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2020-08-04张敏

课外语文·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名著策略教学

【摘要】上好名著导读课,对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以《朝花夕拾》为例,从“激发阅读兴趣”“探寻阅读方法”和“分享阅读心得”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名著;导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016-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敏.刍议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策略——以《朝花夕拾》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21):16-17.

关于名著导读课,一直是很多教师忽视或遗漏的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给一定的期限,让学生回家自主阅读,阅读期限到了,教师发放一些资料,让学生课下进行识记或练习。当然,学生有没有读完名著,有没有深入阅读,教师无从得知。那么,名著导读课该如何教学?接下来,我将以《朝花夕拾》为例,来谈谈我对名著导读课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一)巧妙导入

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熟悉的见闻,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如在教学名著《朝花夕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2019年9月1日当你背上书包进入中学的校园时,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呢?步入了中学阶段,也意味着我们由少年逐渐走向青年。如今,回忆我们的童年时光,有哪些值得你回忆的人、景和事呢?请用一段话简述一下。”

学生简述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说:“有一位作家,他将记忆里的人和事写成了十篇文章,他说这十篇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我们已读过其中一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部散文集。”

这样的导语有效激活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哪些人、景和物令鲁迅印象深刻呢?”这样的问题增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

(二)设置悬念

巧设悬念这一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在教学名著《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选取《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语段。

“雖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让学生思考以上语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当学生找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等语句之后,教师再出示语段二。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请学生说一说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读出“怀念之情”后,教师设置悬念:“为什么当时令我‘实在不大佩服的阿长,现在会令我如此怀念呢?请同学们课后细细读一读课文,试着找出其中的原因。”

这个教学活动通过不同情感的前后比较,设置悬念,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探寻阅读方法

(一)读目录和序言,了解相关内容

目录是一本书的内容框架,阅读目录有助于了解一本书的大致思路和主要内容。序言则往往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目的等方面。所以,在读名著时,首先要认真阅读目录和序言,以便迅速了解名著的结构和内容。

如在教学名著《朝花夕拾》时,教师可让学生快速浏览目录并思考:鲁迅在46岁回忆往事时,他选取了哪些回忆对象?

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有效地了解《朝花夕拾》的回忆对象,对其有一定的整体感知。

(二)调动生活体验,深入思考探究

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往往学生与作家及名著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拉近距离、消除隔膜?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书,读出自己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如在教学名著《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选取《五猖会》这篇散文,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首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从文中找出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感知作者心理由极度渴望到失望痛苦的极大变化。在这前后的对比中,让学生产生情感的碰撞。

接着,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父亲让我背书这一块,并让学生讨论:文中倒数第二段写到自己“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你是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记忆”呢?

当学生谈到封建制度时,教师适时点拨:这件事给儿时鲁迅的心理造成了阴影,也能读出如今的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和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和批判。

此时,教师可继续设疑:作者的父亲在他兴致勃勃要去看会时让他来背书。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当学生谈到对父母的做法和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评价时,教师顺势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读《朝花夕拾》,应该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现实,读出自己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以上这一教学活动主要结合文本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作具体指导,通过学生读文本、说体会、谈看法来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逐步让学生领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三、分享阅读心得

学生阅读名著之后,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呢?教师可采取阅读分享会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我在班级开展阅读分享会时,有位学生在分享时这样说道,《朝花夕拾》这本书中的情形自是充满童趣的,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样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却从来没有见到一块根像人样。读到这儿,我不禁莞尔,永不消逝的活力和那洋溢着好奇的童心于此处一览无余。吃了便可以成仙?现在看来的确荒诞,可在稚气的童眸里,没准这是一个惊天的秘密、一个美好的憧憬呢!又有谁不曾在童年里幻想过爱丽丝般的奇遇呢?想到这儿,我又不禁蹙眉:鲁迅先生人到中年,经历过大风大浪,体味过世态炎凉,应当对世事已有颇为透彻的见解,又怎会迷信这些?“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读到此处,我顿时释然。这些稚嫩的想法,这些梦幻的憧憬,又何尝不是童年的浪潮拍打海滩所留下的美丽浪花?最是看透事态炎凉,最是怀惜曾如此天真的童年过往。我轻抚着那散着隐隐墨香的文字,心里氤氲着一抹熟悉的温暖。想来鲁迅先生提笔写下这篇文时,怕不也似这般,以一颗淡泊心,拾着童年,拾着往昔,拾着逝去的温暖。

学生这样的分享不仅有深度地表达了自己阅读名著时的感受,也给其他学生以思想上的启发。

所以说,这样的活动,既是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方式,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更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朝花夕拾》导读课时的一些做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学生阅读这类名著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前有抓手、有法可循,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前的畏难心理。读后的阅读分享会更是学生之间对名著内容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与思考,是名著导读课不可缺少的一个延伸活动。当然,对于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我只是在初探阶段,今后,我也将继续探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小丽.“名著导读”课该如何“导读”?[J].课外语文, 2017.

[2]刘杨.“导”而有法,望“文”生趣[J].语文教学通讯,2017(Z2).

[3]郭永麟.名著导读中的导、诱、激、教[J].语文教学通讯,2017(Z2).

作者简介:张敏,女,1984年生,本科,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策略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