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洗尘和他的诗歌黄金时代

2020-08-06姜红伟

北方文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诗坛诗歌大学生

姜红伟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无疑是他最美好的黄金岁月。对于大学生诗人潘洗尘来说,20世纪80年代则是他的诗歌黄金时代。

在那个诗歌黄金时代里,潘洗尘凭借自己横溢的才华、出色的才干、出众的才智、优秀的才能、激扬的才情,创作诗歌,组织社团,举办诗展,组建学会,创办刊物,编辑诗集,出版诗集,撰写评论,举办诗会,串联演讲,在中国高校诗坛上书写了一段又一段辉煌岁月,留下了一篇又一篇传奇佳话,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精彩乐章,成为了中国大学生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正如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评价的那样:“潘洗尘在80年代很活跃,他的诗歌实践在同代人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校园诗人中还是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组织者。”

一、北斗文学社

潘洗尘的诗歌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地点在哈尔滨师范大学。

1982年9月初,大学开学的日子。来自大庆市肇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潘洗尘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高考,顺利成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八二级大一学生。

潘洗尘就读的哈师大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大学,不但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具有浓厚的诗歌氛围。入学之初,潘洗尘就听学长们介绍说,1978年,母校曾经成立过黑土诗社,并涌现出了李琦、贺平、骆中林、姚洪斌、范洵、魏宇光等一批热爱诗歌的大学生诗人。

黑土诗社既是黑龙江省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诗社,更是中国新时期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高校诗歌社团之一。对此,潘洗尘深为母校的黑土诗社而骄傲。

1982年,堪称是中国高校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元年。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诗情盎然,诗意浓烈,诗人辈出,诗社成批,诗会盛开,诗作连篇,诗刊林立,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全国高校一片诗”的罕见景象。

哈师大也不例外,诗情荡漾。而对于自幼喜欢文学、喜欢诗歌写作的潘洗尘来说,更是一个幸运儿,因为他有幸赶上了一个诗歌的好时代。充满诗意的哈师大,无疑对他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诱惑。置身于这个难得的诗歌黄金时代,置身在这座既盛开着丁香花,又荡漾着浓烈诗意的大学校园,潘洗尘的内心深处顿时产生了如鱼得水的美好感觉。

那时候,全国各地高校掀起了创办大学生诗歌社团和文学社团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波强过一波,并先后涌现出复旦大学复旦诗社、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兰州大学诗社等大批诗歌社团和文学社团。

而这股强大的社团浪潮,很快便波及到了潘洗尘的母校。在哈师大,和潘洗尘一样喜欢诗歌的大学生灿若群星。其中,有名气、有影响、有声望的首推他的师兄、七九级学生李光武。经过他的倡议和组织,在大家的支持下,由七位中文系学生创办的文学社团——北斗文学社成立了。

对此,李光武回忆说:“我和同学们创办了母校哈尔滨师大当年唯一的文学社团——北斗文学社,被推举担任社长。记得文学社成立于1981年。之所以取名北斗文学社,一是源于《诗经》中《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北有斗,西柄之揭的诗句,又与历史上著名的南社相对应,哈尔滨市地处北方,文学社初始倡建者为七人,故名北斗文学社。社长李光武、总编辑王爱中,最初成员刘荣升、杨树军、姜晓燕、付石林、王永巨,后来加入了潘洗尘、吴晓东等。文学社顾问是中文系教写作课的王宝大老师。

“那时文学社的名气日渐扩大,在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中雄踞北方。文学社的同学们热情如火,风华正茂,志同道合,视诗歌为生命,又各有所长,能写能编能画能张罗,组织了许多诗歌创作、研讨、讲座和作品展出活动。诗歌板报展出一般在中文系和校图书馆举行,版面很大,文图精美,吸引了校内外师生前来围观。另外,系、校黑板报、校报、校广播站和校外的文学刊物等也是诗歌发表园地。记得当时好像还编过油印的《北斗》诗歌刊物。诗歌是一代人生命怒放的花朵,使80年代的春天沸腾了。这青春的记忆成了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

