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貌的意义有多大

2020-08-04

新传奇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敬之分餐制门客

礼貌和礼仪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礼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敬”字。人类社会中的礼仪、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貌,都体现一个“敬”字。“敬”的取义,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更主要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礼的精神内核是“敬”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礼貌。礼貌的意义有多大呢?这要看礼貌关涉的对象、影响的范围。

个人与个人之间,在没有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礼貌与否的直接影响仅限于彼此之间,但间接影响却不限于彼此之间,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家庭以及社会网络。因此,个人之间的不礼貌,看似得罪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往往得罪了一批人。

礼貌与否不是由对错决定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可以没有礼貌。相反,虽然自己是错的,由于讲究礼貌,却可以使过失的损失面有所减小。所谓“得罪”了人,有时候是因为对错问题,但更多时候是由于礼貌不周或者失礼。比如,某一场合,多人在座,迟来的一人一边致歉,一边将带来的小礼品分送给大家,其他人都拿到了,只有一人没拿到。分送小礼品者如不恳切解释,尽力补救,就是明显的失礼。所谓“宁可漏一村、不可漏一人”“一人向隅、举座寡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礼貌和礼仪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礼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也就是说,在礼仪的场合,如果没有庄敬存在,就不值得一看了。孟子说得更具体:“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类社会中的礼仪、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貌,都体现一个“敬”字。“敬”的取义,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更主要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社会的大礼仪自有传统的规制,循之可也。所以《尔雅》解释“训”字为“穆穆、肃肃,敬也”,还是一个“敬”字。禮貌则是个人的一种修养,接人待物,随顺自然,无不成礼。但世间的事总是错综复杂的,如果遇到突发的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执礼呢?应急之道、转危为安的办法仍然是“敬”。假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不速之客不请自来,怎样应对可是考验主人智慧的事。如果处理不当,露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至下逐客令,结果就难以预料。应对突发紧急情况,不要忘了“敬之终吉”“敬而无失”。这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的《礼书》中所说的“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这深刻揭示了和谐安定和“恭敬辞让”之间的关系。

拱手作揖,保持距离

纵观我国历史,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在古代传统礼仪中,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

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

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拱手礼俗称为揖。“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一旦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在此之后,“揖礼行于天下”。“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拱手礼。

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广袖掩鼻,遮挡飞沫

事实上,中国古人最早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是紧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

之后,古人的服饰可以分为礼服和常服类,他们有短打制式的衣服,利于活动和工作,而穿宽袍广袖要么是有重大活动,要么是士族豪商为了体面和显示身份。

古人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飞沫传播。从“掩涕”“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掩袖工谗”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当然,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要的。

此外,《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在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自称必谦,称人必尊,不会高声喧哗大叫,还有“食不语”的礼俗,这些都有利于减轻说话时飞沫传播。

分餐而食,降低风险

由于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孟尝君和门客吃夜宵,因为有人遮挡了烛光,一名门客认为孟尝君的食物和自己的不同,于是丢下餐具打算离开。孟尝君发现后,起身端来饭菜和这名门客比较。门客发现食物是一样的,大为惭愧,于是横剑自刎。此后,投奔孟尝君的门客越来越多了。

据考证,到了北宋,合餐制开始出现,最关键的原因是北宋饮食文化的商业化。食材多元、烹饪样式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从卫生角度看,分餐制确实比合餐制更能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但如今,分餐制的推行不仅需要从中国古代借鉴智慧,也要循序渐进。

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现代文明礼仪。养成现代文明礼仪,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全过程,通过“齐之以礼”“约之以礼”,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礼仪、领悟礼仪、践行礼仪,推动现代文明礼仪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转化为习惯。(人民网)

猜你喜欢

敬之分餐制门客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分餐制:将“餐桌革命”进行到底
沉浸式打卡新去处 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
日本性侵案女记者告赢安倍好友
名言积累
中国餐制的演变
门客三字阻筑城
默当
我们家的“分餐制”
当代“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