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又绿江南岸

2020-08-04

环球人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溪宁波总书记

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陷入寒冬之中。像是期待着一种鼓舞人心的特殊力量,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的浙江,在这关键时期,在春风化雨中,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而倍感振奋。

3月29日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陪同下,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码头与辛苦劳作的工人一起算算复工复产的经济账,下车间为正在经历疫情考验的民营企业加油打气,入农家和父老乡亲一同回忆往昔、展望未来,进“城市大脑”给善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奋斗者点赞,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游客一起看山水、说乡愁……

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古往今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港口有着独具的风向标意义。在这次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大考中,港口的复苏是恢复生机活力的信号。宁波舟山港是总书记此次浙江考察调研的第一站。

3月29日下午,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各种颜色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一辆中巴车穿越风雨而来,总书记撑着雨伞朝2号集装箱泊位缓步走过去,驻足良久,眺望着世界第一大港热火朝天的景象。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宁波舟山港坚持不停工、不停产,截至3月底,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复至日常水平。

总书记在业务调度大厅听取了港区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在一楼大厅,总书记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对他们表示慰问,并深情地说,我对这里,对宁波港很有感情,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他强调,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政办公楼12层的室外平台俯瞰穿山港区全貌,在集装箱码头远眺远洋轮船的装卸作业……从总书记微笑的面庞里,港口人读出了深情、读出了赞许,也生发出许多追忆和感慨。

2002年12月,到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时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006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达到700万标箱,习近平亲赴码头,按下了第700万标箱的起吊按钮。2017年底,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大港。

“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考察中,总书记对宁波舟山港的肯定,让浙江港口人为之振奋,也更加坚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信心和决心。

宁波舟山港的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陆上,全力推进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10多条海铁联运班列及多条成组线路,业务辐射15个省;海上,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开发力度,“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总数达89条。

长风破浪会有时,“世界一流大港”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

3月29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在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及复工复产情况介绍。总书记来到生产线旁同工人亲切交谈,询问大家返岗途中是否顺利、复工后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工资发放是否正常。企业里谁也不敢预想国家最高领导人会来自家这样的小企业。总书记说,大家克服疫情影响,及时返岗复工,既是为企业好、为国家好,也是为自己好。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就能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身体都好吗?”他又关切地问道,并特地叮嘱大家,“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积极地开展复工复产,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3月29日,习近平在宁波舟山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透过总书记在历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念兹在兹、高度关注。

3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

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是浙江众多小微企业园中的一个,集聚了70多家模具企业,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强中,这里占了11席,有很多“隐形冠军”。

园区企业君灵模具负责人姚贤君向总书记介绍,经过20多年努力,其创办的公司已是国内一流压铸模具企业,客户包括大众、宝马、通用等汽车品牌,还有华为、爱立信等企業。总书记听了颔首微笑表示肯定。

在从事专业压铸模具制造的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考察结束时,总书记走出车间大门,临上车又停下,对企业负责人张群峰说,企业“小而精”。同时,又嘱咐陪同的领导:“中小企业不容易,要关心支持!”

3月29日,习近平在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考察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有活力、有灵性,有一股子精神,在你们企业身上也得到了体现。这么大的疫情发生了,我们的中小微企业还在迎难而上,还在自强不息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祝你们一切都好!”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东经119.6°、北纬30.5°,这是地图上一个小村子——余村的坐标。曾经,这里粉尘飞扬、贫穷落后,正如中国千千万万个山村一样,这里的人们渴望着富裕,却徘徊在发展与生态不可兼得的困境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时隔15年,余村的父老乡亲再次迎来这位特殊的老朋友。3月30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

当年逼仄的村道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绿道。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村庄绿道察看村容村貌和农作物长势。此时,几位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引起了他的关注。“干农活的都是‘老把式啊”“参加合作社收入怎么样”……总书记走到田边,亲切地同他们交流起来,询问春耕备耕情况。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村民聚拢在村道两边,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微笑着向村民招手示意。总书记感慨道,时间如梭,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春林山庄是余村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后创办的第一家农家乐。大门口,高挂的大红灯笼更添喜气。院子里,刚刚采摘的安吉白茶鲜嫩欲滴。

总书记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农家乐的经营状况和白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此时,潘春林一家人正做着青团。方桌上,摆放着由雪里蕻、鲜笋和咸肉配成的青团馅儿;土灶上,大锅的腌笃鲜香气四溢。总书记看了,笑着说:“游客们来,就是想吃这里的农家菜和土特产。”村民们听了,也都乐了。

