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0-08-06徐秀梅吕国雄汪美宝邓新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 徐秀梅 吕国雄 汪美宝 邓新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中风即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流障碍,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有研究显示二者经对比,缺血性卒中所占比率高达约80%,此病是造成全世界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更是人类残疾的首要原因[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氨基酸,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受损。有研究提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早期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因此可称得上是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Hcy在中风急性期的各个证型中均有所增高,但在多种证型的对比中,究竟哪个证型与血清Hcy最具有特异性意义,结果未能明确,加之中医证型的确定始终依靠主观判断,所以生物学检测结果是否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性指标,已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Hcy的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将其随机分为5个证型组,整理被研究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运用统计学分析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证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各证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中医证型 男/例 女/例 年龄/岁风痰瘀阻证(n=32) 17 15 63.21±10.26气虚血瘀证(n=21) 12 9 60.65±8.17痰热腑实证(n=19) 10 9 60.51±11.46肝阳暴亢证(n=25) 15 10 62.26±7.37阴虚风动证(n=23) 11 12 61.78±10.35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由梅广源、谭荣益主编的《内科急危重症中医诊疗与抢救全书》中中风急症中经络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同时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不超过14 d;(3)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4)首次发病并未接受过任何治疗;(5)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6)排除其他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系统严重疾病者。
1.4 排除标准 (1)多次发病,虽处于急性期但已接受过治疗者;(2)蛛网膜下腔出血、TIA发作者;(3)最近2周内服用过降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药物;(4)有颅内感染、颅内肿瘤、脑栓塞、颅内手术或脑外伤史者。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 检测之前告知,嘱患者需空腹。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此次研究患者的静脉血,送我院检验科,运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其血清Hcy水平,以15 µmol/L为界限。
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P<0.05被视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证型中,血清Hcy水平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Hcy水平从高到低排列的中医证型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提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中风急性期的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的病机关系较为密切,见表2。
表2 5个证型的血清Hcy水平比较(±s) μmol·L-1
表2 5个证型的血清Hcy水平比较(±s) μmol·L-1
注:与痰热腑实证比较,☆P<0.05;与肝阳暴亢证比较,*P<0.05;与阴虚风动证比较,#P<0.05。
中医证型 n Hcy风痰瘀阻证 32 25.69±2.16☆*#气虚血瘀证 21 23.70±3.62☆*#痰热腑实证 19 21.80±5.13肝阳暴亢证 25 17.48±2.54阴虚风动证 23 16.79±7.35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cy及其相关性的认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即急性脑梗死,是因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等异常而造成的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最终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临床上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3-4]。急性脑梗死通常好发于老年人,急性期为发病的2周以内。有资料显示,此病造成患者的残疾率可高达33.4%~44.6% ,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5]。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诊断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将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都与血清Hcy水平有关[6]。高Hcy的致病机制主要通过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体内的一氧化氮(NO)出现异常代谢,进一步导致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最终致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大大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7]。再者血清中的高Hcy水平又会破坏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造成脂质代谢的紊乱,致使机体血栓的形成,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埋下隐患[8]。当发生急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时,整个机体又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时血液中的Hcy又可作用于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的聚集、黏附,使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增加了脑血管病再发展的风险。有研究称,血清 Hcy水平每升高50 μmol/L,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50%,而且血清Hcy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最终导致的脑神经功能受损也越明显[9],所以, Hcy水平完全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客观检测指标,通过及时逆转Hcy水平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发作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对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来说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4.2 从中医学角度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分型与血清Hcy的相关性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多是由于饮酒过度、情志不遂等,引起脏腑阴阳气血错乱,致脑脉痹阻而发病[10]。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可分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及肝阳暴亢证。中医认为痰瘀的形成往往是中风病的发生源泉,津液输布失常而变得稠浊黏厚为痰浊,脉中血液凝滞或溢出脉外为瘀血,终造成痰瘀互结、气血逆乱,阻滞脑脉而发病。《丹溪心法》中早已记载“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痰”,肯定了痰瘀两邪在中风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现代医学中血清Hcy升高可致血液更加黏稠,从而促进了血栓的形成,从中医角度正属“痰浊”“血瘀”的病机范畴[11]。有中医学者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主要与肝、脾、心、肾等脏腑有关,主要病因可归结于先天的营养不足、后天的摄取不足。此病的重要特征可表现为喉咙咯痰,可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痰有着密切相关性[12]。结合本次的研究可推测出,风痰瘀阻证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显著,可能是痰浊内阻,阻于血脉,痰瘀互结,使血液更加黏稠,破坏了机体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血液中Hcy的升高,最终可诱发缺血性中风。如此便验证了本次研究的结果,即伴有高Hcy血症的风痰瘀阻证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5个证型中最具特异性,表明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另外,叶酸的缺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低可引起Hcy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脑卒中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从中风病的病机角度而言,有中医研究者提出,从虚而论,人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脾气亏虚,而运化功能的失司可导致人体气血生成不足,也就是人体的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能濡养机体,从而导致气虚、阴虚。从瘀而论,脾气虚而又无以摄血,致脉中的血液运行不通畅或者溢出脉外而为瘀血,致脉络痹阻,上犯于脑窍,引起中风的急性发作[13]。所以在此项研究中,伴有高Hcy血症的气虚血瘀证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5个证型中的特异性仅次于风痰瘀阻证。朱敏等[14]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各证型间的Hcy 水平作比较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血清Hcy 水平最高的是风痰阻络组,其次是气虚血瘀组及肝肾阴虚组,也佐证了痰、瘀之邪是高Hcy水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痰、瘀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医证候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今后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期中经络的预防及药物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尽早地进行血清Hcy检查及治疗,不仅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有重要作用,还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参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