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志士邓稼先

2020-08-04谢芳

小读者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侵略者邓稼先原子弹

谢芳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全国劳动模范。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那时,日本侵略者每占领一座中国城市,就强迫中国人去参加他们的游行,庆贺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邓稼先虽然很生气,但又不能不去。当游行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一把抓过他们的小纸旗,撕得粉碎,觉得还不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地跺上几脚,然后微笑着扬起头,感到很扬眉吐气。但这一幕被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

校长知道这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把这件事敷衍过去了。后来,校长找到邓稼先的父亲,提出为了他的安全,想办法让他离开这里。

眼见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父亲只得同意把儿子送到外地。临走前,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谁也吃不下去。父亲坐在一把木椅上,以从未有过的眼光看着儿子,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你还年轻,正是学知识的时候。你出去之后,一定要学科学。我们国家现在还很贫穷、落后,受人侵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对国家有用啊。”邓稼先点点头,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

就这样,13岁的他离开了北京,离别了家人,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在父亲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此时,正值抗战极端困难时期,学校条件简陋,他的生活也过得非常清苦。尽管如此,邓稼先仍然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他想出国深造。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第二秋天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之后,邓稼先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全世界瞩目的时候,邓稼先却来不及享受这成功的喜悦,马上又带领所里的研究人员进入原子弹爆炸现场采样,论证实际效果。之后,他又同于敏等科学家立刻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邓稼先与其他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祖国,对儿时的誓言,对科学事业,都是无愧的,他是真正的中国好男儿。

猜你喜欢

侵略者邓稼先原子弹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稼先的故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不弯腰的习俗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生物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