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初探

2020-08-04李霞

课外语文·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十足的比重,因其趣味生动、情节离奇、丰富多彩、意蕴深刻、哲理性强等受到了小学生的青睐和喜爱。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阅读童话,体验童话的情节美、意境美、哲理美等似乎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如何优化策略,实现童话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契合,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107-01

【本文著录格式】李霞.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初探[J].课外语文,2020,19(21):107,109.

童话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尤其强,以其为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语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素养)、思维发展和提升(思维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透彻四大维度素养,并将其巧妙引入课堂,实现二者精妙融合,协同发展。

一、关注童话阅读,聚焦积累与交流,培养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在童话教学中位置特殊,属于教师首先要关注的核心素养内容,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首先应关注学科语言,这是学习内容的基础,也是前提。小学生喜爱童话故事,不仅仅是因为它讲述的故事营造了一个神秘莫测、离奇趣味、美好可亲、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学生对其語言的简洁、生动、趣味、活泼更是“爱不释手”。积累丰富的童话语言,并且善于将所积累的语言知识应用于交流写作,便达到了语言素养培养的目的。

关注童话阅读是积累与运用的第一步。童话故事语言质朴、天真、活泼,且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阅读童话便是在与自己进行愉快交流,学生很乐意,也很高兴。阅读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语言的特色、内容的结构、哲理的显现等都在阅读中得到了最初体现。阅读包括有声朗读与默读。关于有声朗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读,读出童话的生动情节,丰富哲理,“读”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为语言运用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齐读、小组分段朗读、读生动之处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关于“默读”,教师可鼓励学生课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默读。当然,教师还要为学生推荐更多的优秀童话故事用于学生阅读与积累。除了阅读,教师还可以开展童话故事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读懂内容,悟透哲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培育肥沃的土壤。

二、剖析童话内容,指向想象与质疑,提升思维素养

学生阅读童话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精彩的“内容”,用于满足自己对梦幻童话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妙趣曲折故事情节的追求。可见,对于儿童来说,“童话内容”是整个童话阅读最极致的目的。在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下,以童话内容为载体,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剖析童话内容,并运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促进思维活跃的氛围,激发兴趣,促进参与。主要来说,教师可通过“鼓励想象明内容”“巧设疑问析内容”这两种主要的方式来践行。

首先,采用“鼓励想象明内容”的方式。精彩的童话内容之所以如此受儿童欢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生的“想象思维”。小学生想象天马行空,遐思无边,用想象辅助内容,会让童话内容更形象、具体、生动,更吸引人。缺失了想象,童话故事便如枯槁,了无生气。例如在《动物王国开大会》的学习中,为了让童话故事内容更加丰满,教师可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动物王国是怎样的”“动物们是如何和谐共处的”“想象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开动脑筋把消息说清的情景”。可见“童话”与“想象”是绝配,丰富的童话内容,辅之以想象,童话才更有韵味,学生想象思维也得到发展。其次,运用“巧设疑问析内容”。童话内容中有许多学生不理解之处,教师要在关键处设疑,培养学生的批评质疑思维。如《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以下疑问:“发布通知时,狗熊是怎样把消息一点点说清楚的?如果你是狗熊,你预备怎么做?”这一疑问让学生对内容更加理解,批评质疑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指导童话鉴赏,关注审美与创造,养成审美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童话,明晰内容、洞察哲理固然重要,但如何在童话学习中提升鉴赏素养则更为重要。学生不仅要会读童话,也要会鉴赏与评价童话,鉴赏与评价对象可以是内容美与情节美(整体内容、部分细节内容),也可以是结构美、语言美、人情美、哲理美,学生应该有所把握。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童话鉴赏,积极践行“审美鉴赏与创造”,促进学生童话审美素养的养成。

在儿童的眼中,童话是美的表现,但究竟如何美,美在何处,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辅助学生进行鉴赏。例如《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篇幅相对略长,故事中涉及到了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等几个主要的人物,通过曲折的情节展现了丰富的生活哲理。该篇童话无论是从语言美、内容美来说,还是从哲理美、人情美来看都值得鉴赏与品味。教师可给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品鉴:“小马要过河,但是小松鼠却拦着它,为什么?”学生应声而言:“小松鼠怕小马掉进河里淹死,小松鼠是关心小马。”老师接着说:“小松鼠真善良啊,他对小马的关心可以看出世界的人情之美,是不是?”在探究哲理美时,教师组织了“自由讨论”活动,让学生就“童话中所隐含的哲理”各抒己见,学生探究哲理的过程其实便是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提升的过程。关于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可让学生基于童话故事《小马过河》进行写作创造,在写作中,学生灵活运用内容与哲理,创作出了更具审美价值的作品,审美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组织童话表演,体验文化之深刻,发展文化素养

随着“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研究话题在教育界的不断升温,更多小学语文教师将其摆在了日常语文教学的战略指导地位,以其为教学引导,循序渐进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文化素养属于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维度,同样应得到关注。童话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需要去挖掘,需要去探索,方可在学生面前真正显现。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去吸取更多优秀的中外文化,以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

如何挖掘呢?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亲身感悟这些哲理与文化。诚然,各种趣味的童话中隐含着或显性、或隐性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大多是美好的、感人的,值得学生学习与效仿。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闪现。这些文化大多隐藏于童话故事里,需要学生去挖掘,去品味,去学习。《纸船与风筝》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了大道理,这一大道理中蕴含着“宽容与理解”的文化观。《纸船与风筝》并没有十分明晰的故事情节,故事中甚至连小熊和松鼠的对话也没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让学生发挥想象,扮演松鼠或小熊,通过动作演示来展现故事情节,在表演中感受“理解与宽容”的美好文化价值观。“宽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童话中,学生通过童话表演真正学习与理解了“宽容”,提升了文化理解,传承了素养。总之,要适当地去挖掘文化因子,让童话教学洋溢着文化气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中童话教学不容小觑,它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材中各种童话故事应有尽有,这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彻底、直接。语言素养需要学生在童话中积累知识与内容,并学会交流,表达想法,运用所学提升自我;思维、审美、文化同样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相应的童话课堂情境,有目的、有侧重地去引导发展相关方面的“核心素养”。以上所提到的各种策略仅是语文童话教学的冰山一角,并不全面,唯愿能发挥萤火之光,更好地服务于童话教学,促进核心素养任务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祁学兴.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案例研究[J].华夏教师,2019(20).

[2]李海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