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08-04何庆敏谭佩杨子璇王博娟曾语心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何庆敏?谭佩?杨子璇?王博娟?曾语心

摘要: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全国已经形成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浪潮。特色小镇建设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突破小城镇发展的瓶颈,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对鸿山物联网小镇发展路径以及发展中各主体作用的分析,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行动者网络理论;可持续发展;鸿山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它在建设美丽乡村、打好扶贫攻坚、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计划到 2020年培育 1000 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和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对特色小镇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内涵研究,通过对特色小镇概念和内涵的深入剖析,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发展提出对策措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有谭荣华、张雪心等[1];二是对特色小镇模式与发展路径的研究,主要有以“上”-政府和“下”市场两个角度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代表性研究学者有李凌岚、陈国庆等[2];三是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反思研究,主要从对特色小镇的定位、投融资、相应的法律法规、生态建设等角度展开,代表性的研究学者主要有叶海英、张杰、陈朝霞等[3][4]。现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分析方式相对固化,仍习惯于用“政府—市场”“全能主义国家模式”等结构性因素,侧重于一对或几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社会关系的研究,没有统筹考虑特色小镇建设主体中不同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二是对社会问题分析不够深入,较多的是对宏观社会研究及政治批判,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微观研究不足,对事件的过程关注和分析不够,导致研究所提出的改革举措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三是对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的研究不足,主要集中于社会结构、体制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从社会学角度对治理主体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一、行动者网络特色小镇研究的理论框架

行动者网络理论法国社会学家卡隆(Callon) 提出的一种学科实践研究方法,为研究利益网络联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理论最早是以作为分析科学技术和社会如何相互构建的方法论而被提出来的,[5]科学技术是社会性的构建產物,在建构的过程中,所有的社会资源都被调动起来,非人的因素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行动者网络理论发展了一种建构主义路径,它认为对一个社会系统或网络而言,人和非人的行动能力或参与能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6]这种思维对科学社会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影响,逐渐被应用到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行动者网络理论包括了三个核心概念:

第一,行动者。通常意义上的“行动者”指的是人类, 但行动者网络理论基于广义对称性的原则,将“行动者”定义为为科学实践中的一切因素,突破了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架构。行动者组构包括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没有主动被动、主体客体之分,人类行动者又涵盖问题、方式、理念等。“行动者”可以分为核心行动者和其他行动者,核心行动者在网络构建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 ,网络。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用同等的身份彼此连接成链条与网眼,结成网络,扩展到所有的角落。这种网络既不同于 internet 这样的技术网络,也不是非正式联结的结构化网络,即不是 network,而是 worknet,是一种对连接方法的描述。[7]

第三,转译。转译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与异议4个基本环节。转译就是核心行动者不断把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的过程,是构建行动者网络的关键,因此,行动者网络理论也称为转译社会学。

本文选择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的原因,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可以对研究对象予以网络结构的范式分析。更加注重多元主体的结构与互动,调动小镇建设的多元主体力量,避免研究仅仅关注一对或几对社会关系的不足。二是可以更好地嵌入当前中国社会的具体场域。通过对各异质性行动者的兴趣进行问题化、利益赋予、征召等转译,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出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三是可以更好地关注核心行动者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的行为,从而真实的揭示核心行动者在建设特色小镇中的作用,以及针对治理过特色小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行动者组构与转译——以鸿山物联网小镇为例

(一)行动者组构

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群体的支持。在整体鸿山物联网小镇发展的情景中,物联网特色小镇的问题呈现、各主体的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异议,形成物联网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公众和其他非人类主体的行动者网络。这些异质行动者共同构成了物联网特色小镇发展的异质行动者网络,其在时空上形成一张复杂、动态的“无缝之网”。

