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视域下高速公路隧道环境与交通事故分析
2020-08-04冯浩刘晓娜
冯浩 刘晓娜
摘要: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物,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其道路和交通环境的特殊性,隧道成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营的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作经验,在新科技视域下列举高速公路隧道环境的各种特征,并进行交通事故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速隧道 隧道环境 新科技视域 交通事故
引言
中国地形复杂,是世界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隧道空间因受到地形条件以及构造等的限制,接近封闭的空间,空气流动性差,白天光线受阻,行车环境恶化。由于受到隧道内能见度、亮度、一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火灾或者交通事故,且疏导救援比一般路段困难得多。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隧道的环境特征和交通事故进行分析。
一、高速公路隧道环境特征
(1)洞内外亮度存在差异
高速公路隧道洞内外亮度变化剧烈,在隧道出口段眩光现象明显,隧道出口车辆追尾事故,严重影响了隧道内行车安全,导致隧道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增加。在夜间行驶时,其效果正好与白天相反,驾驶人在隧道内看到的是黑洞而不是白洞。在这种情况下,驾驶人难以辨别洞外的道路线形、路上交通情况及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情况,产生一个视觉盲区。
(2)隧道内光线受尾气折射散射影响,导致能见度不足问题
空气污染可以造成能见度下降,这种影响在公路隧道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公路隧道内机动车行驶时可排放出各种空气污染物,并且机动车车轮与地面摩擦还可排放道路可扬尘,同时由于隧道内大气扩散状况不佳,因此造成污染物积累,从而影响隧道内的能见度。
(3)空气流动性差,有害气体浓度高
公路隧道属公路特殊构造物,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效果均不太好,有来自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扬尘,人进入隧道就有明顯的呼吸不适感,越往隧道内部感觉越明显,是因为隧道是个相对狭小的空间,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隧道内污染空气的浓度会逐渐积累。特别是长隧道内由于汽车的频繁往来,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整个隧道空间。如果排放污染物不达标的车辆在隧道内排出大量的废气在隧道内沉积下来而不能及时排除,不仅对隧道内通行车辆上的乘客造成危害,还会侵蚀、破坏隧道内设备。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会致使隧道内空气污染严重,造成对驾驶人和乘客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危及行车安全。
(4)噪声大
隧道的噪声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因其独特的封闭环境,声音在其中难以消散,增大其影响效果。行驶的车辆,尤其是众多大货车连续行驶发出巨大声响和回音,再加上隧道内抽风机的巨大噪声,可能会使进入隧道的人、未完全封闭的车辆上的乘客有不适感。
二、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征
(1)隧道洞口附近事故发生概率教高
隧道进、出口段是事故高发路段,在进口路段洞内事故多于洞外事故,洞内200 m至洞外100 m路段事故分布比较集中,在进、出口路段洞外事故多于洞内事故,事故集中分布于洞外200 m至洞内100 m路段。由此可见,交通事故在隧道内发生的地点既非均匀分布,也非随机分布,而是集中在隧道口。主要是因为车辆进入隧道的时候,由于路面工况的瞬间改变造成车辆侧滑,以及受暗适应的影响,驾驶人此时尚处于弱视阶段。
(2)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的事故数相对较高
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一定关系,通过对隧道的交通事故频数分析来看,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交通事故频数增加。
(3)追尾、火灾、碰撞隧道壁是事故主要类型。
(4)大货车、轿车是事故主要车型。
三、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分析
(1)隧道入口段车流紊乱、车头间距偏小,驾驶人在进出隧道时由于暗适应不容易即刻看清前方道路的情况,如果前方发生异常事件很容易引发追尾事故。
(2)隧道内部能见度通常较低,再加上洞内的烟尘使障碍物与路面、墙壁之间的对比度降低,对驾驶人员的影响很大。驾驶人在隧道内部易发生视觉疲劳、速度感知和距离感知能力减弱,从而不容易及时观察并正确判断前方障碍物,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3)隧道内,由于汽车排出的废气不断聚集,不仅严重影响驾驶人身体健康,而且这些烟雾吸收、散射汽车前灯照射的灯光,形成光幕,使驾驶人不容易观察到障碍物,是发生追尾、撞固定物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4)隧道内如果发生异常事件,由于处于封闭的空间中,较难及时与外界和后方车辆沟通,容易引发次生事故。虽然当今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但无论何种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都无法做到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实现真正的无缝覆盖。在隧道路段,信号一般难以层层穿透山体。一般越往隧道深处走,信号越弱。隧道内不能达到信号无缝覆盖,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则很难让外界及时了解情况。
(5)受季节影响,冬季,隧道出口处道路条件恶劣,行驶环境的改变导致驾驶人的不适应,造成交通事故的多发。根据分析发现,我国约70%的冬季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恶劣天气导致的不良路面条件(冰雪路面)造成的。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经验,协调好人、车、路三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
(1)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国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隧道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2)完善隧道基础设施,改善隧道环境条件
良好的照明设备是隧道安全行车的最基本保证之一。各国学者一致认为,良好的照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使驾驶员能尽快适应明暗环境的过渡。同时,通过通风设备减少隧道内烟尘,有利于提高能见度。在火灾工况下,还可以起到防烟和排烟的作用。通过通风降低CO的浓度,也可以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加强高速运营管理,优化交通安全环境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应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用雷达测速仪对超速车辆进行查处;做好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及可变信息牌的设置工作,如有损坏应及时补上;加强对施工、养护路段的安全管理,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路段的车辆安全畅通;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交叉路口、视野盲区路段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自然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同时路段的运营管理者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车辆发布信息,提高最佳绕行路线。
五、总结语
本文讲述了高速公路隧道的环境特征,重点进行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征和产生事故的原因分析,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进而促进隧道的安全运行,有利于维护人民出行安全和货物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启明.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发展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0(04).
[2]张晶晶,赵志忠.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J].公路,2011(10):151-155.
[3]李林锋.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监控系统综述[J].交通科技,2011(04):44-45+49.
[4]杨波,徐姣,倪晓阳.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事故树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03):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