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与变体
——基于类型学理论下的吊脚楼特色差异研究

2020-08-06

四川水泥 2020年8期
关键词:干栏类型学吊脚楼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4)

1 类型学理论

1.1 类型学定义与历史发展

在社会学领域,分类的科学称为类型学,二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既可转换,亦可改变。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方法论,通过对建筑类型、形态等的划分,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建筑的本质。

公元前一世纪,维特鲁维提出的“第一建筑模式”成为类型学最初的雏形,在15世纪至18世纪中叶类型学开始初步发展,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奠基,直到20世纪初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

图1 类型学发展时间轴

1.2 类型学的三种类别

类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和第三种类型学。”原型类型学基于建筑始源——茅屋。这种形式表达建筑的原始本质特征,是一种内部秩序和原则。而范型类型学源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张以人为根本,将工业社会的经济标准和辩证法联系起来,以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基于新理性主义的第三种类型学则更注重城市与建筑的公共领域。

2 吊脚楼的基本定义与分布

2.1 吊脚楼定义

吊脚楼是一种建筑构筑形态,以架空的一侧为虚,接地一侧为实,多顺应地势,因地制宜的用多跟细木柱将楼房架空,其形态入如一根木柱吊在半空,因此民间常称为“吊脚楼”。

历来居于山区的苗族,为适应地形条件,将入口处架空,后半部卧室等空间建在平地上。也有将住屋全部用柱子架空,因此研究干栏建筑在少数民族中的实际应用时,常根据建筑所处的地形地貌及架空范式,把干栏建筑分成全干栏和半干栏。将建筑主体全部架空高出地面的称为全干栏式;有的建在台地缓坡上,仅部分使用架空地板,被称为半干栏式。半干栏式常应用于川渝、两湖及贵州等地,常称“吊脚楼”。

2.2 吊脚楼分布区域

吊脚楼民居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以重贵及湖南、鄂西为主。究其原因,这片区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如气候湿润、多山多林决定了吊脚楼比其他类型的建筑形式。由此可见,吊脚楼的存在也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民居样式的选择,也反证了民居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

3 基于类型学下的吊脚楼原类型和变体探究

3.1 吊脚楼的原类型

原类型的特征是指研究对象身上相对最为基础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在对吊脚楼进行梳理以后,将其原类型的三个特征总结如下:以木结构为主、半架空的建筑形式以及一定形式的过渡空间。

3.2 吊脚楼变体

一种(原)类型可以拥有多种变体,变体可以解决吊脚楼原类型大的适应性问题。变体的划分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吊脚楼出现各种具体的、多样的特征,即可理解为其不同的变体。

3.2.1 吊脚楼变体——平面布局

从平面形式来看,各地吊脚楼差异不大。湖南西部地区常称为连三间、一正两厢或一正三厢;渝东南土家族分类方式和汉族类似为一字型、曲尺型和凵字型;鄂西吊脚楼分“—”型,“┐”型,“ ┍┑”型和“口”型

3.2.2 吊脚楼变体——空间组织

可以从空间组织方式上将其分为简单与发展两个变体。显而易见,自然环境与住户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空间组织。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种变体中分析其所处的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

3.2.3 吊脚楼变体——结构构架

吊脚楼的结构构架变体主要有两种:穿斗式和捆绑式。穿斗式:以柱承檩,屋架整体性好,多建二至三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所以吊脚的柱子长短不一,另加设挑檐、挑廊,形成别具一格的吊脚楼特色。”捆绑式特点:在聚集密度较大的老重庆地区,为节约建筑投入,多采用以竹木为主材的捆绑技术。”穿斗式为吊脚楼的主要结构形式。

4 基于类型学下的吊脚楼次类型探究

次类型指的是微观尺度或细部,即视觉和行为感受上接触最多的类型,其特性在于特有文化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不同构造模式和形式特征,主要体现了文化和技术发展对吊脚楼的影响。次类型进一步可细分各种屋顶及各种材质等,朴素的地方材料、挑阳台、宽出檐、小青瓦、竹编抹灰墙等特征都是吊脚楼的次类型。本次探讨的次类型主要以构件、用料、屋顶及立面四个方面为主。

4.1 吊脚楼次类型之构件

吊脚楼中的具体各构件的类型划分以吊脚楼所在民族区域(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和布依族为主要分类民族)为主要划分依据,经过整理分析后,笔者总结发现:土家族吊脚楼以挑枋承接挑檐和挑廊;苗族吊脚楼屋脊两端翘起,屋角起翘明显,柱有向心的侧脚;

4.2 吊脚楼次类型之用料

考虑到经济性与实用性,吊脚楼常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山区树木茂盛,种类繁多,木材和石材就作为营建房屋最常用的材料,多以木材作房屋的结构与装修、以石材作台基与铺地。木构架,木装修,轻巧空灵;黔西屋顶用薄石板,围护材料也有不同,为砖或石板;以土墙作围护与竹木结构的草顶房都是瑶族吊脚楼的特色;侗族吊脚楼则以竹木用材为主。

4.3 吊脚楼次类型之屋顶

吊脚楼总体特征基本以坡屋顶为主,但由于其分布民族的文化符号,在细部和屋顶形式上依然存在些微差异。土家族屋顶多为悬山式,覆盖小青瓦,深出檐。两侧山墙屋架明露,利于通风;吊脚楼屋顶多为歇山、悬山式;还有的吊脚楼多用人字形悬山再加山墙面披檐,一侧或两侧的形式都存在;瑶族吊脚楼屋顶多用悬山,并用茅草覆盖;布依族多为悬山屋顶,也有采用歇山顶的。

图6 吊脚楼次类型——特征差异

5 回顾展望

通过对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分布地区的吊脚楼调研研究,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吊脚楼的原类型、次类型及变体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其传承延续建立形式推演系统,得到新吊脚楼的生成法则,并对传统吊脚楼保护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干栏类型学吊脚楼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现代传承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