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结构与特点分析

2020-08-06李慧敏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料焦点汉语

李 晗,李慧敏

(1.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2.大连外国语大学 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汉语结构“是……的”及其变体在功能上与英语分裂句相似,被称为汉语分裂句,其中“是”和“的”之间的部分成分是说话人想要突出的成分,即焦点,该成分隶属于认定焦点的范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汉语分裂句的结构特点,探讨焦点的本质及类型,判定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类型,同时依据焦点的语义特征对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结构以及焦点位置进行探讨。本文以对外汉语系列教材《目标汉语 基础篇》(1)文中例句摘自刘川平:《目标汉语 基础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文后不再赘述。教学课文、练习题中的分裂句为语料,分析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料中有关分裂句的焦点结构特点。

一、汉语分裂句

分裂的概念最早由Jespersen提出,指为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用“It be...that...” 句式将句子分裂成两部分,从而达到强调或者使人特别注意该成分的目的。邓守信、徐仲华指出,一个分裂成分必须有明显的句法标志[1]。汉语的“是……的”结构与英语分裂句在句法功能上存在相似性[2],因而被认为是汉语分裂句的典型结构。其中,“是”是焦点标记词,可以放在主语前形成“是+S+Ad+V+O+的”或“是+S+Ad+V+的+O”结构,也可以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S+是+Ad+V+的(+O)”或“S+是+Ad+V+O+的”结构,标记其后的NP、VP、AdvP等句子成分[3],但不能介于动宾短语之间标记宾语。

(1)a1.是小王告诉我的。(“是”标记“小王”)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a2.是您打的电话啊。(“是”标记“您”)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b1.早上我是在家吃的饭。(“是”标记“在家”)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b2.我是来这里旅游的。(“是”标记“旅游”)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b3.老师是用中文介绍的。(“是”标记“用中文介绍”)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她赶走是奶奶的。

(留学生课堂作业语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从袁毓林的论断中找到了依据:由动词性成分充当谓语核心的句子,其焦点一般为宾语;而“是”作为一个焦点标记词,改变了宾语的焦点地位,因此不可标记宾语[4]。

结合“是”“的”“O”三者的位移情况,我们认为汉语分裂句的变体如表1:

表1 汉语分裂句的变体

赵元任先生指出“是”和“的”把一个句子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表示说话者的预设,后一部分(即“是”和“的”中间的成分)代表信息焦点[5],因此我们对此进行如下修正:在“α是β的γ”存在α、β、γ三个集合,其中集合α和γ是说话者的预设,句子的焦点在集合β之中。

二、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特性

袁毓林指出,句中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因说话人的主观意愿突出意义而成为焦点。徐烈炯、刘丹青研究表明,焦点本质上不是结构成分,而是话语功能范畴下具有[+突出]特征的概念[6],其与话题分别指向句中的新信息和已知信息。

近二十年来,焦点的分类问题一直处于热议之中。Kiss将焦点分为认定焦点(Identificational Focus)和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Gundel从功能角度辨析了Psychological Focus、Semantic Focus和Contrastive Focus三种类型;徐烈炯和刘丹青以[±突出]和[±对比]为区别特征划分出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话题焦点;方梅以预设为视角划分了对比焦点和常规焦点两种类型;Lee将焦点分为主语焦点、附加语焦点和谓词焦点三个类别。学者们的研究大都关涉了焦点的[+对比]特征。

汉语分裂句的焦点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近两年来成果显著。白蓝将汉语分裂句中的焦点分为原位焦点和非原位焦点两类,并指出,非原位焦点又可以分为内在焦点和外在焦点;蔡永强、侯颖对汉语分裂句焦点的指派规律做了概括,并通过语义角色的不同形成了被指派为焦点的强势等级序列;郑福安将汉语分裂句中的焦点分为论元焦点结构、谓语焦点结构和句子焦点结构三类;王文娟、彭家法从生成句法理论探讨了汉语分裂句的句法生成及焦点特征;陈维娟区分了“常规焦点”“对比焦点”“对比话题”和“连”字句,并利用制图理论分析了焦点在左缘结构上的分布。