在北斗文学社中,尽管潘洗尘的年纪最小、年级最低,但是,却既有组织统筹才能又有沟通协调能力,因此,深受师兄们的信赖。

创社元老陆续毕业以后,文学社的重担便落在了潘洗尘的肩上。担任了北斗文学社主编的潘洗尘不负众望,励精图治,带领广大文学社员,勤奋创作,发表佳作,举办诗会,将北斗文学社办得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最终办成了在国内高校诗坛最有实力、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文学社团之一。

二、 《六月,我们看海去》

加入北斗文学社之后,潘洗尘的诗歌创作激情被彻底点燃了。

大约是1983年3月的一天深夜,在他居住的218寝室,潘洗尘的灵感突然之间迸发出来,诗兴大发的他急忙找出纸和笔,趴在床上,奋笔疾书,仅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写出了一首题为《六月,我们看海去》的诗作。

这首诗运用“惠特曼式”的長句式,洋洋洒洒地书写了一位青年向往大海,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理想,表达了一代青年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是一首充满了正能量的诗歌佳作。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

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

大海啊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

可我们今天已不属于童稚属于单纯属于幻想

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

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

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食堂我们和知识苦恋

有时对着脏衣服我们也嘻嘻哈哈发泄淡淡的忧伤

常常我们登上阳台眺望远方也把六月眺望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

尽管生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

……

1984年5月,潘洗尘的好友、黑龙江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冰帆诗社社长杨川庆读到了这首诗,当即拍案叫绝,决定在他主编的诗歌刊物《冰帆》创刊号上发表。

1984年5月,《冰帆》创刊号刊发了潘洗尘的《六月,我们看海去》。由于这首诗朗朗上口,充满诗意,受到了大学生读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不胫而走,在省内外校园流传开来。

对于这首诗作,潘洗尘是这样回忆创作过程的:“《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写作时间是1983年初,那时我虽然还从未真正地见过大海,但内心深处却早已被海水和波涛填得满满的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就有自己的单纯、乐观、渴望时代的暴风雨冲击的特点。这样,我就力争准确地表现它。在创作这首诗时,我着力刻划当代大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情绪。由于它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引来了读者来信四百余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播送。”

1984年8月,著名诗人林子在读了他的这首诗后,欣然撰写了评论。在评论中,林子寫道:“潘洗尘的《六月,我们看海去》,由于准确地把握住了自我,从而较自如地塑造出了‘这一个所代表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群像;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也颇具特色,借鉴了国外诗歌中某种形式,以多层次的重叠句,形成了旋风式的基调,使人感受到一唱三叹的音乐美。”

而有关潘洗尘和《六月,我们看海去》的更多好戏,从此便接二连三地登场。

1985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文联创办的《诗潮》创刊号上,潘洗尘的这首佳作被选登在醒目位置。1985年1月,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文联创办的诗歌双月刊《绿风》第1期转发了潘洗尘的这首《六月,我们看海去》,从而使这首诗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那一年,《绿风》诗刊举办了“奔马奖”评选活动,《六月,我们看海去》最终获奖。

《绿风》“奔马奖”是潘洗尘在他的诗歌黄金时代里荣获的第一个诗歌奖项。正是因为这次获奖,使潘洗尘在中国诗坛上开始崭露头角。

三、《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

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诗坛上,潘洗尘堪称是一位创造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为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大学生诗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大学生文学社团领袖,同时更是一位优秀的诗歌编选者。

那时候的中国高校诗坛,正是大学生诗歌黄金时代的开启之年。全国各地高校,从七七级至八三级,大学生诗人辈出,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大学生诗人群体,他们创作发表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在高校内外掀起了一场大学生诗歌运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纵观全国高校诗坛,却没有一本收入各地大学生优秀诗歌作品的选集。

在写诗、办刊之余,潘洗尘十分关注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的诗歌创作现状。面对风起云涌的大学生诗歌创作热潮,置身大学生诗歌创作现场,纵观精英荟萃的大学生诗歌创作群体,作为在场者的潘洗尘觉得很有必要编选一本全国高校大学生诗人作品选集,展现全国高校大学生诗歌优秀成果,推动全国大学生诗歌创作。