物联网特色小镇发展行动者网络中的人类行动者包括物联网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公众等。小镇以政府、企业和重点研究院所为主导,共同完成物联网小镇的顶层设计。对于整个发展行动来说,物联网企业在整个异质网络中占核心位置。作为核心行动者来说,其具有极其强大的征召和动员的作用,是利益整合依赖的基础,出发点源于自身的发展阶段经济利益需求。整个行动者网络既会有利于推进物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对物联网企业发展起到规范作用,限制其某些行为,使其拥有健康的发展环境。政府在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的初期也是强有力的征召和动员者,对物联网特色小镇的建设有领导作用,在物联网特色小镇的中期和后期,政府应该转变一部分职能,把权力交给市场,此时起到规范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异质行动者之间的差异利益与方式引起冲突,政府在其中应做好协调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既是知识和人才的输出方,也是输入方,其以资金支持、设备支持、人力资源流向等为利益进入基础,利益共享是他们在物联网企业发展行动者网络中的持续动力。公众在这个行动者网络中起到问题呈现和需求导向的作用,其一方面在享受物联网给予的生活生产便利,另一方面也对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付出税收等利益输出。这些人类行动者通过利益联盟与互动,不断优化自身的动力机制,保持源源不断的转译与更新,形成动态网络联盟。

鸿山镇发展行动者网络中的非人类行动者包括产业、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组织等。无锡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基础深厚,是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主阵地。高新区建成了传感网产业园、创新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聚集物联网企业1100多家,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15家,物联网专业人才5万多人,实现产业营收超千亿元。而鸿山位于无锡高新区东部,素有“吴越古地、泰伯故里、至德名邦、文化名镇、院士之乡”的美誉,始终流淌着“开拓创新、尚德礼让、崇文重教”的文化血脉。因此鸿山规划建设“物联网小镇”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产业基础。

(二)特色小镇的异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

1.问题呈现阶段

这一阶段是鸿山镇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的第一个阶段。中央政府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希望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以促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鸿山镇政府面临国家战略实施,希望通过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以促进城乡建设的跨越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的倾斜;乡镇人口面临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希望通过鸿山物联网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人类行动者则希望通过无锡市建设鸿山物联网特色小镇实现其价值的提升。而要解决问题并实现全部行动者的意图,最终落实为一个核心议题,即无锡市建设鸿山物联网特色小镇。

2.利益赋予阶段

鸿山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行动者网络中,无锡市政府通过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无锡市及鸿山镇建设基础,提出了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的利益诉求, 成为行动者网络的关键问题;同时在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产业对接等方面与竞争性政府合作,使它们能够在鸿山镇建物联网特色小镇中发挥重要作用。行动者网络成员积极参与鸿山镇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

3.征召阶段

无锡市鸿山镇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网络中的其他行动者,接受由鸿山镇政府为其规定的利益。鸿山镇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过程中,每个行动者被赋予互相可以接受的任务。在鸿山镇政府的积极主导作用下,异质行动者被采用多种征召方式,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征召,无锡市鸿山镇建设特色小镇,通过公共服务提升,更好地为城乡内人口提供服务,通过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的对接, 将城乡内利益相关者进行征召:生态治理征召,政府通过特色小镇建设,促进生态治理平台构建,将社会组织进行征召;城镇化征召,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镇化,集中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物联网企业积极创新,通过对硬件技术的收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资源配置,驱动小镇智能设备按照“连接驱动”、“互通互懂”路线进化。因此,通过征召手段协调所有参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益, 创造了鸿山镇周边区域广泛参与。

4.动员阶段

动员是特色小镇行动者网络形成的第四个阶段,也是行动者网络建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阶段,卡隆认为只有达到动员阶段,行动者网络才算成功。[8]无锡市鸿山镇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的动员阶段指鸿山镇政府、物联网企业上升为物联网特色小镇建设网络的代言人, 在合作区内,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治理群防群治等方面与竞争性政府合作,以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的稳步推进。

特色小镇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能否让居民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鸿山物联网小镇自建设以来,小镇正享受着产业创新带来的惊喜与变化。全国首个NB-IoT窄带物联网商用网络已建成;智能垃圾桶、智能窨井盖、智能绿化、智能交通信息等一系列应用已经全面铺。小镇居民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最美乡村”。居民因为特色小镇的建设生活有了积极改变,就会自动投入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宣传中,这种感召力是十分强大的。

