绥化管理局无论在规模化还是效率化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来看,均处于强绝对优势,这与该地区处于典型高纬度低热量的旱作农业区,适合寒地大豆生长生产的种植区域有关;尤其是这3个地区大豆种植生态环境适宜、宏观供给侧政策落实、优良栽培农艺措施到位,配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具有较强的大豆生产潜能,也具有发展大豆产业良好基础。

5 讨论

垦区积极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降成本、补短板,围绕创新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2-13]。运用科技创新力量,强化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主推“大垄密”为主栽培技术模式,开展品种创新、优质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农业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同时探索运用“互联网+农业”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14]。黑龙江垦区还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推动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化水平保持在98%以上[14-15]。黑龙江垦区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但近年来受到国外大豆市场的冲击,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创新挑战,大豆产业竞争力有逐步减弱的趋势,大豆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在调整生产宏观策略及增加种植补贴的前提下,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依然出现减少态势,大豆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市场竞争能力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7]。影响黑龙江垦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因素既包括内部农业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创新及产业管理改革等因素,又包含外部国际大豆形势、国家政策指引及市场竞争潜力等因素[16]。如何发挥好黑龙江垦区区域优势,落实国家对大豆产业政策,振兴垦区大豆产业,打造垦区绿色品牌和非转基因大豆优势,这些都将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振云,逯楠.我国大豆精深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农产品加工,2016(10):58-60.

[2]杨树果,何秀荣.中国大豆产业状况和观点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4(4):32-41.

[3]潘晓卉.东北地区大豆生产布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

[4]马德全,徐国良,杨智超.黑龙江垦区大豆种植业现状与前瞻分析[J].大豆产业研究,2010(9):13-16.

[5]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农垦调查队.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6]陈进,李晓明,王景艳.对北大荒集团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农垦,2019(11):12-16.

[7]刘伟林.黑龙江垦区大豆产业升级[J].农业工程,2018(12):61.

[8]劉宇航.王志丹,王贺,等.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布局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65-67.

[9]卢艳平,肖海峰.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布局及比较优势分析[J].粮食经济研究,2017,3(2):41-48.

[10]薛晓巍,王宁.黑龙江省垦区大豆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1):99-103.

[11]翟旭海.黑龙江省垦区大豆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种子科学,2017,8:148-150.

[12]吕维明,张利晨,林琳,等.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大背景下北大荒集团现代化大农业重点任务的战略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19(4):4.

[13]刘相增.牢记总书记嘱托 发展现代化农业 为垦区构建“三大一航母”闯出新模式[J].奋斗,2018(19):14.

[14]邹积慧.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15]朱志猛.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与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16]薛晓巍.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比较优势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垦区分析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
伊犁垦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