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2020-08-06赵永金
【摘 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决胜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上行压力加大,全国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对价格宏观调控进而對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论文对稳定物价、推进价格改革、深化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信息的发布手段等进行论述,对价格监测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分析。
【Abstract】The year 2020 is the end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n China, and also a decisive year in battling against poverty. It is of special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basic stability of price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pidemic situation, the world economy is in serious recession, the upward pressure of domestic economy is increasing, and the overall prices level of the whole country is running at a high level, which imposes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prices macro-control and thus prices monitoring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ces stabilization, the promotion of prices reform, the deepening of prices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release means of prices information, etc., and actively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prices monitoring work.
【关键词】经济;价格;监测;形势
【Keywords】economy; prices; monitoring;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F7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56-02
1 稳定物价任务更加艰巨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始终是包括价格监测工作在内所有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依然较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做好价格调控、守住民生底线、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1.1 世界经济发展充满变数带来的不确定性
各国经济的存量博弈不断爆发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加之需求不振,全球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显著加大了全球经济上行的压力,据世界银行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的同时,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迅速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现明显扩大态势。这种建立在国内粮食产量实现近年连续增产背景下的进口增加,也就意味着导致价格上涨的供给瓶颈制约已由国内转向国外,国内需求往往拉动国际价格,国际价格又对国内价格形成持续影响。
1.2 农产品供需格局新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性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善、现代食品工业的振兴和饲料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农产品总需求量将继续呈现刚性增加。在需求持续旺盛的同时,我国的粮食、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变革。
第一,粮食供给由“南粮北调”转向“北粮南运”。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为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共13个省份。近年来,全国76.2%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5%以上的调出量均来自上述13个粮食主产省。其中,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的小麦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已高达62%;吉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储备和商品供给省份;黑龙江则为全国最大的粳稻、大豆生产和商品供给省份。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北移且日益集中,主销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的格局早已形成。
第二,蔬菜供给由“近郊为主”逐渐转向“优势产区”。蔬菜具有生产的专业性、集中性和消费的普遍性、均衡性特点。随着蔬菜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我国蔬菜生产正在由传统方式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季节、不同熟性的现代生产方式加速转型,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生产布局不断优化,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彻底改变了固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产销方式。
第三,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2010-2018年,每年消费猪肉均超过5000万t,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業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仍处于数量增长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使得生猪养殖业的盈利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抵御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机制也处于逐步建立完善的阶段,粮食生产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发展的难度上升,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约束,干旱、低温、洪涝、疫病等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这些都可能引起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价格波动。
1.3 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推动带来的不可逆性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长期性价格上涨压力的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红利逐步丧失,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的社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将是物价进入上升通道不可逆的主要推手。随着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其对农产品价格及CPI的传导作用正在累积并逐渐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传导灵敏性在逐渐上升。
面对上述形势,为了加强价格调控,价格监测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既要对重要商品价格进行常规监测,又要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监测工作;既要及时捕捉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情况,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一定要做好价格预警工作,及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赢得时间、占得先机。
2 推进价格改革更加艰难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推进和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选择,而价格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方面。四十年来,我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之一,是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建立了能够较好反映资源要素供求关系、利于配置效率提升的价格体系。
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并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价格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随着社会各方利益诉求的不断多元化,价格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审视、承载更为厚重的期盼、触及更为深层的利益,为政府出台价格改革政策的时机、方式、路径、力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由传统的成本、需求等具体供求关系扩大到货币供应、资本市场、投机炒作、心理预期、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以及媒体报道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国内价格变动的全球性特征、结构性特征、短期性特征、突发性特征、金融性特征更趋显著,使得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监管面临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因此,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监管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的价格监测,就要把挑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更艰巨一些,把应对措施和政策准备得更周全、更完善一些,进一步增强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一叶知秋、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警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4 价格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价格监测工作需要积极应对价格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媒介网络化、信息竞争全球化等挑战。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强调价格监测信息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用于调控和引导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更要强调价格主管部门一定要把价格政策的制定和信息引导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会商协商,形成合力努力占领价格信息制高点,掌握价格信息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在继续利用好政府网站、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价格监测情况和重要商品价格分析预测信息,并积极探索编制、发布蔬菜、生猪等重要商品价格指数,这不仅对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和输入型通胀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创新价格管理方式、更好地调控好已经放开的商品价格、保障我国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也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赵永金(1975-),女,甘肃金昌人,经济师,从事价格宏观调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