三、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需要在“小镇”的场域和“多元共治”的发展阶段内进行研究,因此,场域内各行动者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结成相关利益联盟,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探索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更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其路径生成逻辑见图 1。具体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设体系:明确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职责,优化动力机制

政府、企业与群众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三大主体,它们既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动力因素。自觉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明确这三大主体的职责范围,突出各自职能特点,在相互协调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由于政府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更多担当顶層设计角色,如果对自身职能定位不清,有可能将自身职能扩大化成为主导一切的力量。政府主导一切一方面会使企业与群众陷入被动服从的境地,消解了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会使特色小镇建设陷入模式化、形式化的危险,产生“千镇一面”、盲目跟风、形象工程等不良现象。2019年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制定的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这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职能。“政府引导”要求政府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不能大包大揽,而是担当起创造良好条件的职能,这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等。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的力量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产业立基厚植特色,就是以企业的高成长性培育特色产业文化,为特色小镇建设赋予鲜明文化特色。所谓以产业为基,主要指小镇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或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布局,旨在强化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整合,使资源与政策制度供给和核心产业发展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要求企业主体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承担更多主导角色,按照市场需求选择产业、筹集资金、建设运营。同时,市场需求反映的是群众需求,“市场化运作”即是以群众的普遍需求为原则运作,从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运行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智能融合

在运行体系方面,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受。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要注重拓展群众对智慧型需求的表达渠道,调动群众合理需求,以人为本,发展创新产业。二是注重整合资源。具体需要整合两类类资源:文化资源,文化是小镇特色彰显的表征,深挖地方文化底蕴、赓续文脉传统,使地方文化与产业文化相交融,形成鲜明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前提;高科技互联网资源,“特色”不是硬性打造出来的,而是奠基于生产力高端化水平和产业实力基础上的引导和培育,是伴随文化长期演进和文明积累深耕产业发展内涵与主导产业相契合的结果。利用好小镇特色产业,利用好高水平技术优势,建设可持续智慧小镇。三是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协调产镇关系的能力水平,一方面,要协调好科技和生活的关系,要在利用好科技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要规划好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监督,在新的领域内也要加强法制监督,为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产业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宜居的关系,合理汲取和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小镇文化品位、塑造小镇形象,增强小镇的竞争力,在以人为本的发展中平衡产业与居民的诉求,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在特色小镇的全面发展中。

(三)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机制,稳固网络联盟

在保障体系方面,坚持产镇良好融合和制度规范化,让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生活区稳步而有活力地运行。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特色小镇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提高特色小镇产镇融合均等化水平,根据群众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在产业发展中地融入全域感知,高新技术,智能融合等功能,为特色小镇带来更协调的发展,更好的实现“物物相连”。二是发挥好内生性制度的作用。重塑内生性制度,在特色小镇中要充分发挥好每一个功能区的作用,实现内部良性运作,协调互促。三是加大监管力度特色小镇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和规划,难免在运作中出现管理空洞,因此需要全面的监管特色小镇的运作,以免出现网络监管不力而导致的损失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现象。

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依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保护生态文明和历史古建筑基础上进行开发。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其特色,避免雷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特色小镇向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小镇发展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达到推广宣传的目的,也可以使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及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谭荣华,杜坤伦.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8(03):3-9.

[2]李凌岚,安诣彬,郭戍.“上”“下”结合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J].规划师,2018,34(01):5-11.

[3]叶海英.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问题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7(11):17-18.

[4]张杰.特色小鎮发展的警惕与规划反思[J].规划师,2018,34(11):121-125.

[5]王增鹏:《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科学与社会》 2012 年第 4 期。

[6]刘文旋:《从知识的建构到实事的建构》,《哲学研究》2017 年 第 5 期。

[7]Latour B,Science in Ac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p.83.

[8]林秀治,黄秀娟.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建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3): 82-87.

基金项目:“物联世界”: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无锡市鸿山镇为例,项目编号:2019505Y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