1983年4月,潘洗尘独自开始了编选全国性大学生诗选这项工作。由于此前没有一本类似的诗选供他参考借鉴,因此,给他的编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为了编好这本诗选,潘洗尘采取了多种方法。第一种是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翻阅全国各地出版的文学报刊,从中收集整理各地高校大学生诗歌作品。第二种是给全国各地高校文学社团和诗歌社团寄去征稿启事,接收各地大学生诗歌作者的投稿。

潘洗尘编选全国高校大学生诗歌选集的计划,不但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诗歌作者的支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收到了全国各地各种类型大专院校的500多名作者的几千首诗作。

1985年8月,由潘洗尘选编,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北斗文学社、北方文艺出版社编辑部合编署名的《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收入了叶延滨、于坚等74位作者的140首诗作,畅销全国各地高校,受到了广大青年诗歌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诗歌读者的好评。

《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出版最早,影响最大的全国第一部大学生诗歌选集,它的问世不但填补了中国新诗史上没有大学生诗歌选集的空白,而且还引领了全国各地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粹》《开放的天空——最新中国校园诗歌选萃》《再见20世纪——当代中国大陆学院诗选(1979—1988)》《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诗歌卷(上、下册)《当代大学生抒情诗精选》《秋叶红了——校园诗人诗选》《当代大学生诗选》《中国大学生诗选》《最新当代大学生诗选》《中国当代大学生百家抒情诗》等一批优秀大学生诗歌选本,为中国高校诗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编选全国高校大学生诗歌作品选集的始作俑者,应该说,潘洗尘为中国高校诗歌的发展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开放在校园里的诗花》

潘洗尘在写作诗歌的同时,更注重诗歌评论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写作和研究大学生诗歌,他产生了评述全国高校大学生诗歌创作现状的想法。

1983年5月,在和好友、黑龙江大学杨川庆聚会的时候,两个人聊起了当代大学生诗歌创作的成就和问题,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写一篇全景式评论大学生诗歌创作现状的念头。于是,两个人决定合作完成这篇评论大学生诗歌创作的文章。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潘洗尘的这位好友杨川庆。他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80级学生,时任黑大中文系学生会宣传部长,冰帆诗社社长兼《冰帆》诗刊主编。自1980年开始,杨川庆便陆续在《人民日报》《丑小鸭》《黑龙江日报》等四十余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百余首(篇),个别篇章被选入《全国大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等权威选本,是黑龙江大学生诗坛的领军人物。

由于两个人对大学生诗歌现状了如指掌,因此,这篇文章很快便完成了初稿。经过半年的修改,当年年末完成了定稿。

这篇题为《开放在校园里的诗花——漫谈我国近年来的大学生诗歌创作》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79年至1981年的反思阶段:走出噩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严峻的思索”。第二部分是“1982年至1983年的尝试阶段:走向生活,表现新时代的新节奏”。对近年来的大学生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而不乏深度的分析和评介。

1984年年初,他们将这篇文章寄给了当时在全国文艺评论刊物中影响极大的甘肃《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

当年3月,该刊编辑收到此文后,深表赞赏,很快地发表于该刊当年第3期。

《开放在校园里的诗花》堪称是中国高校大学生诗歌史上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有关大学生诗歌创作的评论文章,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该文在《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3期发表后,不但在高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中引起了热烈好评,而且还受到了国内诗歌评论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五、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展

1984年,汹涌澎湃的大学生诗潮席卷全國各地高校。尽管黑龙江偏居东北,但依然深受这股诗潮的影响,大学生诗歌写作呈现出星火燎原的态势,遍及全省各高校,并先后涌现出一批大学生诗人。