本文结合袁毓林和陈维娟的观点,认为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属于认定焦点的范畴,具有[+穷尽性]、[+对比性]和[+突出性]的特征。

(2)a.是经理告诉我这样做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b.我是昨天到大连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我不是坐公共汽车来的,是坐出租车来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2)中,a中“经理”强调不是别人说的,与其他任何人相对比;b中“昨天”强调不是前天或者其他任何一天;c中“出租车”与公共汽车相对比,是说话者想要突出强调的内容。即分裂句“是……的”的焦点,具有[+突出]、[+对比]的特征。从语用功能上看,a、b、c均具有矛盾或纠错的语用意义。不难想到,a前一个说话人的问题可能是“谁告诉你这样做的”;b前一个说话人的问题可能是“你什么时候到大连的”或者“你是前天来大连的”;c前一个说话人的问题可能是“你是坐公共汽车还是出租车来的”或者“你是坐公共汽车来的吗”。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来看,“经理”是“可能告诉‘我’这样做”的人的集合中的一个子集,认定自己为“经理”,就排除了该子集中其他可能的集合。“昨天”“坐出租车”同理。像这样对焦点域中认定成分子集中其他可能的集合的排除,体现了这种焦点的排他性,表现出[+穷尽性]的特征。

三、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类型及标记功能

根据袁毓林的研究成果(2)引自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载《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第13页。,现代汉语动词的论元角色可进入如图1层级体系:

图1 现代汉语动词论元角色层级体系

论元按照构成成分分为超级论元(super argument)和一般论元(general argument)两类,前者的论元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后者的论元由非谓词性成分充当,论元角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划分。本文的讨论以上述17种论元角色为基础,参考邵敬敏、蔡永强和侯颖等的研究,结合《目标汉语基础篇》汉语分裂句的统计数据,将焦点的类型划分为主体论元焦点结构、客体论元焦点结构、凭借论元焦点结构、环境论元焦点结构和命题论元焦点结构五大类。

(一)主体论元焦点结构

主体论元焦点结构即主体论元充当焦点成分的结构,主要以主语为主要句法实现形式。主体论元主要包括施事、感事、致事和主事。在收集到的语料中有30例是主体论元,且都为施事论元。

(3)a.是我告诉山本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b.是大卫提醒我们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你昨天看的电影是谁主演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4》)

d.刚才是您打的电话吧?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e.信是一个中国姑娘写来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其中a、c句都属于“是+S+Ad+V+的”,b句属于“是+S+Ad+V+的+O”,d、e句属于“O+是+S+Ad+V+的”,都以施事论元S,即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充当焦点成分。a句中的“我”、b句中的“大卫”、c句中的“谁”、d句中的“您”、e句中的“中国姑娘”都是焦点。

(二)客体论元焦点结构

客体论元焦点结构,即客体论元充当焦点成分的结构,主要以宾语为主要句法实现形式。客体论元包括受事、与事、结果、对象和系事。在《目标汉语 基础篇》中客体论元焦点共12例,其中3例是受事论元焦点,9例是与事论元焦点。

(4)a.我们是送包裹给他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b.我爸爸是学经济管理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c.看看店铺上面的招牌就可以知道这家店铺是经营什么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6》)

(4)中a、b句都属于“S+是+ V+O+的”,都以受事论元O,即因施事的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充当焦点成分。a句的“包裹”、b句的“经济管理”、c句的“什么”均为焦点。

(5)a.小王是跟女朋友一起去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b.昨天是爱米陪我去的银行。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我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是关于语言学习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5)中,a句中的“女朋友”、b句中的“爱米”、c句中的“语言学习”均为与事论元,不主动参与动作、行为,在句中充当焦点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当与事成分前有非与事语义角色成分时,该非与事语义角色成分被指派为焦点。

