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2020-08-04梁绍满
梁绍满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是一种“传输作业”——教师把已有的知识经验“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接受模式”。这种被动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极为不利。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提升个人自身魅力影响学生,挖掘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愿,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魅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受疫情影响,我国大中小学不得不延迟开学,纷纷转为线上教学。线上学习,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经此一“役”,得到了锻炼,检验了学习能力,变得更加自信;而那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就步步维艰,自卑、焦虑不已。疫情,成了学习的一道分水岭。“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次疫情,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什么呢?
一、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自然地喜欢他的课。许多优秀的教师,上课时他的脚步还没到,学生早已饱含期待。关心学生,平易近人,开朗乐观,宽严有度,上课幽默风趣的教师其实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试想,如果有那么一位数学教师,总是严肃古板的样子,学生上课时战战兢兢,精神高度紧张,还能有什么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致?所以,教师自身魅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数学学科有趣,使学生爱上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当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我们才有资格言谈自主学习。
1.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运用小组帮扶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全体参与。比如,在学习完小数乘法之后,我先发一份检测反馈题,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然后,每个小组我都指定了一一帮扶的对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互相学习,再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快又准。组与组之间的“师傅”PK“师傅”,“徒弟”PK“徒弟”,最后由每组挑选出一位“精英”PK教师。为了小组荣誉,为了最后能打败教师,每一位学生都不愿有半点松懈,学习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2.有梯度的逐层挑战
小学生个性活泼好动,很多同学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上,教师不妨多点设计些有梯度的数学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比如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对于一些掌握较快的学生,我让他们试着去做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因为这种计算有着内部的规律性,容易理解掌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学习方法的迁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
对数学而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就好像菜与饭的关系,但这个“菜”要适当、可口,增进食欲。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能让学生将书本里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并汲取更多的课外数学知识,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自主学习数学的意愿会变得更加强烈。
三、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数学要有三大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反思习惯和自我总结习惯。比如自我总结习惯,每学完一章节内容后,我都会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本节的知识点、关键点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在学得好和不够熟练地方作上不同的标记,并据此制定一个简单的“攻坚计划”。这样下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变得非常清晰,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2.重视良好的数学思维的有效训练
良好的数学思维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有效性和创造性等。重视数学上的一题多解的训练就是训练发散性思维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五年级“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除了课本里的列表方法,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假设法、置换法来解答。假设笼里全部是鸡,那么解答如下:9×2=18(条),26-18=8(条),4-2=2(条),8÷2=4(只),9-4=5(只),鸡5只,兔4只。但是,同样是用假设法、置换法来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很少人会这样做:26÷2=13(只),13-9=4(只),9-4=5(只)。这样的解答更加巧妙,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3.善用“旧知”习“新知”
数学,首先是一门逻辑科学,如果我们能懂得从“已知”出发,经常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能力自然会得到质的提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学生已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感性认识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我们还可以提醒学生用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如下图。 在△A B C 中,A、B、C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地点,从A地到C 地,怎样走路程最短?其实,线段AC就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线段AB+线段BC>线段AC,其他的两条线段同理。这样不但巩固了“旧知”,还加深理解了“新知”。
4.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
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在此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我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小組讨论-集体总结”的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先跟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加减法”,然后,我出了四道不同的异分母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对比异同并思考:这四道题能直接按之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吗?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一致认为不可以,因为分母不同。那有什么办法将它们的分母变成相同的吗?学生很快地想到了用分数基本性质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了新问题:很多同学算的结果不一样!这时我提醒他们再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各自计算的结果约分为最简分数试试看。这一刻,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并找到了计算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时长,学生也学得更轻松更有成就感。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只要学生真正拥有了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这个教学理想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教学现实。
参考文献:
[1]李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5(34).
[2]董大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途径[J].速读(上旬),2019(04).