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探究
2020-08-04谢芳
【摘要】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借助问题、事例、多媒体设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调动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学习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须做到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及其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充分发挥情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119-01
【本文著录格式】谢芳.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21):119,121.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小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多样性、趣味性、有效性,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素质等各方面综合发展。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常用教学方法,符合当前教育需求,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感悟文章情感。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深层含义,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性与实效性在情境创设中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语文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以降低文章理解难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悟和记忆深度,提高阅读学习效率。但部分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舍本逐末,过度追求课堂活跃性,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难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价值,即为实效性不足。也有部分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时千篇一律,未充分考虑到情境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而小学生天性喜爱新鲜、有趣、具有美感的事物,若情境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不足,则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影响着情境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良好的艺术性也有利于情感的代入,采用语言、图片、音乐、环境等多种元素相结合,能形成多感官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心灵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重难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情境的艺术性与实效性,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营造轻松、愉快、活跃的教学氛围,并保障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内涵。
二、加强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性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基本来源于生活,而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为确保情境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在教材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基于生活认知对文章进行理解,感受文章的真实性,减少文章的抽象性与距离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增强学生思考、想象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如《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与学生生活紧密贴合,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生词,了解课文描写方法,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课前可播放一段音频作为引导,让学生分辨其中的鸟叫、下雨声、风吹树叶声等大自然的声音。讲解课文时,教师也可借助音频、视频构建与生活贴合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及用词。如讲解水的声音时,涉及“滴滴答答”“哗啦啦”“叮叮咚咚”“淙淙”“潺潺”等词汇。教师可播放下雨时的视频,展示雨滴落在瓦片、水泥地、水池、金属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展示雨滴快或慢时发出的声音,帮助学生将文章词句与生活认知紧密联系起来,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随后教师也可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依据图片画面模拟对应的声音,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激发其对自然中各种声音的喜爱。以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既能保障情境符合学生认知与兴趣特点,也能降低文章理解难度。
(二)基于教学大纲,创设实效性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未充分考虑情境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情境千篇一律或脱离课堂主题,难以发挥其实际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充分考虑情境的实效性,基于教学大纲进行情境的设计与构建,确保情境内容紧扣教学题材、内容、目标,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得到感悟,提高能力。
如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生词,理解文章的真正寓意。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应立足教学大纲,合理创设情境,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该则寓言故事相关的动画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以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同学们认为天空是什么样的”“从窗户往外看,天空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以青蛙的角度看待问题,随后展示出一张青蛙坐在井底抬头望天的图片,询问学生:“青蛙的话是对的么?它为什么会这样说?”此外,教師还可展示在井底、在窗子里、在操场上、在楼顶上等不同角度看天的图片,甚至以飞机空中飞行时的视角、宇航员视角等,随后讲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将无边无际的天空比喻为无穷无尽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眼界、见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吸取知识,开阔眼界,走出井底,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基于教学大纲创设情境,才能确保情境内容与教学需求相符合,从而切实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情境形式,创设多样性情境
保持情境形式的多样化是保障其实效性与艺术性的重要方法。但许多教师在所有课程中均采取同样的情境教学形式,导致课堂僵化、形式化,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正确使用情境教学,积极创新情境教学形式。教师创设情境时,应结合文章类型、内容、教学目标等,适当调整情境形式,使情境与教材内容形成良好衔接,保障情境的艺术性与实效性,避免衔接生硬的问题。
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类对话较多的故事类文章,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动画,由学生分别扮演红头蟋蟀和青头蟋蟀,跟随动画进行配音对话,可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文中两只小蟋蟀的情绪变化,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时,文中所指的“金色巴掌”是法国梧桐的落叶,但许多学生并未见过法国梧桐落叶的景象,影响其对课文的理解。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法国梧桐,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黄落叶铺满地的场景,并将视觉、听觉上获得的信息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学习时间较长,上课精神疲惫时,教师可创设游戏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其精神和思维。当学生阅读情感浓厚的文章时,可播放适宜的音乐,创设富含悲伤、欢快、激昂等情绪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使其带着情感朗读文章,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依据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创新情境形式,能够确保阅读教学情境丰富多样,具有较强艺术性、趣味性,且能够更好地贴合文章,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但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未充分考虑其实效性与艺术性,导致情境教学质量不佳。因此,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实效性,以教学内容与教材大纲为基础,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融入多样化情境形式,依据阅读课堂的具体情况合理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龙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29).
[2]杨小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初探[J].魅力中国,2016(22).
[3]陈寅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实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4).
[4]潘文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