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固肾育胎方加减内服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25例

2020-08-05田丽颖顿巨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安胎肾虚先兆

王 芬,田丽颖,顿巨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安徽 合肥 230061)

先兆流产是指孕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色暗红或白带夹血丝,妊娠物未排出,而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者[1]。其相当于中医学“胎动不安”“胎漏”范畴。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尽,没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或“胞漏”“漏胎”[2]。“胎动不安”及“胎漏”在临床上经常很难完全分开,故常被合并在一起进行诊治。

目前认为先兆流产的病因与染色体异常、生殖器官畸形、感染、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环境及饮食的污染等有关,但仍有一半以上病因不明。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先兆流产与免疫因素有关[3]。先兆流产发生3次以上可使孕妇发生习惯性胚胎丢失,演变为复发性流产。有学者认为复发性流产肾虚证的形成可能是由其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细胞生物学反应[4]。引起先兆流产的因素如不被及时纠正,可导致胚胎停育,或导致新生儿生长发育不良或缺陷。非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兆流产如经过及时和规范化治疗,一般能继续妊娠。因先兆流产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早期,故妊娠早期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很重要。目前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优势互补,提高保胎成功率[5],避免了单纯使用中医疗法或西医疗法的局限性。本研究选取妊娠12周前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观察在黄体酮注射液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固肾育胎方加减内服结合穴位贴敷方穴位贴敷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符合《妇产科学》[6]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孕12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色暗红或白带夹血丝,妊娠物未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显示胎膜未破,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孕妇实际孕周相符;妊娠试验(+);孕42 d左右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可见胚芽及胚胎原始心管搏动。并符合《中医妇科学》[7]中肾虚证的辨证标准: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出血,颜色淡黯,或屡次怀孕屡次胎堕,伴有腰酸,小腹疼痛、下坠感,眩晕,耳鸣,夜尿多,眼圈黯黑或颜面部发黯,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肾虚证辨证标准;③年龄23~40岁;④自愿参加试验并配合临床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曾因染色体异常发生胚胎停止发育者;子宫、阴道、输卵管、卵巢等解剖异常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者;依从性差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5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年龄23~40岁,纳入时妊娠3.8~11周。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0.84±4.80)岁;孕周4.28~10.86周,平均孕周(6.55±1.93)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14例。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0.04±5.10)岁;孕周3.85~9.29周,平均孕周(5.69±1.53)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t=0.571,P=0.570;孕周:t=1.746,P=0.087;是否初产:χ2=0.081,P=0.777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黄体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533)2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10 d。

2.1.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固肾育胎方加减内服结合穴位贴敷方穴位贴敷。自拟固肾育胎汤(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白术、黄芩、炒白芍各12 g,杜仲、党参、山药各10 g,阿胶3 g)颗粒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早晚各服用1次,连续服用10 d。阴道出血者,加仙鹤草12 g,血余炭、棕榈炭各10 g;热象明显者,去阿胶。将穴位贴敷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各20 g,杜仲、白术各12 g,阿胶6 g)颗粒剂用开水融化成药糊状,加蜂胶调匀后待用。患者取平卧位,嘱其暴露下腹部关元穴,以及双侧腿部足三里穴,予75%乙醇(若对乙醇过敏者,可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洁穴位表面皮肤后,取直径约1 cm、厚度3~4 mm圆盘状药糊贴敷在3个穴位处,贴敷后应用一次性无菌纱布(4 cm×4 cm)覆盖,外贴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日晨起进行贴敷,睡前取下,每次保留时间约12 h,疗程10 d。

2.2 症状评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阴道出血、腰膝酸软、下腹疼痛或坠胀)、次要症状(夜尿频、精神倦怠,肢体困倦、头晕耳鸣)进行评分,主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次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见表1。

表1 症状分级标准

2.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早期先兆流产[8]的相关标准判定疗效。治愈:治疗后阴道流血、腰酸、下腹坠痛消失,B超检查提示胚胎大小与孕周相符,疗效指数≥95%。显效:治疗后阴道流血、腰酸、下腹坠痛明显缓解,B超检查显示胚胎大小与孕周相符,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治疗后阴道流血、腰酸、下腹坠痛缓解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所缓解,B超检查显示胚胎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治疗后阴道流血、腰酸、下腹坠痛无缓解或加重,B超检查显示胚胎大小与孕周不符,或者胚胎停止发育,甚至发生流产,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下腹疼痛或坠胀、腰膝酸软、阴道出血)和次要症状(夜尿频、精神倦怠、肢体困倦、头晕耳鸣)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早期先兆流产相当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的范畴。中医辨证多为肾虚型。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系胞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摄,或多次人工流产引起的房劳伤肾[9],均可导致肾虚证。肾气亏损则系胎固胎乏力,则影响胚胎发育,甚至流产。“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损伤、胎元不固亦发为胎漏、胎动不安。治宜固肾育胎、调理冲任。

固肾育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为《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的成分,主要功效为固肾安胎。菟丝子温而不燥,补肾益精,固摄冲任,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安胎;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且阿胶性黏,凝血络,养血止血安胎;白术、黄芩为安胎妙药;白术、山药、党参健脾益气,补后天养先天,生化气血,与阿胶同用,气血旺,则安胎之功显;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炒白芍味酸,能缓解腹痛。诸药合用以固肾育胎。研究表明,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党参、白术等能改善子宫内环境和胎盘的微循环,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10]。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上述诸药在育胎方面的重要作用。菟丝子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延缓衰老,促进造血细胞增殖[11]326-327。续断含有大量维生素E,能够促进胚胎的生长发育[11]323。桑寄生有镇痛、抗炎等作用[11]136-137。阿胶含骨胶原,有补血、增强免疫、抗血栓等作用,可促进造血功能,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还可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11]334-336。杜仲能抑制垂体后叶素兴奋子宫,对抗子宫收缩而安胎[11]322-323。白术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且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达到安胎之效[11]313。

穴位贴敷是在腧穴上外敷药物,可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可使有效成分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具有疏经通络、调理脏腑的功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关元为任脉的腧穴,有补益元气的作用,对于胎漏、胎动不安患者有“固摄胎元”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胃下合穴,是强壮保健要穴,用于虚劳诸证。

“先兆流产”虽有流产趋势,但尚有保胎的生机,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对于母亲和胎儿的预后尤为关键。本研究表明,在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的前提下,选用自拟固肾育胎方加减内服结合穴位贴敷方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部酸痛、下腹坠痛、两膝酸软、阴道出血等症状,提高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安胎肾虚先兆
消癥安胎汤联合西药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先兆流产的三个药膳方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透视“肾虚综合征”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