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研究
2020-08-06陈新雨潘书波
陈新雨 潘书波
摘 要:我国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较晚,没有完善的培养计划,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和就业情况。目前各高校对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加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本研究结合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报考原因及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为培养高质量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专业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b)-0107-02
Abstract: China's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re is no perfect training pl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mploy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in all universities, so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China's education circle. This study combine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and mak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disciplinary; Sports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mode
隨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体育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本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其中不少学生本着就业为导向及专业硕士考试相对简单的原因,选择非本科所学的专业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虽然跨专业研究生相与本专业体育研究生相比具有更广阔的知识面,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但对于专业知识了解零散,体育专业技能基础薄弱。所以,关注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情况及其特点,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 跨专业研究生报考原因
第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加上本科所学专业并不容易就业或可选择就业少,所以选择体育方面,为了在未来就业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及有更好的工作选择。
第二,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报考时由于对各专业不熟悉,本科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或感兴趣的,且基于对体育的热爱,想要的未来阶段学习和发展。
第三,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因为“跟风”。我国研究生不断扩招,以及体育专业录取分数低,为这些单纯要求学历的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
2 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高校培养现状
2.1 专业课培养现状
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未接触过与体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对体育知识框架和结构了解不足,基础知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的学习情况决定着未来研究生期间的整体学习状态。在专业课程上,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只须在一学期内补修2门课程,但是由于课时较短,学生并没有对补修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学习,使得补修课程治标不治本,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其他的课程与本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相同,所以导致整体专业基础远不如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
2.2 运动技能培养现状
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与跨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相比,除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运动技能专项。这不仅是未来就业的技能需求,更是学科本身的需要。本科期间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对各个运动项目技能有所了解,但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只有在本科期间体育课上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大多数选择简单易过的项目应付考试。在研阶段,体育专业研究生对于运动技能并没有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而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没有对运动项目系统的学习,他们知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单纯学习,并没有建立在运动项目实践之上。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运动项目相结合,使得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不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3 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建议
3.1 对研究生招生制度改进
对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增加,为提高高质量体育硕士研究生生源提供良好的基础。进入研究生阶段,各培养单位不仅重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注重研究生运动专项能力的提升,不能培养成只会学术不会运动技能或者只会运动技能不会研究的研究生。提高报考门槛,其中将具备运动专项技能作为报考条件之一,并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复试考试内容。并对一些跨度大的学科做出限制,以避免一些学生盲目跟风。
3.2 专业理论知识的弥补
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最明显的劣势在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基础的理论知识不足影响其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习及兴趣。
从学生方面:研究生应加强自己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与导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学科,提高自信心,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学校方面:学校制定符合与运动技能专项特点的培养计划,从知识薄弱点出发,提高其对体育知识的了解进行适当加课。将跨专业与本专业进行“区别对待”,为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提供相关书籍,推荐相关文献供学生学习,进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3 加强运动技能专项的培养
运动技能专项是体育这门学科的需要,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各项运动技能的基础理论。学校应为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开设运动技能学习课程,讲解各项运动的基础,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专项技能。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应与本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多学习交流运动技能,从交流中总结各项运动技能的重点。并制定适合自己学习运动技能的计划,在不影响自己日常学习的情况下每天练习,从“一项专能”向“多项技能”发展。
3.4 加强导师指导功能
导师在学生研究生期间起的作用是不替代的,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由于自身理论与专项技能的不足,会出现不自信心理,导师应多与跨专业研究生多进行沟通,拉近感情,在学习方面积极鼓励引导,重新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根据自己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建议。导师也要充分发挥跨专业体育硕士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与体育相结合,尽早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后导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必会促进研究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苗春竹,王紫娟,李克良,等.黑龙江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J].哈爾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2):63-67.
[2] 刘爱东,丁晨娟,夏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与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82-86.
[3] 唐吟,王晓红.跨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