面对黑土地上涌动的势不可挡的大学生诗潮,思想敏锐的潘洗尘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顿时产生了在全省发起举办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征文的念头,通过征文形式,全面了解全省大学生诗歌创作现状,凝聚全省大学生诗歌创作力量,激发全省大学生诗歌爱好者投入到大学生诗歌创作中,共同为繁荣中国高校大学生诗歌创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组织好这次征文活动,潘洗尘精心策划了方案,并向哈师大、黑龙江省高教局、黑龙江省学联进行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聘请了著名诗人、作家关沫南、黄益庸、陈昊、梁南、陆伟然、肖英俊、中流、巴彦布、聂振邦、章华以及省学联秘书长于晓锋担任顾问。1984年3月,潘洗尘起草了举办全省大学生诗歌征文活动的征稿启事,散发到全省几十所大专院校。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稿,潘洗尘收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大学生诗歌爱好者寄来的几百首诗作。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入选了19所大学中77位大学生的诗作100余首。

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征文活动的举办,在全省高校大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好评如潮。这次征文活动,展现了全省大学生诗歌创作实力,发现了一批有才华的校园诗人,促进了全省大学生诗歌创作,成为了黑龙江省高校诗歌史上的重要事件。

1984年5月,由黑龙江省学联诗展筹委会主办,由潘洗尘主编的《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展(作品专辑)》以油印的方式编印出版,印发全省各高校大学生诗歌作者,成为了一本在黑龙江高校诗歌史上十分珍贵、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诗歌史料。

六、 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

1984年夏天,面对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大学生诗歌创作潮流,为了推动黑龙江大学生诗歌创作,繁荣和发展大学生校园诗歌,潘洗尘产生了创办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的想法。对此,黑龙江团省委学校部和省学联给予了大力支持,决定由他牵头组织成立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经过潘洗尘联合其他院校大学生诗人的紧张组织筹备,中国第一家高等院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组织——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于1984年8月正式宣告成立。会长由于晓锋担任,关沫南、黄益庸、李北开、陈昊、满锐、陆伟然、刘畅园、林子、中流、肖英俊、巴彦布、章华、聂振邦担任顾问。

潘洗尘担任理事长,许宝健、苏显钟、张可夫、陆少平任常务理事,理事则由各校分会负责人担任。

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成立之后,在潘洗尘的主持下,举办了全省大学生诗歌朗诵会,创办了大学生诗歌刊物《大学生诗坛》,组织了全省大学生会员创作诗歌,全省大学生诗歌呈现出热火朝天、风生水起的景象。

1984年金秋时节,《绿风》诗刊社在对国内群众性青年诗歌社团调查后,组建了“国内群众性青年诗歌社团联络中心”。由于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和潘洗尘名声在外,影响甚大,《绿风》诗刊在1985年第1期开设的“虹桥”专栏上刊登了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的名录,向全国广大诗歌爱好者进行了推介,从而使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扬名全国各地高校。

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是中国高校诗歌史上最早成立的大学生诗歌组织,它的成立,不但是黑龙江高校诗歌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高校诗坛的一件大事,在各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响。受此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先后涌现出重庆市大学生联合诗社、福建大学生诗歌学会、上海大学生联合诗社、中国大学生诗歌协会筹备会、中华全国高校文学联合会、成都大学生诗歌联合会、湖北武汉高校诗歌联合会、湖南省高校文学社团联谊会、湖北省大学生诗歌学会、甘肃省大学生文学协会、河北省大学生诗歌学会、山西省大学生诗人协会、上海市高校诗人联合会、四川省大学生诗人联合会、江西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沈阳大学生诗歌联谊会等大批跨校的大学生诗歌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大学生诗歌创作。

七、 《大学生诗坛》创刊号

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成立之后,当务之急便是创办诗歌学会的会刊。而如何办好这本诗歌刊物,便成了潘洗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一件大事。

他想得最多的问题,便是:是办成地方性的大学生诗歌刊物,还是办成全国性的大学生诗歌刊物?

