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不完美”的自己
2020-08-04
一、“不完美”的青春期
小悦(化名),女,13岁,七年级学生,成绩中等,身体健康,个子不高,体型偏胖,皮肤黝黑。性格内向的她自我评价很低,无法悦纳自己偏胖的体型。同学孤立与排挤小悦,嘲笑她“胖妞”“肥婆”,这让她内心非常痛苦,用自残的方式减缓内心痛苦。
小悦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婚,她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经常加班,较晚回家,而且性格比较暴躁,经常会打骂小悦。在家里,小悦很少与母亲沟通。
二、“不完美”的缘由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这个时期要引导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因此,将小悦的咨询方案设定为多维度的咨询沟通:维度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小悦改变不合理信念,悦纳自我,提升自信;维度二,与小悦的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帮助小悦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维度三,通过主题心理课提高小悦所在班级的团结互助意识。
三、“不完美”的悦纳辅导
第一次咨询。
小悦是主动来到心理辅导室寻求心理帮助的。她第一次来是在一个中午,低着头蹲坐在心理辅导室的门口,蓬松散乱的长发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两只胖乎乎的手不停地搓着衣角,显得特别不安与紧张。进了辅导室,我示意她坐下并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她微微抬头伸手来接,小声说“谢谢”,我才发现她的两只眼睛哭红了。我轻声地问:“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她一开始只是哽咽,后来放声大哭。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旁边静静地陪伴,时而递上纸巾,时而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传递我对她的理解与关注。整个过程中,她没有说话,哭完就准备回教室,我邀请她第二天来和我聊聊,她点头同意了。
第二次咨询。
第二天中午她如约而至,仍低头不语,静坐了一会儿又开始哽咽。我采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小悦宣泄情绪。我在她面前放置一把椅子,让她想象自己想要对话的人就坐在椅子上,鼓励她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她闭上眼睛开始哭,后来睁大眼睛,很愤怒地吼:“凭什么你们总骂我?你们就很好吗?我讨厌你们!”
小悅向我讲述了她的痛苦:因为长得胖,她从小学开始就经常被同学欺负。台风“山竹”来时,同学们嘲笑她胖到十八级台风都吹不动,还在班群里接龙:“胖妞,出去试下台风吧,明天咱们班肯定能因你上头条。”“胖妞”“肥婆”的绰号深深地伤害着她。
第三次咨询。
这次咨询,小悦仍是哭诉同学对她的排挤与嘲笑。我发现她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信念:“全世界都排挤我、针对我”“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很失败”“他们所有人都骂我”,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两极性思维,导致小悦过度自卑,使她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主动。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小悦与自己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辩驳,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存在很多不合理信念,需重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小悦在人际交往中属于逃避的状态,因此,我与她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并得到了支持,班主任表示会对小悦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表扬,为她创设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第四次咨询。
小悦来辅导室哭诉那些同学还是嘲笑她,但这次她没有用“全部”“大家”这些字眼,说明她对这些困扰的认知开始改变。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能找到例外,就可以帮助当事人探寻正向资源,激发当事人的力量与信心,构建解决之道。小悦由于体型偏胖,长期受到同学的嘲笑,内心是非常自卑的,她看不到自己具备解决困扰的力量与资源。我尝试用焦点解决治疗的技术,帮助她认识到自身具备改变困扰的力量,引导她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开放自我,对同学的伤害正确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学会说“不”。在这次咨询中,我发现小悦用刀划伤自己的手来减轻内心的痛苦,我与她签订了《生命安全协议》。
这次咨询之后,我与小悦的母亲进行了一次电话交流。小悦的母亲也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缺少了陪伴,表示一定会给小悦多一些陪伴和鼓励。
第五次咨询。
小悦高兴地告诉我,她按照上次咨询时我们商讨的方式大声告诉同学她不喜欢绰号,并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这两天没有那么多的人嘲笑她了。小悦最根源的问题是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且片面,因此,这次咨询我重点帮助她学会一分为二地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咨询结束时,我给她布置了寻找自己优点的家庭作业。
针对一部分同学对小悦的辱骂,我在小悦班级上了一节《拥抱青春,预防欺凌》心理课,使同学们认识到给他人取绰号、恶意取笑他人是一种校园欺凌行为,引导他们不再伤害小悦。
四、“不完美”的积极悦纳
通过多次辅导,小悦从一开始的满脸悲伤无助到后来的时常露出微笑,手上的划痕也渐渐消失。小悦的班主任反映小悦开朗了很多,人际交往也变得积极主动。她在日记中写道:“尽管我还是那个偏胖的体型,偶尔还是会听到有人叫我胖妞、肥婆,但我的内心不再如之前那样感到痛苦。我就是我,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我悦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邹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