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真情实感,突出心理描写

2020-08-05张智勇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火柴景物小女孩

张智勇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的懊恼,这些丰富多彩的心理感受,像一串串脚印,串起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因此,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显得特别重要。

真题回放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

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心底藏着许多话,关于爱与幸福,关于感恩与理解……把爱与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幸福;把感恩与理解表达出来,你会更懂得回报与珍惜……把这些话勇敢地、真诚地说出来吧,你的成长会更顺利,你的生活会更美好。

请以“心底的话要说出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考题透视

这是一个诉说心里话的命题作文,平时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因此,在此引导学生情真意切地说出心里话,写出心底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说,本题目写作范围较广,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容易下笔,要想脱颖而出,势必胜在真情实感上。

1.把准题旨,明确方向

“心底的话”应该是埋藏在心中很长时间,不吐不快的心里话,这样的话一直想说,却没有机会说。从材料给予的提示来看,“心里话”多指成长中感受到的爱与幸福、感恩与理解,指向正能量的倾诉。“要”强调了“说出来”的必要,要勇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误解会消除,隔阂会打破,人与人之间关系会更和谐。这里还隐藏一个对象——向谁倾诉,一般是指具体的人,如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也可以是一个集体,而且这个集体可大可小,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可以是“故乡”,还可以小到“班级体”。最主要的是所写的内容要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大话空话,既不能打动自己,更不能打动读者。

2.选准材料,吐露真情

说出心底话,所倾诉内容应该是某一件事或内心深处的情感,内容要具体。比如,“妈妈,心底有话对你说”,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你用自行车载着我上下学,我紧紧地搂着你的腰,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可以回忆与妈妈在一起的幸福往事,表达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再如,写“祖国,心底有话对你说”,可以结合身边的变化,来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表达对祖国的礼赞和热爱。

3.选择文体,充分表达

写作时,要充分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以老师、同学、祖国等为倾诉对象,说实话、吐真情、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为了便于展现自己的心里想法,可以采用书信、日记等文体形式来写作。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情真意切,如话家常,以情动人。

技法点拨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展示和描摹,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也便于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饱满、更真实。常见的心理描写形式有内心独白、梦境展现、景物烘托等。

1.内心独白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例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我”因头天在书店偷看的一本书还没有看完,第二天去又找不着了,内心便起了波澜。这种自言自语式的内心活动,便是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这是心理描写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技法,因为它能最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梦幻描写法。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人所思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例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写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的幻觉,强烈地反映了小女孩对奶奶的思念、对新生活渴望的内心世界。

3.景物衬托法。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例如孙犁《芦花荡》中结尾部分,老头子痛打鬼子后,这样写道:“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老头子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描绘芦花的美丽间接表現人物心理。这就是常说的“景随情移”,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除了通过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外,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同样可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当然,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也不能为了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应该符合文章的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佳作工坊

心底的话要说出来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中学九(4)班 李 佳

有人为你默默付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你,一心一意为你着想,而你却不懂他的心。

——题记

“快一点儿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做不完明天再做。”妈妈皱着眉头说。

“不要!明天做来不及!”我大声地回应。

妈妈总是催催催,晚上催我睡觉,早上催我起床,周末在家难得放松一下,也要被她催着快点做作业,似乎每天都是在妈妈的催促中度过的,她毫不顾及我的感受。我想慢慢来,把事情做好,而她每次都像一只蜜蜂一样,“嗡嗡”地叫个不停,十分“勤劳”,徒留我满心的不痛快。

妈妈的催促使我内心的叛逆分子快速活跃起来,她要我快一点儿,我偏要慢慢来,一点儿也不急!

本是夜深人静,万家灯火熄灭之时,我却还亮着灯,偏不去睡。妈妈一直催,终于是恼火了,对着我便一番狂风骤雨般的教诲与指责:“你说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这么犟。不知好歹……”望着妈妈“河东狮吼”,我感到十分委屈,泪水在眼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对上她怒瞪的双眼,吼叫了一声:“不要你管!”便推她出了房门,关门,锁门,泪水如决堤般滚落而出。窗外,漆黑如墨,肆虐的狂风吹打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妈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我不想因为动作快而粗心犯错误,可她一点儿也不懂,就知道催我快一点儿。可是,我该怎么跟她说嘛!于是,我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和妈妈说话。

一天,爸爸单独找我谈话,说:“你妈也是为了你好才催的,母女哪有隔夜的仇,血浓于水呢!是吧?你妈昨晚整宿都没睡着,她跟我说,是不是对你太苛刻了,她其实是想让你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每一次骂了你之后,妈妈总会自责,她也想跟你和好呢!别置气了,去叫妈妈起床吃饭,她也很辛苦,一心一意都是为了你好。你好了,她才放心。”

是啊,她当然是为了我好才不断催促的。天冷了催我多穿衣服,是怕我着凉;晚上催我快一点儿睡觉,是怕我上课没精神;周末催促我快一点儿写作业,是怕我来不及写而被老师批评……细想之下,一切都历历在目。妈妈,你熬走了一个又一个冬夏,熬干了如花的岁月,熬碎了满腔慈爱的心……不是你不懂我,而是我不懂你啊!我不懂你的爱、你的好,不懂你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是我不懂你的心!

我望向窗外,陽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朝爸爸点点头,大步向妈妈的卧室走去。

心底的话要说出来。妈妈,我想对你说:即使岁月蹉跎,时光如水,我也忘不了你的催促,忘不了你的爱,忘不了你的心。

特色点评

开篇先声夺人,以母亲催促孩子的对话切入,富有生活气息,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陈述了日常生活中母女因为对行为节奏的快慢而产生的矛盾,文中将妈妈的催促声比作“蜜蜂的嗡嗡声”,形象贴切,饶有兴趣。在叙述中,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又借助环境、人物行动间接表现人物的心情,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处于叛逆期少女的心理状态,让文章更具代入感,表达出青少年一代个性张扬的特点。文章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在叙述的基础上,篇末适时点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心。

猜你喜欢

火柴景物小女孩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三、六、九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火柴变变变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