此前,尽管全国各地高校涌现出复旦大学的《诗耕地》、华东师范大学的《夏雨岛》、中国人民大学的《七色虹诗刊》、兰州大学的《同代》、云南大学的《高原诗辑》、成都科技大学的《第三代人》、安徽师范大学的《江南诗刊》、西南师院的《五月诗刊》、延边大学的《天池诗刊》、北京师范大学的《双桅船》、吉林大学的《北极星》、福建师范大学的《南十字星》、北京大学的《启明星》、黑龙江大学的《冰帆》、浙江湖州师专的《远方》、武汉大学的《浪淘石》等各种诗歌刊物,但是,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诗歌刊物却从来没有一本,而面向全国各地高校征订、出版的铅印的大学生诗歌刊物,更是不曾有过。

潘洗尘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大学生诗歌社团领袖。在他心里,“要办就办国内第一家大学生诗歌刊物,要办就办国内第一流大学生诗歌刊物”成为了他的信念。

他的想法很快便得到了黑龍江省学联领导的大力支持,授权他主编这本名为《大学生诗坛》的大学生诗歌刊物。

在筹备刊物创刊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潘洗尘整天奔忙着。他给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诗社邮去了征订函,他给各地高校大学生诗人写去了约稿信,并和责任编辑、哈尔滨师专中文系的大学生诗人苏显钟一起审阅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份的大学生诗歌来稿和信件。

对于他主编《大学生诗坛》这本刊物,满锐、巴彦布、何鹰、林子、叶延滨等中青年诗人给予了大力支持,纷纷写来祝贺信件,写来评论文章,支持潘洗尘办好《大学生诗坛》。

1984年8月,经过潘洗尘辛辛苦苦的主编,经过省内外大学生诗人的鼎力相助,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本大学生铅印诗歌刊物《大学生诗坛》创刊号出版问世了!

《大学生诗坛》创刊号共计开设了十二个栏目,发表了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诗歌作者的百余首诗作。

《大学生诗坛》的问世,在中国诗歌史上创造了三项记录。第一项记录:该刊是自1907年中国有新诗以来第一家专门为大学生读者创办、专门发表大学生作品的诗歌刊物;第二项记录:该刊是自1907年中国有新诗以来第一家由大学生诗人主编的诗歌刊物;第三项记录:该刊是自1907年中国有新诗以来第一家面向大学生公开发行的铅印诗歌刊物。仅此三项记录,就足以说明《大学生诗坛》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史上大学生诗歌“第一刊”。

1984年8月,《大学生诗坛》创刊号出版发行。印数高达1万册,发行全国各地高校,立即在大学生诗歌爱好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并迅速扩大到整个诗歌界,成为了1984年诗坛最轰动的新闻事件,主编潘洗尘因此成为1984年大学生诗歌界乃至全国诗坛的新闻人物。《大学生诗坛》的创办,不但对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大学生诗歌爱好者创办诗报、诗刊“大地震”,从而将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创作推向了中国有新诗以来的最高潮,使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坛形成了诗人众多、佳作众多、诗社众多、报刊众多、诗集众多、诗会众多的壮观景象,并最终有力地促进了后来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和繁荣。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诗坛》仅仅出版了一期,创刊号成了终刊号。但是,凭借这期《大学生诗坛》众多的发行量、广泛的覆盖面、巨大的影响力和其中刊登的潘洗尘代表作《六月,我们看海去》的感染力,潘洗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快传遍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诗坛,使其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最有名气、最有威望、最有成就的全国大学生诗歌领袖人物之一,开创了一个属于潘洗尘的大学生诗歌黄金时代。

八、《多梦时节》

尽管,《大学生诗坛》停刊了,但是,身为主编的潘洗尘却依然坚持着自己推动大学生校园诗歌创作的梦想。

1985年初的一天,在宿舍里翻阅全国各地大学生寄来的诗歌作品,他再次萌发了编选一本中国当代大学生校园诗人抒情诗选的想法,作为《大学生诗坛丛书》出版。然而,由于当时的诗集出版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因此,潘洗尘决定自费出版这本书。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穷学生来说,想要自掏腰包作出版费用,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潘洗尘毅然决然地决定采取两种方法实施自己的计划:一边靠预订的书款,一边靠自己的稿费。通过双管齐下,潘洗尘凑齐了出版诗选的费用,交给了印刷厂。