(6)是妈妈给我织的毛衣。

(根据真实语料改编)(3)引自蔡永强、侯颖:《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及其指派规律》,载《汉语学习》2017年第1期,第12-21页。

(6)中,“我”为与事,而前面的非与事成分“妈妈”被指派为焦点。

(三)凭借论元焦点结构

凭借论元和环境论元都属于外围论元(circumstantial argument),起扩充述宾结构、形成复杂命题的作用,以状语为主要的句法实现形式。其中,凭借论元主要包括工具、材料、方式三种。凭借论元焦点结构即以上述三种论元为焦点的结构。此外,我们还将目的归结在此类中。在收集的语料中,共有24例是凭借论元焦点结构,其中1例是工具论元焦点,23例是方式论元焦点。

(7)a.老师是用中文介绍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b.他是坐出租车去的医院。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我和妈妈是一起来北京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7)中a句属于“S+是+Ad+V+的”,b句属于“S+是+Ad+V+的+O”,c句属于“S+是+Ad+V+O+的”。其中a句中“中文”是工具,c句中“出租车”、e句中“一起”是方式,都是境况角色充当焦点成分。

(四)环境论元焦点结构

环境论元焦点结构指以场所、源点、终点、时间、目的、原因六个论元为焦点的结构。在语料中有55例是环境论元焦点结构,其中9例为场所论元焦点结构,16例为源点论元焦点结构,4例为终点论元焦点结构,23例为时间论元焦点结构,2例为原因论元焦点结构,1例为目的论元焦点结构。

(8)a.我是在操场看见他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b.我是今年三月来中国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c.他是从美国来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3》)

d.我是昨天晚上九点多到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e.是专门为青年女性推出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f.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8)中结构是“(S+)是+Ad+V(+O)+的”,a句中“操场”是场所,b句中“今年三月”是时间,c句中“美国”是源点,d句中“晚上九点多”是终点,e句中“青年女性”是目的,f句中“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原因,它们都在句中充当焦点成分。

(五)命题论元焦点结构

命题论元焦点结构指由主谓结构、述宾结构或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充当论元作为焦点的结构,在语料中共有22例。

(9)a.这样做是不对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b.他是相信我的话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5》)

c.养老院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目标汉语 基础篇7》)

(9)中a句“不对”、b句“相信”、c句“丰富多彩”都是谓词性成分充当焦点成分,主要表达了对事情的看法、见解和态度等。

四、结语

从焦点的语义角色特征入手,本文把“是……的”分裂句划分为五种类型,上述五类论元角色在数量上形成一个序列:

环境论元>主体论元>凭借论元>命题论元>客体论元

这与蔡永强、侯颖基于“的”字语料穷尽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4)详见蔡永强、侯颖:《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及其指派规律》,载《汉语学习》2017年第1期,第12-21页。有所不同。原因可能在于语料的选取上本文以对外汉语基础教学教材为主,教学对象为基础汉语水平的来华留学生,句式相对简单,便于教学使用,以实用性为主要需求,故而环境与主体论元位于焦点的结构数量较多。同时可以印证,上述两种分裂句在理解和使用难度上相对较低,便于留学生理解与学习使用。

在分裂句的焦点位置方面,当“是……的”出现多个共现成分时,每种成分都可能成为焦点,汉语分裂句焦点的位置表现出浮动性的特点,即焦点并不一定是最靠近焦点标记词“是”的成分,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其位置要依靠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本文对分裂句的焦点结构进行分类,在对外汉语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分裂句焦点的五种类型与焦点位置的浮动性特点,其序列特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用性的特点。但收集到的语料数量相对较少,要更全面、完整地揭示分裂句的焦点特征,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料焦点汉语
学汉语
焦点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两会”焦点
追剧宅女教汉语
本期焦点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