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2020-08-04黄学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班主任

黄学斌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班主任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重点,因此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班主任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减轻心理负担成了小学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因工作关系比其他学科教师更了解学生,学生也更加敬仰和信赖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发挥职业优势,在班级管理中,因势利导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积极发挥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教学引导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班级环境及氛围建设,注重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可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呈现欢乐、团结、友爱的班级学习氛围,让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和谐与美好。例如,班主任利用教师资源,通过粘贴和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创建阅读角等形式,培养小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引导小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班主任还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小组合作情况,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引导,遇到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先查明事情的缘由,再运用心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改正,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交流反馈的结果,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然后顺应小学生心理需求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要多关注小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对心理有变化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例如,小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碰到一些小问题就会想不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细心观察,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耐心疏导。当遇到平时上课性格活波、积极回答的学生突然情绪低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班主任就要重点留意这些学生的行为,可以在课后及时将这些同学叫到办公室,鼓励他们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班主任在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生对游戏及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心理品质。第一,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召开如“班级是我家”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小学生积极性,以小组或是演讲的形式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不但学会了互助合作,还了解到更多心理健康常识。班主任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具有正能量的节目,通过节目展示增加班会的趣味性等。第二,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知识竞答活动,评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第三,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手抄报、黑板报等,主题以丰富学生素养,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第四,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学生交际和团队合作能力。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为营造了舒适的心理环境,提供了自由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和情谊。

四、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室

小学生尽管心智还未成熟,但也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心理倾诉的空间能有效解决小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扰。一是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学及心理疏导,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不但培养了小學生心理自测意识,同时还学到科学有效的心理疏解办法。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喜爱,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利用心理知识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二是设置校园心理咨询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学校重视,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小学生提供解决心理困扰的渠道,在校园心理咨询室专业心理老师的心理疏导下,学生通过和专业心理教师的倾诉和沟通,疏解自己心理压力。例如:学校也可借助互联网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在互联网平台增设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扰在网络平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舒缓和排解内心的压力。

五、家校协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爱和教育。家庭关系及教育方式等问题是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学校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将家校合作当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表现,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在家学习情况,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家校合力实现共同教育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召开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通过对开展心理学、家庭教育等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提升家长的自我修养,指导家长如何在家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阶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与小学生学习及成长息息相关。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办法,在班级管理与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登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20(09):163-164.

[2]赵吉香.刍议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3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