1985年7月,由潘洗尘主编,他的好友苏显钟担任责任编辑的当代大学生校园诗人抒情诗选《多梦时节》出版了。

对于《多梦时节》的编选工作,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并应邀担任了特约顾问。6月10日,他以写信的形式为《多梦时节》一书撰写了序言:

洗尘同学:

《多梦时节》的出版,是一种力量的呈现。谨致祝贺。

在新诗潮的海平面上,年青的校园诗人扬起了片片白帆!它们无拘无束地在海上滑行冲击,其勇敢而自由的姿态令人羡慕。

新诗潮快节奏的演进,展示了诗歌发展的生机。它作为多元艺术的汇聚,其中诞生于校园的诗歌提供了最具活力、最富于变革精神的范例。

校园诗歌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值得我们久远纪念的,是当年受到闻一多、朱自清等先生支持的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心的校园诗人们。他们为新诗适应新的时代作出的创造性的调节, 为中国新诗向着世界现代诗歌的推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精神的延续。当然,你们是属于我们这个值得骄傲的时代的。你们属于今天。

对于编选《多梦时节》的过程,潘洗尘在《后记》中写道:

《多梦时节》终于问世了。

说心里话,就我个人各方面的精力所限,完成这件工作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事业又历史地把我逼到了这一步,这就是说,我几乎是身不由己。

感谢我们所热爱和信赖的谢冕老师。要知道,我们是绝不会把感情轻易献给谁的。

……

希望这本书能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我相信该书必定为研究中国当代校园诗创作起到资料性、文献性作用。

《多梦时节》出版后,再一次轰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诗坛,购者如云,读者如潮,不但没有让潘洗尘“亏本”,而且还小小地赚了一笔“辛苦钱”,最后和同学们在小饭店里分享了。

九、  《多情的天空》和《历程》

1985年,是中国高校大学生诗歌集出版的黄金年。在这一年里,程宝林出版了国內第一本大学生自费诗集《雨季来临》,苏历铭和杨榴红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男女大学生诗歌合集《白沙岛》等等。

而作为潘洗尘来说,这一年,应该被命名为“潘洗尘诗集出版年”。

熟悉20世纪80年代诗坛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出版一本诗集,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而潘洗尘却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之处在于,他的母校哈师大不但公费为他出版了第一本诗歌与诗歌评论合集,而且还支持他自费出版了诗歌集,从而使潘洗尘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最多的大学生诗人。

自1982年开始诗歌写作至1985年,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潘洗尘的诗歌创作和评论写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诗潮》《绿风》《青年诗人》《青年文学》《文学青年》《青春》《诗林》《当代文艺思潮》《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了一百余首诗作和十余篇诗评,其报告文学《位卑未敢忘忧国》及其续篇荣获黑龙江省1984年“五四”征文一等奖,从而成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学生。

为了奖励潘洗尘在诗歌创作和评论写作上取得的成就,激励全校学生,哈师大决定为潘洗尘出版一本诗歌和评论合集《多情的天空》。

就这样,1985年6月,潘洗尘的第一本诗歌作品与诗歌评论合集《多情的天空》出版了。

潘洗尘的《多情的天空》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由高校为大学生出版的诗作诗评作品集,荟萃了潘洗尘的诗作31首,诗歌评论文章7篇。由于潘洗尘的名气在当年的高校大学生诗坛已经如日中天,《多情的天空》出版之后,不但在哈师大校园乃至全省各地高校引起了巨大轰动,而且在全国高校也引发了“抢购”热潮,三千册诗集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被“一抢而光”。

俗话说,好事成双。而对于潘洗尘来说,自费出版诗集《历程》则是他的另外一件好事。

1985年8月,潘洗尘采取“众筹”的方式,通过向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征订来的预订款,自费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历程》。这本《历程》作为“中国当代青年诗人丛书”,由青年诗人渭水主编。在这本诗集中,收入了潘洗尘近作16首。对于这本诗集,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撰写了精彩的序言,对潘洗尘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  语

1986年7月,潘洗尘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了,结束了他的大学时代,同时,也结束了他的诗歌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  乔柏梁

猜你喜欢

诗坛诗歌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诗歌岛·八面来风
大学生之歌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