小院里,习近平同老村支书和返乡创业村民代表拉起家常。

当听说村里的农创客“葡萄一串最高卖出268元”时,习近平高兴地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总书记动情地说,浙江不少地方的绿水青山就像天生丽质的姑娘一样,不需要太多的装扮,而且经济有底子,人民善于经营,树立了新发展理念,再加上处于长三角地带交通便利,是旅游最佳区域,消费群体大,美丽乡村便发展起来了。现在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是在全国起示范作用了。

临别时,总书记不忘给大家再鼓鼓劲:“这里的发展后劲潜力很大,希望再接再厉,乘势而为、乘胜前进。”

老百姓顺心满意,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离开余村,总书记又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

电子屏上,“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的字幕让人倍感温馨。在墙上的工作流程图和平面图前,总书记驻足观看,仔细听取介绍。

宽敞明亮的接访窗口大厅里,10个开放式窗口半环形排开。“你是哪个单位的?”“每天的信访量多不多?”总书记的真情关切,一下子让窗口工作人员没了距离感。

总书记逐一询问窗口服务事项,看到有群众前来办事,他细致地询问对方要处理什么问题,还叮嘱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在中心的矛盾调解区,习近平总书记与调解员王正平亲切交谈。坚守人民调解事业30年的王正平,原先在递铺镇司法所工作,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正是因为牢记着习近平同志15年前来安吉调研时的嘱托。

3月30日,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向村民们挥手致意。

浙江既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楓桥经验”是“以人为本”的经验,就是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运用,浙江省开展“最多跑一地”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浙江老百姓习惯叫它“信访超市”,因为走进这扇门,能处理各类问题,就像超市一样“货品”齐全。这种联合接访,正是源自习近平当年在浙江身体力行的领导下访。

2003年9月18日,习近平率省直15个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浦江县下访,联合接待来访群众,“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解决群众难题。从此以后,领导下访在浙江成为一项制度。2005年8月,习近平在德清下访时说,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

这一次,总书记又强调,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总书记说,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要未雨绸缪,继续推广“枫桥经验”,及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风险。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

这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民、惠民、富民,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愈显厚重。

思想的光芒,指引前行的方向。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全覆盖,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名片。2018年,中央深改办建议向全国推广这项经验。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最多跑一次”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浙江之行的第三站,总书记来到杭州。

春日里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汊纵横,古木苍翠,移步换景。这里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杭州的一张城市金名片。

总书记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一路上,惊喜的游客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正在乘船观光的游客大声发出了邀请:“习主席,欢迎来杭州!一起来坐船吗?”总书记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我很想去啊,就是人太多了。”总书记十分亲民的话,引得大家一阵欢笑声。

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就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

西溪湿地的美,众人皆知,但曾经它也因城市化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成了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成了城市里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2003年8月,在习近平的倡导和支持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西溪湿地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05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习近平特地致贺信:“希望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

现在,这里的水质已提升至Ⅱ类,维管束植物、昆虫和鸟类的种类都有了大幅增加,让前来游览的游客不禁发出“西溪且留下”的感慨。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溪湿地的转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场景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世人见证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他还说,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每天,约8000万条数据从城市四面八方涌入,在“中枢系统”里进行着高速的运转和精密的分析。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为百姓全天候提供服务。

3月31日下午,总书记在这里观看了“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还点赞西溪湿地按照定额的30%进行预约旅游的管理模式。总书记对着欢聚过来的职工们说:“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內容,城市治理能力如何提升?总书记在考察时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016年,杭州市宣布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又率先推出健康码、“亲清在线”系统等,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

近年来,浙江更是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孩子出生了,户口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等业务在接生医院即可“顺手办”;结婚了,生育登记、户口迁移及户籍信息变更等可以一次搞定;退休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公积金提取等12个事项也都能一窗联办。

4月1日上午,雨霁云开,风和日丽。与浙江党员干部座谈话别时,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来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看到浙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部分已出现正常繁荣景象,干部群众状态心态都比较好,感到很高兴。”

为当下的浙江而欣喜,更对明天的浙江寄予厚望,总书记临行时的重托与厚望,必将激励5800万浙江人民在“两个高水平”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节选自《浙江日报》)

猜你喜欢

西溪宁波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时局图
一图读懂宁波
凯旋归来,致敬英雄!
拖起明天的希望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