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之探析
2020-08-04杜玮
杜玮
摘要: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是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只有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矛盾思想的理解,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新时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找到了真正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毛泽东继承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矛盾方法论,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性辩证关系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总结我国建国七十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党和国家每做出一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断,都是对我国国情变化的新认识,致力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要实事求是,同时要注重吸取毛泽东矛盾思想的精华,理清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同时通过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一、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
建国初期,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社会进入了过渡时期,此时我国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就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了这个矛盾的解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对中国进行“三大改造”。随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党的八大会上,毛泽东指出“但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国家的工作重心就摆在党和政府的面前。为此,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泥潭中。无论是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虽然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人民走向了胜利,但由于一百多年来的战争状态,中国经济犹如一滩死水,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人民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成为了当时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矛盾。虽然,这一正确的认识并没有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坚持,随后出现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并由此带来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灾难,但是共产党人提出的这一决断为之后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矛盾
由于十年文革带来的经济、政治动乱,党和国家的事业收到了重大的挫折,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将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成为邓小平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邓小平首先在思想界掀开一场大解放。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恢复了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路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与此同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人吸收过去的经验教训和重新考察国情,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这次会议正确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工作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思想,并加以创新,恢复了党的八大对于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并抓住我国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是不断变革我国现有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要求的状况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的伟大国策。毛泽东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就能加以解决。改革开放就是以此为依据,通过改革开放将更好的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伟大实施,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火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历史征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党的历代领导人致力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致力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关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又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稳步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力图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社会步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矛盾是贯穿在事物发展各阶段之中的,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科学论断,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明显的国情变化和经济发展。首先,就理论而言,习近平高度重视毛泽东的矛盾思想。习近平认为,只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即矛盾的方法,才能不断形成、提高党员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导向意识”,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意识”观点就是习近平对毛泽东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关于矛盾思想的理论大宝库,将有助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前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和主要矛盾解决。其次,就实践而言,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不再是建国初“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情况,也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科技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人的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科技水平、文化程度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巨幅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再用我国生产力落后这一提法已明显不合时宜。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问题提上日程。在逐步迈入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定位,不光仅仅在经济上的发达,还有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生态的美丽、法制的健全。新时达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事关全局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旧的社会矛盾消失了——一些地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旧的社会矛盾让位于新的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新时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提出,既是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把控,也是对毛泽东矛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对于新时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有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将更好地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C].建国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战略抉择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49)[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05.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